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张家界烈士陵园调查报告
——红色的记忆
小组成员:
班级:
组别:第八组
组长:任课教师:
班级:1组别:第八组
前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精辟的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

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因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理论学说,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实践背景及实践意义:
宝贵史料传千秋,革命精神励后人。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全球各地的人们举行了很多的活动反思过去并展望未来。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享受着革命烈士为我们建造的和平生活,我们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充满敬重之心悼念为革命献身的烈士。

同时也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的发展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现实发展具体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为基础。

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自然观念,并不意味着以
这些传统的自然观念作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危机。

因为
马克思主义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的以新的形式丰富和
发展自己。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以现代社会实践的发展为基础。

今天的时代同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个多世纪前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时代已经迥然不同,同列宁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领导十月革命
的时候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实质上是提出了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当代无产阶级如何结合本国情况探索社会
主义革命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及具体途径等问题。

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对此进行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分析。

(三)马克思还在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中发展。

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都遇到了需要
探讨和解答的新课题。

在大量新问题面前,形形色色的社会学
家、未来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预测家们的各种论说相继问世,因而,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在批判中吸取某些合理的因素而得到
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观察与分析当代社会矛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三)确立科学人生观,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实地调查和网上搜索资料的方法。

通过走访烈士陵园,查看相关资料。

从而了解烈士陵园。

3、对拜访烈士陵园后的感想:
在还没到烈士陵园前,便能远远的看到屹立于陵园山丘之顶的烈士纪念塔。

纪念塔正面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的题字“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背面是仿毛泽东主席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塔座正面镌刻其烈士
碑文。

其他还刻有鸡公垭战役浮雕、百姓欢迎解放军入城和工农兵建设新大庸的三幅浮雕。

纪念塔北面六角形纪念亭,亭内烈士英名录石碑,石碑上刻烈士英名1662人。

纪念塔东南面资助烈士陵园纪念亭,亭内彰显共襄盛举,资助陵园修建的功德碑。

陵园右侧有烈士集体公墓,墓地安葬烈士遗骨158人,老红军2人。

陵园北,有本籍抗日阵亡的陆军少将覃子斌将军墓。

纵览陵园,感慨殊多,有瞻仰者云:干革命不计身家,血染山河,为历史五千年生色;享幸福倍怀英烈,塔表功德,为天门十六峰争高。

走到烈士陵园的入口处,入眼的便是笔直上山的游道,望着那一层有一层的阶梯,我们都奋力向上爬行,登上了烈士陵园。

行走于烈士陵园之间,看着一位又一位烈士的墓碑安静的躺在那里,一座又一座的碑石,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壮烈事迹。

早烈士园周围有着一块又一块的板报,介绍了以为又一位的英雄和一些英雄事迹。

李林,范子瑜、李吉宇……一位又一位的烈士的名字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印象最深刻的是板报上的大庸战役的介绍:湘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入川作战的必经之地,大庸县是湘西的门户。

蒋介石为了保住西南最后一个反共堡垒,指令宋希濂将敌一二二军部署在大庸和慈利的溪口一线,同时收编了几十万土匪武装,抢险固守湘西各处,阻止解放大军进入大西南。

解放湘西,挺进大西南,必先消灭湘西的门户之敌,解放大庸。

中央军委将解放大庸的重任交给了正在常德、慈利一带集结待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

为了打好大庸战役,四十七军根据
敌情作了周密部署。

1949年10月14日,各部队按计划向指定地域推进,合击大庸城守敌一二二军。

10月15日拂晓,一三九师的两个团包围了溪口镇外守敌的一个团,激战3小时,敌溃逃大庸。

10月16日,四十七军各参战部队协同一致,集中兵力向大庸城攻击,至晚上10点多钟整个战斗结束,生俘敌军长张绍勋、二十七师师长谢淑周,共歼敌4333人,从而打开了解放湘西的大门,打通了二野解放大西南的通道。

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有牺牲,有收获。

革命的成功,是因为这些战士不畏困难,坚定的向前冲而得到的。

一场胜利的战役,不仅仅需要一群不畏惧的战士,同时也需要一位好的将领,战役才能取得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