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
选择题:(2*10=20分)
1.职业教育在古代社会采取的主要是(C)形式。
A.家庭教育
B.私塾教育
C.学徒制
D.官府办学
2.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模式是(D)
A.集群式课程模式
B.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C.MES课程模式
D.三段式
3. 以学科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的课程形态的是(C )。
A.学生中心课程
B.社会中心课程
C.学科中心课程
D.科目本位课程
4.下列特点中,(A)不属于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特点
A.直接性
B.多样性
C.共适性
D.应变性
5. 职业教育课程分析可划分为(B)三个阶段。
A.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学科分析
B. 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教学分析
C. 行业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D. 社会需求分析、学科分析、教学分析
6. MES课程内容的基本单位是(B)
A.培训大纲
B.学习单元
C. 学习材料
D.培训模块
7. 在课程理论研究上,(D )把研究范围从课程开发拓展到了如何教学,提出了行动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教学理论
A.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B. MES
C.“双元制”课程模式
D.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8. 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行动领域。
下列命名,能够体现学习领域命名原则的是(A)。
A.人力资源信息收集与处理
B.点钞票
C.最优化策略
D. 经济学
9. 下列关于学习情景与学习情境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学习情景设计时间跨度长,学习情境设计时间跨度短
B学习情景难度较低,学习情境难度较高
C.学习情景涉及的要素较少,学习情境涉及的要素较多
D.学习情景活动空间较小,学习情境活动空间较大
10.集群式模块课程力图吸收现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优点,及我国传统模式的长处,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教育内在规律并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模式,其最主要特点是(B)。
A.学科导向
B.“宽基础、活模块”
C.核心阶梯式
D.模块组合
多项选择题:(3*5=15分)
1.下列关于学校本位学习的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BD)
A.重点是观察物件是如何组合的
B.重点是解释而不是观察
C. 需要快速和有效地工作
D.允许有时间思考和提问
2.工作本位学习(ABCD )
A.强调个体对实践过程的参与
B.是一项合作教育的计划
C. 是通过工作过程进行学习
D.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学习
3. MES课程模式强调“以(BCD)”,取代了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模式。
A.学习单元为中心
B.学习站为中心
C.技能为中心
D.学员为中心
4. 工作内容分析是指对生产(或服务)的全过程及重要的辅助过程进行的分析,包括(ABCD)等内容。
A.工作对象
B.工作步骤
C.工作要求
D.工艺流程规范设备工具
5. 学习领域课程理念中,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分成了(ACD)。
A.专业能力
B.关键能力
C.社会能力
D.方法能力
简答题:(4*3=12分)
1.简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1分)
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或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1分)
课程实施(1分)
课程评价(1分)
2.简述“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特点。
两个教育体系:(1分)企业与职业学校
两重身份:(0.5分)学生与学徒
两种法律依据:(0.5分)《职业教育法》《职业培训条例》
两个主管单位:(0.5分)联邦政府和各州
两类课程:(0.5分)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
两支教师队伍:(0.5分)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
两类证书:(0.5分)培训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若未详细写明具体内容,仅得一半分
3. 简要对比DACUM和BAG两种工作任务分析法。
DACUM,即Developing A Curriculum(教学计划开发)。
本质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
(1分)
BAG,即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
(1分)
分析小组成员差异,DACUM的主要成员是行业专家,BAG法主要成员有实践专家、兼职实训教师和中职教师。
(1分)
DACUM分析法对工作任务的分析相对表面,而BAG分析法对工作任务的分
析更为深入,更有利于挖掘出工作过程中更加深层的知识、技能要求。
(1分)
论述(2*10=20分):
1.论述基于学科导向的学习情境与基于职业导向的学习情境的区别,并以本专
业课程为例,举例说明。
“双元制与学习领域”课件中60-65页
基于学科导向的学习情境是指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在必要的时候,设计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世界中的运用方式的情境,包括社会情境、自然情境等,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和记忆。
基于职业导向的学习情境是指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文化背景、学习环境和各种活动。
广义地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狭义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2.论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5分)并结合本学期开展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谈谈你对某一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思考。
(5分)
第一问历史演进过程:(5分)
职业教育的早期形态是学徒制(1分)。
从总体上看,近代职业教育出现以前,学徒制和学校教育是按照各自的轨道发展的。
(1分)
工业革命后,理论技术的出现以及大规模生产的要求,需要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促使人们开始以“教育”的形式来培养这类人才,学徒制遭受了全面崩溃,使得职业教育课程从学徒制回到学校教育轨道。
(1分)
俄罗斯制的出现,使职业教育课程返回到自己的轨道。
这一轨道从学徒制延伸而来,但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徒制,而是围绕着工艺过程开发课程的发展轨道。
(1分)
沿着俄罗斯制这一轨道开端后,出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如MES 课程、CBE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等。
它们的共同理念是围绕着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使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过程更好地对接。
(2分)
第二问:(5分)
(1)结合本专业实际,谈谈本专业教学的特点;(1分)
(2)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选择一种合理课程模式;(2分)
(3)阐明选择该课程模式的理由。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