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培训课件
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培训课件
学校有怎样的法律义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承担 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确定。学校作为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不仅要不 折不扣地履行法定义务,也应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2.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 学校应尽哪些安全保护责任
【案例】某中学高一学生王某于下午课外活动时在操 场踢足球,接球时跌倒,后脑勺着地,但未见明显外伤, 回家后未告知父母。第二天,他仍到校上课,也没和同学 说起头晕症状,下午体育课上踢球时,他头晕加重,老师 才得知他曾摔倒,立即将他送至医院,一面抢救,一面通 知家长,但王某不幸死于脑积血并发症。
和管理工作。
• (三)理赔工作
• 1、学校要有向保险公司正式提起索赔的书 面材料(可先电话,后书面,学校盖章, 校长签字)。填写出院通知单。
• 2、学生治疗需要一个阶段,学校随时可根 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或更改索赔报告。
• 3、法院判决书。
• 4、理赔单证——主要是相关有效票据或单 证(复印件需加盖学校公章)。
小学阶段:
• 1、猝死; • 2、传染病; • 3、体锻意外; • 4、嬉戏跌伤; • 5、溺亡; • 6、交通事故(校车、搭乘助动车); • 7、体罚; • 8、自杀。
幼儿园阶段:
• 1、传染病; • 2、装修甲醛等超标; • 3、有处方药(幼儿园); • 4、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 5、教具的不妥善放置; • 6、监护不力; • 7、少健康信息; • 8、设施老化、消防隐患; • 9、场地缺陷; • 10、校车超载、不系安全带; • 11、校内车辆撞到人; • 12、青年教师缺乏安全意识和能力; • 13、缺反击能力。
就学生伤害事故而言,学校的法定义务是“维护受教 育者的合法权益”,就是杜绝学校、教师侵犯学生的人身 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维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方式包 括事前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和事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学 校的法定义务是有限义务,而监护人的法定义务是无限义 务,不能也不应该由学校承担超越法定义务的监护责任。 判断学校是否履行法定义务需要证据支持,不能滥用“推 定过错责任”。
• 5、在校学生注册证明。
• 6、有关职能部门证明原件(如医疗机构、 消防队、派出所等)。
案例
1.面对中小学生安全 学校应承担何种法律义务
【案例】一晚,某校17岁的学生寇某与几名同学在宿 舍喝酒。第二天早上,寇某身体异常,被送往医院,抢救 无效死亡。经认定,寇某因饮酒过度而死。寇某父母认为 学校管理不到位,学校应负赔偿责任,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学校赔偿4.9万元。而学校称,学校规定学生不准酗 酒,就在寇某出事的前几天,还对酗酒学生进行了处分。 寇某即将成年,能够认识酗酒的后果,学校不是寇某的监 护人,对寇某的死亡也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
• 22、安全通道没提示;
• 23、校园花坛围栏尖角裸露;
• 24、底层空调外机支撑架过低且棱角裸露;
• 25、操场上乱石多,且高低不平;
• 26、篮球架棱角裸露,压架石(或铁块)无 包裹;
• 27、电脑房电线凌乱,一插座上有多种电器 ;
• 28、食堂的液化气罐离火源近(包括柴火) ;
• 29、食堂用油来源不明; • 30、食堂油烟排气管长期不清洗; • 31、校园保安无资质; • 32、校外人员随意进校园。
(隐患可能来自3个方面,也可能是其一,但 学校有协调应对职责;学校包揽是下策,协调社 会、家长力量共同建立防范机制是良策。)
• 6、外力支持与内功提升的关系
(可以暂时依靠外界,但不能有依赖性,学校 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防范功能是 努力的目标,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功,更是科学避 险的基础。)
• (二)防范工作的四大支柱: • ▲科学知识; • ▲道德准则; • ▲行为规范; • ▲法律武器。
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培训课件
一、现状
• 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 • (一)各学段主要事故 • 高中阶段:
• 1、放假前夕和开学初:离家出走、猝死、自杀事故(借读生、 学习一般,但家长要求高);
• 2、填报志愿时段(4-5月) 因与家长意见不一致而选择极端行为; 因提早录取校与自己的目标相左,而走极端;
【结果】 本案不属于学校责任事故,王某受伤是其在课外活动
• (3)防止冲击学校行为发生。拟由警方(治安辅 导员)、学校调查配合岗、媒体舆论岗等同志组 成;110紧急按钮作用发挥。
• ▲重点是:看好门(校门、宿二天,乃至第 三天开始启动),多少天协商一次,视情况 而定。
• (1)依法协商——由学校与当事学生的家长 沟通、商量(不得替代保险公司来承诺)。 最好事先准备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 理条例》,做到依法协商。
• 1、部门之间:跨前一步,主动作为,宁可 碰撞,不留空档;
• 2、安全任务:不讲时间,不论地点,不谈 条件;
• 3、工作作风:每个环节查细、查深;不当 甩手掌柜,不讲原则性的话;必须举重若 轻。
• 4、执行制度:必须体现:全校一盘棋,上 下一条心;人人均是执行者、监督者、发 现者、批评者、排险者;监督工作要体现 时时、处处、人人。
• 091207湘乡市育才中学事件反映制度本身 不安全,如21:10晚自习结束,21:30必 须熄灯就寝。
• 16、课间相互追逐、推搡; • 17、携带管制刀具进校; • 18、特异体质学生的情况不明; • 19、卫生室有处方药; • 20、校内车辆无序行驶和停放; • 21、礼堂内的窗帘、吸音墙均是易燃物;
。
• 3、保障秩序(由事发当天至事件处理完毕 )
• (1)师生情绪安抚。学校为主。拟因事而 导,侧面疏导,防意识强化,转移因事件 而引发的刺激信号。正常组织教育教学工 作。
• (2)当事学生的家属情绪安抚。学校或教育局、 或司法、青保出面。拟由警方、学生家长单位领 导、学校安抚疏导岗人员、街道社区同志(司法 所)、教育局、青保办同志等共同参与。
• (4)通知保险公司(先电话,后书面)
• 若属校方责任,则尽量请保险公司人员到 场。
• 2、配合响应(事故发生一小时左右)
• (1)启动预案,明确分工
• 校级领导总负责,设救治陪护,调查配合 ,安抚疏导,协调谈判,媒体舆论,后勤 保障等工作岗位。
• ▲防止应急处置能力阻塞在某一岗位漏报 瞒报环节上。一天一汇总,每天一汇报, 每天作微调,至事件处理完毕。
• (2)调查事实。以公安、教育局、保险公 司、上级调查组为主,学校配合。
• ▲小于10周岁的学生伤害事件,学校应当作 无责举证。
• ▲大于10周岁的学生伤害事件,也要做好无 责举证。
• ▲事实书面报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盖章,校 长签字)。
• ▲事实向学生家长通报。 • ▲报保险公司。 • ▲由舆论岗与媒体沟通(讲事实,讲反思)
三、校园中常见的险点
• 1、大班额,小空间; • 2、教室门只有一扇,或课桌顶住教室后门
; • 3、黑板槽尖角裸露; • 4、湿滑的走道、楼梯、食堂(瓷砖不防滑
); • 5、昏暗的走道还堆物; • 6、楼梯口摆放杂物;
• 7、高踞学生头上的图书馆; • 8、墙上有钉; • 9、教室内电源插头过低且没有安全盖; • 10、电线老化或裸露; • 11、随意拉电线给电瓶车充电; • 12、宿舍内在床上给手机充电等; • 13、玻璃破损而不换; • 14、玻璃门明净而不贴提示标志; • 15、作息时间(制度)不科学;
• (三)防范工作基本格局: • 1、安全防范全覆盖; • 2、安全责任全员化; • 3、安全教育全过程; • 4、安全管理全天候; • 5、安全监督全方位。 • (四)防范工作的三个载体(方位): • 1、人防——核心; • 2、物防——基础; • 3、技防——辅助。
• (五)防范工作落实中的四项基本要求:
、国际形象关系 (必须注意过度的技防和人防对学生心理、学
校形象的杀伤力及背后的腐败。) • 2、校园安全管理能力与学校办学水平的关系
(三防的合理、高效使用,反映了学校领导、 师生和家长的认识高度,也是高水平办学的基础 之一;后者是综合的、形象的,包含了前者。)
• 3、师生安全意识和防危能力提升与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关系
• ▲要素:a.事实确认。b.依法定责。c.经济 补偿。d.善后处理。
• ▲出席人员:当事学生家长代表(3人左右) 及单位领导,学校负责人,学校谈判代表, 学校法律顾问,保险公司代表,家长委员会 代表,治安辅导员等。
• 协商结果即报上级主管部门。
• (2)依法协调——拟由第三方(一般以青 保名义)在第三地主持开展(一般在事发2 至3天后进行),视情况定协调次数。
• (1)救人——120、110最佳,就近相对 好的医院,专人陪护(一般为2分钟)。
• (2)现场保护,至公安等部门同志到达、 移交止。
• (3)报告(一般在5分钟内完成)。
• ▲报警——保护现场,维持秩序,收集证 人、证词。
• ▲告知当事学生的家长——专人陪同。
• ▲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教育局)——掌握 情况,现场指导(先电告,后书面)。
【结果】法院驳回了寇家的诉讼请求。 【法律解读】
学校的法定义务由法律规定,不能作扩大解释。《教育法》第 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 教学质量;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 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六)依法接受监督。”
• 3、情感创伤引发矛盾冲突; • 4、精神异常引发的事故; • 5、堕胎; • 6、学校组织活动的意外事故。
职校学生:
• 1、军训(猝死、离队后出现意外); • 2、实习(交友失误、意外伤害); • 3、斗殴(放学后、假期中); • 4、交通(电动车、自行车); • 5、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