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最新消息,xx中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最新消息,xx中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最新消息,xx中一、健全制度体系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小中高)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二、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按照国家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明年上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将新出台我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

重点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第二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明年新出台的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将注重教育教学一线任教的教师,对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已评聘相应岗位专业技术职务,长期未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即长期未履行《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件》所规定的岗位职责和义务的,今后将不再按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等级。

所以,提醒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双肩挑”人员(指兼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教师) 和乡镇教办人员以及原专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今后要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须按《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应承担一门学科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

否则,将按职责分类规范聘任到管理人员岗位。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

今后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将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设置范围: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地(市) 、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

附件:《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_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最新消息,xx中。

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 __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三、身心健康。

四、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别职称(职务),除必须达到上述标准条件,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标准条件:(一)正高级教师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3.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4.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5.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二)高级教师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3.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4.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三)一级教师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4.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5.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四)二级教师1.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4.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五)三级教师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3.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本文网络,仅供参考)xx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施行初期,确实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强教师管理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原来的职称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求职称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职称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今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似乎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但从各媒体公布的信息来看,总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职称改革到底能否脱离闭门造车的窠臼,真正做到符合民情,顺应民意,让广大一线教师笑开颜?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旧有的职称制度发展到今天,沉疴已愈积愈深,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指标分配不公。

如城乡差别大,行政领导和教师竞争不平等,甚至还有暗箱操作——根据关系任意指定、买卖指标的现象发生。

二是导致教师之间恶性竞争。

为争指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惜撕破脸皮,争个你死我活,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和谐,激化了矛盾,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是评聘过程的腐败丛生。

教师为评职称弄虚作假,荣誉证书、论文发表、教研教改成果等都成了造假者的天堂,而在评审过程中不唯能、不唯绩,靠找关系、送礼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从而使评职称成了有关部门、个人借机敛财的捷径。

如此等等,其实都是职称改革应当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再说媒体关注频率极高的“中小学教师怎么评‘教授’”的问题。

如改革制度称对参评者要求“倾斜一线教师”、“倾斜乡村教师”,但是怎么倾斜?是把指标从原来的1%提高到2%,还是城乡教师、教师领导一律平等?新的评价标准称要更“重教学能力”,将“降低论文作用”,但是教学能力如何评价,是否又会引发新一轮的应试教育高潮?至于评价方法多样化,其实最关键的还在于怎样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问题。

而这些问题到底如何通过改革来解决无疑都非常令人期待。

新的职称制度已经呼之欲出,我们真心希望其不再仅仅是一个吸引公众眼球的喙头,不再是隔靴搔痒,避实就虚。

希望其真如媒体所披露的一样,能够真正做到规范评价程序,提高职称评价的公正力和公信力;能够推进城乡之间、各个学段之间师资的均衡配置;能够真正促进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如此,将是我们当代教师之幸, __教育之幸。

__发布xx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包括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等。

“要点”还指出,要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_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最新消息,xx中。

导语:教师工资改革一直是在职教师以及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考生关注的焦点。

xx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全国政协召开呼声再起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全国政协召开呼声再起取消教师职称制度,职称已成中国之"累" 54.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何去何从?任职期年度考核表、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民主测评汇总表、送审代表作原件……厦门市某重点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刘飞(化名)最近瘦了不少,为了参评“中一职称”,他已经“奋战”了半个多月。

“最麻烦是一学年的教案,全部要手写!”刘飞现在每天抄写教案就要熬到晚上十一点多,连备课都顾不上了。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开始了。

为了评职称,有人疲于奔命,有人拉关系找人情,有人憋着不评职称,却无法得到公平待遇。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进行的一项千人调查显示,54.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

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调查中“教师”排在首位,73.2%的人选择此项。

紧随其后的是“医生”(64.6%)。

接下来还有:学者(41.4%)、工程师(37.5%)、作家(34.2%)、技术人员(32.1%)、媒体从业者(26.5%)等。

“评审团到底怎么衡量我们的水平?通过论文还是看谁把教案抄得更工整?”刘飞现在只能把疑问搁在一边,老老实实准备。

活生生的教训摆在眼前:有个历史老师,教课的班中考成绩每年都是第一名。

可他的职称评审就没过关,因为论文不够,学校一点办法都没有。

调查中,76.5%的人意识到目前职称的最大问题是,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74.2%的人指出,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65.7%的人表示,名额分配中潜规则重重,拉关系等现象层出不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