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资料
(土石坝方向)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指导教师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水电教研室
2012年2月
一、枢纽任务
本枢纽工程同时兼有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作用。
1. 发电
装机24 MW,多年平均发电量1.2亿度。
本电站装3台8MW机组。
正常蓄水位为2826.8米,汛期限制水位为2826.8米,死水位为2796.0米,3台机组满发时的流量为44.1秒立米,尾水位为2752.2米。
厂房型式为引水式,厂房平面尺寸为32×13米,发电机高程为2760米,尾水管底高程为2748米,厂房顶高程为2772米。
副厂房平面尺寸为32×6平方米。
安装场平面尺寸为8×13平方米。
开关站尺寸为32×20平方米。
2. 灌溉
增加保灌面积1.5万亩。
3. 防洪
可减轻洪水对下游两岸的威胁,过100年一遇和200年一遇洪水时,经水库调洪后,洪峰流量由原来1680秒立米和2320秒立米分别削减为537.5秒立米和600.0秒立米。
要求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限制为900秒立米, 校核洪水位不超过正常蓄水位3.5米。
4. 渔业
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为发展养殖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5. 其它
引水隧洞进口底高程为2789.00 米,出口底高程为2752.30 米;引水隧洞直径为4 米,压力钢管直径 2.3 米,调压井直径为12.0 米;放空洞直径为 2.5 米。
可放空水库至水位2770.00 米。
二、设计要求
(一) 基本要求
在明确设计任务及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求:
1.根据防洪要求,对水库进行洪水调节计算,确定坝顶高程及溢洪道尺寸;
2.通过分析,对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枢纽组成建筑物的型式、轮廓尺寸及水利枢纽布置方案;
3.详细设计出大坝,通过比较,确定大坝的基本剖面和轮廓尺寸,拟定地基处理方案与坝身构造,进行水力、静力计算;
4.厂房平面布置,确定厂房和副厂房尺寸,确定各部分预留空间。
5.水轮机的型式、型号及装置位置,水轮机的转轮直径及转速;选择发动机型
号及装置位置,选择尾水管和蜗壳类型。
(二) 深入要求
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下列一个子题目作为深入设计部分:
1. 厂房设计;
2. 厂房排架设计;
3. 厂房吊车梁;
4. 发电机机墩设计;
5. 进水闸门设计;
6. 泄水隧洞设计;
7. 枢纽的施工导流方案和施工的控制性进度设计;
8. 调压井设计;
9. 土石坝坝体防渗设计;
10.除以上提供选择的深入设计部分外,每位同学还可自行拟定深入设计部分。
三、枢纽设计资料说明
(一) 流域概况
该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向自东南向西北,全长约122公里,流域面积2558平方公里,在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780平方公里。
本流域大部分为山岭地带,山脉和盆地交错于其间,地形变化剧烈,流域内支流很多,但多为小的山区流河流,地表大部分为松软的沙岩、页岩、玄武岩及石灰岩的风化层,汛期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冲积层较厚,两岸有崩塌现象。
本流域内因山脉连绵,交通不便,故居民较少,全区农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0%,林木面积约占全区的30%,其种类有松、杉等。
其余为荒山及草皮覆盖。
(二) 气候特性
1. 气温年平均气温约为1
2.8度,最高气温为30.5度,发生在7月份,最低气温为-5.3度,发生在1月份。
表1 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度)
相对湿度为51~73%之间,夏季因降雨日数较多,相对湿度随之增大,一般变化范围为67~86%。
3. 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可达1213毫米,最小为617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5毫米。
4. 风力及风向一般1~4月风力较大,实测最大风速为19.1米/秒,相当于8级风力,风向为西北偏西。
洪水期实测最大平均风速为14m/s。
水库吹程为15公里。
(三) 水文特性
该江径流的主要来源为降水,在此山区流域内无湖泊调节径流。
根据实测短期水文气象资料研究,一般是每年五月底至六月初河水开始上涨,汛期开始,至十月以后洪水下降,则枯水期开始,直至次年五月。
该江洪水形状陡涨猛落,峰高而瘦,具有山区河流的特性,实测最大流量为700秒立米,而最小流量为0.5秒立米。
1.年日常径流坝址附近水文站有实测资料8年,参考临近测站水文记录延长后有22年水文系列,多年年平均流量为17秒立米。
2.洪峰流量经频率分析,求得不同频率的洪峰流量如下表。
而变化,平均含沙量达0.5公斤/立米。
枯水极少,河水清彻见底,初步估算30年后坝前淤积高程为2765米。
(四) 工程地质
1.水库地质库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石灰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与凝灰岩等。
经地质勘探认为库区渗漏问题不大,但水库蓄水后,两岸的坡积与残积等物质的坍岸是不可避免的,经过勘测,估计可能坍方量约为300万立米。
在考虑水库淤积问题时可作为参考。
2.坝址地质坝址位于该江中游地段的峡谷地带,河床比较平缓,坡降不太大,两岸高山耸立,构成高山深谷的地貌特征。
坝址区地层以玄武岩为主,间有少量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穿过,对其岩性分述如下:
(1) 玄武岩一般为深灰色、灰色、含有多量气孔,为绿泥石、石英等充填,成为杏仁状构造,并间或有方解石脉、石英脉等贯穿其中,这些小岩脉都是后来沿裂隙充填进来的。
坚硬玄武岩应为不透水层,但因节理裂缝较发育,透水性也会随之增加,其矿物成份为普通辉石、检长石,副成分为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等,由于玄武岩成分不甚一致,风化程度不同,力学性质也不同,可分为坚硬玄武岩、多气孔玄武岩、破碎玄武岩、软弱玄武岩、半风化玄武岩和全风化玄武岩等,其物理力学性质见表6、表7。
渗透性:经试验得出k值为4.14~7.36米/昼夜。
表7 全风化玄武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表
(2) 火山角砾岩角砾为玄武岩,棱角往往不明显,直径为2~15厘米,胶结物仍为玄武岩质,胶结紧密者抗压强度与坚硬玄武岩无异,其胶结程度较差者极限抗压强度低至35MPa。
(3) 凝灰岩成土状或页片状,岩性软弱,与近似,风化后成为碎屑的混合物,遇水崩解,透水性很小。
(4) 河床冲积层主要为卵砾石类土,砂质粘土与砂层均甚少,且多呈透镜体状,并有大漂石掺杂其中。
卵砾石成分以玄武岩为主,石灰岩与砂岩占极少数。
沿河谷内分布:坝基部分冲积层厚度最大为32米,一般为20米左右;靠岸边最少为几米。
颗粒组成以卵砾石为主,砂粒和细小颗粒为数很少。
卵石最小直径一般为10~100毫米;砾石直径一般为2~10毫米;砂粒直径0.05~0.2毫米;细小颗粒小于0.1毫米。
见表8。
冲积层的渗透性能经抽水试验后得,渗透系数k值为3×10-2厘米/秒~1×102厘米/秒。
(5) 坡积层在水库区及坝址区山麓地带均可见到,为经短距离搬运沉积后,形成粘土与碎石的混合物质。
3.地质构造
坝址附近无大的断层,但两岸露出的岩石,节理特别发育。
可以分为两组,一组走向与岩层走向几乎一致,即北东方向,倾向西北;另一组的走向与岩层倾向大致相同。
倾角一般都较大,近于垂直,裂隙清晰,且为钙质泥质物所充填。
节理间距,密者0.5米即有一条,疏者3—5米即有一条,所以沿岸常见有岩块崩落的现象。
上述节理主要在砂岩、泥灰岩与玄武岩之类的岩石内产生。
4.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地形高差大,表流占去大半,缺乏强烈透水层,故地下水不甚丰富,对工程比较有利。
根据压水试验资料,玄武岩的透水性不同,裂隙少、坚硬完整的玄武岩为不透水层,其压水试验的单位吸水量小于0.01 l/(min•m)。
夹于玄武岩中的凝灰岩,以及裂隙甚少的火山角砾岩都为不透水性良好的岩层。
至于节理很发育的破碎玄武岩、半风化与全风化玄武岩都是透水性良好的岩层。
正因为这些隔水的与透水的玄武岩存在,遂使玄武岩区产生许多互不连贯的地下水。
一般砂岩也是细粒至微粒结构,除因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上部裂隙水较多外,深处岩层因隔水层的层数多,难于形成泉水。
石灰岩地区外围岩石多为不透水层,渗透问题也不存在。
(5) 本地区地震烈度定为7度,基岩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取0.65。
(五) 建筑材料
1.料场的位置与储量
各料场的位置与储量见坝区地形图。
由于河谷内地地形平坦,采运尚方便。
2.物理力学性质
(1) 土料:见表9—表12。
(2) 石料:坚硬玄武岩可作为堆石坝石料,储量较丰富,在坝址附近有石料场一处,覆盖层浅,开采条件较好。
(六) 经济资料
1.库区经济
流域内都为农业人口,多种植稻米、苞谷等。
库区内尚未发现有价值可开采的矿产。
淹没情况如下表。
2.交通运输
坝址下游120公里处有铁路干线通过,已建成公路离坝址仅20公里,因此交通尚称方便。
表10 砂砾石的颗粒级配
注:各砂砾石料场渗透系数k值为2.0×10-2厘米/秒左右。
最大孔隙率0.44,最小孔隙率0.27。
表12 各料场天然休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