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解答
5、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责任。
”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何认
定雇员是否构成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答:受雇的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应负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可以认定损害是由雇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并判令其与雇主承担连带责任;雇员仅负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者没有责任的,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7、问:挂靠经营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答:实践中之所以会产生挂靠关系,通常是双方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被挂靠单位往往能从挂靠中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和好处;同时考虑到,既然被挂靠单位同意挂靠人以其名义对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那么,被挂靠单位就负有对挂靠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义务。
因此,挂靠经营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应由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18、问:居住在城镇的农村居民,是按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的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和
死亡赔偿金?
答:户籍是判断当事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标准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给云南省高院的复函(2005民一他字第25号)明确指出,“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因素,确定适用城镇居民赔偿标准或者农村居民赔偿标准。
”审判实践中,以下几
种情形可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相关赔偿费用:
(一)农村居民在城镇务工、经商、经常居住地及主要收入来源地在城镇的;
(二)农村户口的未成年人损害发生时在城镇上学、生活的;
(三)损害事故发生时受害人是农村居民,但在生效判决宣告以前因法定事由成为城镇居民
的。
22、问:审判实践中,具体如何把握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标准?
答:根据我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并结合审判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可以参照以
下标准:
(一)受害人遭受轻微伤害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受害人遭受一般伤害未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
酌定;
(三)受害人遭受的伤害已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在5000元至80000元之间酌
定;
(四)受害人死亡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在50000元至80000元之间酌定。
个别案情较为特殊的案件,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可以不受上述标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