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心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语文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14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敕.造(chì)惫.懒 (bèi) 宫绦.(tāo)笑靥.(yàn)B 监.生(jiàn)朱拓.(tuò)形骸.(hái)烙.印(lào)C 包扎.(zā)桅.杆(wéi)杀戮.(lù)吮.吸(yǔn)D 避.雨(bì)砧.板(zhēn)迁谪.(zhé)正弦.(xi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撕碎撕打诽谤绯闻B 寒喧渲染赎罪渎职C 猿猱揉搓嘹亮缭绕D 呼啸箫森云霄元宵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仅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而且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全社会了无私奉献的榜样。
②200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就大学生就业压业现状央视新闻频道,与白岩松展开深入讨论,引起了强烈反响。
A、竖立做客B、树立做客C、树立作客D、竖立作客4、下列各句不是比喻的一项是()A 一年,又是一年,流水一般,匆匆而去。
B 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木桶。
C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 他和他爷爷走路的样子太像了。
5、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最得体的一项是()A 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有?B 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 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D 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B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从1918年起,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药》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C 《老人与海》是美国海明威写的短篇小说。
D 小说的三要素是时间、地点和情节,其中情节结构一定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在灯芯草丛中阅读下文,完成8--15题。
(每题2分,共16分)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下列各组词语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填然鼓之之:音节助词孝悌之义义:道理B.兵刃既接接:接受鸡豚狗彘豚、彘:猪C.弃甲曳兵曳:拖着涂有饿莩涂:通“徒”,白白地D.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王无罪岁罪:得罪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填然鼓.之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弃甲曳.兵而走1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12.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13.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15.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三、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10分)16、(1),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3)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4)《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5)《锦瑟》一诗中,作者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也有过殷切的思念的句子是,。
(6)《锦瑟》一诗中,作者用“南海鲛人”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表现美好愿望可望不可即的句子是,。
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
(每小题4分,共24分)辣椒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
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
美国宇航员威廉。
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著辣椒。
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連参加英国釹王宴请时,也照例带著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
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
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
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
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⑴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 ⑵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
⑶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
⑷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卡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⑸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襖".⑹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
⑺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
⑻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
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
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
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7.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美国宇航员和一位指挥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第二段除了介绍辣椒的原产地、名称、品种、分类等知识之外,重点说明了辣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分別指出第三段中说明下面内容的句子(只填句子序号)。
辣椒营养丰富:____辣椒能驱风散寒:____辣椒能增进食欲:____21.第三段"这就有利于消化"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概括第四段的内容(答案不超过20个字)。
五、语言文字应用(每小题3分,共6分)23、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不变更原意;人物、人称表达准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