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11.我国隋唐开始实行,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2.被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临床奠定基本原则的是( )。

A.华佗B.孙思邈C.李时珍D.张仲景3.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纬度最低,最适合发射大负重卫星的是( )。

A.酒泉B.西昌C.文昌D.太原4.下列选项中,对概念所做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米饭概括为食物B.将文人概括为墨客C.将研究生概括为学生D.将手机概括为电子产品5.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 )。

A.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B.后天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C.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作用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6.“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们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华生(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7.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称为( )。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8.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为了使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 )的发展水平。

A.将要达到B.最终达到C.已经完成D.可能完成9.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其中12-18 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主感对羞耻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0.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

A.先行组织者B.最近发展区C.教育与教学D.解决问题【参考答案解析】1.D【解析】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包括中书省——发布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行政管理。

尚书省分成六部:户部(财政)、吏部(吏政)、兵部(军政)、礼部(学政)、工部(工程)、刑部(刑狱)。

2.D【解析】《伤寒杂病论》由“医圣”张仲景编写,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

3.C【解析】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地理坐标为:北纬19°19′00.18″,东经109°48′00.15″。

由于此地点的纬度低,距离赤道只有19度,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可以让火箭负载更多的物品。

4.B【解析】概念的概括和限制是存在种属关系的概念之间进行的。

B 项中文人、墨客不存在种属关系,没有概括和限制之分。

故选择 B 项。

5.A【解析】题中方仲永由于没有接受及时教育而“泯然众人矣”。

6.B【解析】华生是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外铄论即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7.D【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所以选D。

8.A【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D【解析】青年期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B【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题干中“跳一跳,摘桃子”属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21.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A.波浪线B.斜线C.U型曲线D.倒U型曲线2.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3.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

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B.品德评价法C.个人修养法D.情感陶冶法4.晓颖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的方式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

这种心理疏导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合理情绪疗法5.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6.李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

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认知能力D.教学反思能力7.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

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性C.注意广度D.注意转移8.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的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9.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

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情绪宣泄B.精神升华C.行为补偿D.认知改变10.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

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

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A.整体型B.序列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参考答案解析】1.D【解析】动机的强度不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大小也不一样。

动机与问题解决的关系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A【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对直观性原则的贯彻。

3.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张老师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等去感化学生,转变学生的思想,体现了陶冶教育法的内涵。

4.D【解析】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

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5.D【解析】略。

6.C【解析】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认知能力的内涵。

7.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属于注意的分配。

8.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斯宾塞的教育观点。

9.D【解析】主体对挫折情景的认识评价如何,直接影响挫折感的产生。

比如,题干中高考落榜是小强产生挫折的情景,如果改变对高考落榜的严重性的认识,并发现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可以继续努力,明年再考,这样就可以减轻挫折感。

这种对挫折情景的重新认识与评价,称为认知改组。

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符合场依存型学生的特征。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31.下列关于作曲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莫扎特——“音乐神童” ——《费加罗的婚礼》B.舒伯特——“歌曲之王” ——《野玫瑰》C.斯特劳斯——“圆舞曲之王”——《蓝色多瑙河》D.贝多芬——“钢琴之王”——《命运》2.《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作者是( )。

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3.鲁迅 1918 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A.呐喊B.狂人日记C.彷徨D.阿 Q 正传4.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现代小说家是( )。

A.鲁迅B.老舍C.曹禺D.夏衍 5.人体在成长时身体特征会呈现时而稳时而急的特点,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6.“聪明早慧”与“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7.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中说:我有一个天蛾的茧,有一天,我恰巧看见那久囚的虫儿开始活动了。

整个早晨,我守在旁边,看它努力奋斗、挣扎,可是还不能有丝毫进展。

它似乎没有出来的希望了。

最后,我决意要帮它的忙。

我用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薄了点,让它爬起来稍微容易一些。

看哪!蛾儿很容易地爬出来了。

我守在旁边等它伸展翅膀,岂知大失所望,可怜的虫儿,竟很痛苦地爬了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这个故事对教育的启示是( )。

A.教育应当坐待其成B.教育应积极作为C.教育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D.教育应当让学生在痛苦中成长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 学生的记忆能力强、理解能力弱B. 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需要培养C. 需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D. 教育活动受制于人的成长环境10.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可变性D.差异性【参考答案解析】1.D【解析】钢琴之王是李斯特。

2.A【解析】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著有《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

3.B【解析】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

4.B【解析】老舍,有“人民艺术家”之称,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5.C【解析】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有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以及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题干中所描述的时而稳时而急体现同一人身体发展不是匀速的,所以体现了不平衡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