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高速公路工程环评验收

某高速公路工程环评验收

一角整理孝感一襄樊高速公路工程一、前言二、概述(一)编制依据(略)(二)调查目的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调查的目的(三)调查范围⑴生态环境调查范围(2)声环境调查范围C3)水环境调查范围(4)公众意见调查范围分析:调查范围应包括工作范围和地理范围两部分,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工作范围应包括:1.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2.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调查的地理范围应该包括受到公路建设和运行影响的区域,其界限一般不小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路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时间较早和施工中出现事先未预计到的情况等原因,公路的实际线位与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走向可能发生局部变化,要根据验收时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调查范围。

另外,公路附近有需要保护的特殊敏感区域时,调查的范围应适当扩大,具体扩大的距离应该根据影响范围和程度决定。

比如,公路跨越敏感水域时,应将公路发生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可能威胁的下游(感潮河段需包括上游上溯段)各个取水口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全部列为调查范围。

在本案例中,验收调查范围基本适当,但对水环境影响的调查范围不够明确,没有提出各桥位下游取水口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结合后续的“水环境影响调查分析”章节和“污染事故及风险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调查与分析”章节的内容看,本案例对水环境影响的调查范围明显偏小,调查报告述及的桥位下游最远的取水口仅4 000 m e(四) 调查重点(1) 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2) 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3) 附属设施污水达标排放情况;(4) 沿线敏感水体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设置情况。

分析:调查重点一般应该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重点相一致,在工程发生较大变化时,验收调查中应该重新确定调查重点。

另外,须注意,不同行业的工程往往具有各自特异性影响,如高速公路具有阻隔、分割等生态影响,而同属线型工程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则基本没有这方面的影响。

在验收调查阶段,公路已经建成,线位及其周边的特殊保护目标和敏感点均已确定,在编制报告时,应以文字、图片、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将调查重点及其基本参数具体列出。

本案例中没有给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评价重点,对调查重点的表述也比较笼统;而且,在公路跨越敏感水体、桥位下游存在饮用水取水口的情况下,没有将化学品运输应急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调查列为调查重点。

(五) 验收标准对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居民临路第一排建筑物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 4类标准执行,学校执行2类标准。

具体标准值见表1。

三、工程建设情况调查(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调查1. 公路的地理位置及走向2. 工程建设过程| 分析:“工程建设过程”是验收调查报告必须的环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文件。

工程建设过程章节的重点是通过核查各项工程批复文件的批准顺序,向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反映建设单位遵守“环评法”和“三同时”有关规定的情况。

3. 主要技术指标4. 主要工程量(略)(二)车流量分析分析:验收调查期间特别是验收监测期间现状车流量占预测车流量的比例实际上反映的就是验收调查阶段公路的“工况负荷”。

它是判断公路环境影响程度和检验公路的各种污染防治设施处理能力的重要尺度•在公路的验收调查报告中实际车流量占预测车流量的比例这一数据是不可或缺的。

本案例中,全线平均车流量仅达到设计车流量的50流右。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一)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和建议1.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1)生态环境(2)声环境C3)水环境(4)大气环境(5)社会环境2. 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二)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①加强施工期的生态保护工作。

移挖作填,临时占地的生态防护工作,优先复垦农田。

②落实报告书中施工期、运营近期环境噪声监测计划及防治措施,隔声墙、声屏障、乔灌草结合绿化带;对预测中远期噪声超标需采取防治措施,敏感点需预留环保投资,根据环境监测结果适时做好防治措施。

③加强水污染防治措施。

| 分析:_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

设置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一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依据呈现给主管验收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和相关技术审查单位。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比较多,调查报告中应摘录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时的环境状况(本底资料)和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的预测结论,并注意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特征突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点。

一般公路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是施工期生态破坏和运行期噪声(占地、阻隔、社会(拆迁)、风险)。

公路验收调查报告中,需要重点摘录建设前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路侧的声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和运营期的噪声预测结果。

本案例在这些方面做的较好。

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外,验收调查报告还应附地方环保部门的预审意见,有行业主管部门的还应附行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因此本案例还应补充交通部和湖北省环保局对本工程环评的预审查意见。

五、环保措施要求落实情况调查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详细调查了项目在设计、施工、试运营过程中,已经采取的生态、声、水、大气等方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中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运营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1. 声环境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对于近期超标量较小、中远期超标量大的敏感点,建议加强监测,在确实超标年份再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2. 水环境治理措施落实情况(1)污水处理设施调查(2)敏感水体水污染事故风险防范措施调查(风险防范)| 分析:为了便于对照检查,验收调查报告一般都单设章节、详细说明工程落实环保措施要求的情况。

在该章节中,通常把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工程建设的实际措施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对照,并辅以文字图片等进行分析评述,最终给出落实情况的统计结果和综合结论。

本案例中,对工程环保措施要求的落实情况的调查比较深入,调查结果的说服力较强。

但是本案例没有对未落实的要求和措施进行统计,也没有作出项目落实环保措施要求的明确结论。

六、竣工验收环境影响调查分析(一)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分析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拌和场、预制场等)的数量、类型及对沿线农业生态的影响,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以及边坡防护,绿化景观设计情况,固体废物影响等内容进行。

1. 公路沿线农业生态现状调查2. 农业生态影响分析3. 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情况调查5. 绿化工程情况调查6. 固体废物影响调查分析7.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是非污染生态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最主要的内容,在现行法规体系的框架内,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法规和国际公约规定的保护物种等是核心保护(调查)对象,调查报告在生态环境影响调查部分应该首先对这些保护目标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交代,项目影响区内及其附近没有这些保护目标的也应该做出说明。

本案例中,缺乏对上述重要保护目标分布情况的明确说明。

按照国务院各组成和职能部门的分工,水土保持工作归水利部门负责,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单独进行验收。

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中可以借助水土保持单项验收结论,说明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状况,以简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调查。

除保护区等重要保护目标外,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应该把公路施工区域内各个施工迹地的生态恢复措施和工程绿化措施作为调查的重点。

本案例中,对临时占地,取、弃土场的生态恢复(复耕)情况以及工程的绿化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通过图文并茂。

(二)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1. 施工期对沿线声环境质量的影响调查监测时段为昼间(夜间不允许施工)。

在项目组现场调查期间,也就施工期噪声影响问题对沿线居民进行了访谈。

乙噪声敏感点变化情况调查经分析,工程实际敏感点数目较环评阶段统计的数目有所增加的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环评阶段筛选敏感点时多选择户数在10户以上、规模较集中的村庄,而此次验收调查将沿线敏感点均计入。

(2)—些村庄规模相对集中,但由于设计路线穿越造成了较多拆迁,红线外遗留户数不多,环评时可能认为会将其全部拆迁故未将其计入敏感点,而公路实施时实际情况并未完全拆迁还留有部分房屋,此次调查将其计为敏感点。

3. 现状声环境质量监测通过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

声环境质量现状的验收监测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声环境敏感点达标监测;②衰减断面监测;③24 h连续监测;四是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

通过监测报告分析目前各敏感点噪声达标情况及沿线声环境质量。

监测方案如下:(1) 监测点位①噪声敏感点监测②衰减断面监测③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④24 h连续监测(2) 监测要求敏感点监测、衰减断面监测和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都是监测20 min的等效声级。

4.现状声环境质量分析⑴敏感点达标情况分析⑵断面衰减监测结果分析(3)声屏障降噪效果分析(4) 24 h 连续监测结果分析5.声环境敏感点达标情况分析6.声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建议在运营期间加强噪声跟踪监测,在明显超标年份按照建议为超标敏感点设置相应的降噪措施。

建议:(1) 对于部分可能在中远期超标的敏感点位,建议加强监测或通过类比分析,在确实超标的年份,可根据超标程度,结合当地情况通过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加强绿化、改变临路第一排建筑用途或拆迁部分超标房屋等措施,以避免噪声扰民的情况出现。

(2) 现场调查发现,有少量村庄仍在距离路线中心线60 m范围内新建房屋,建议加强两侧建筑物建设规划,在距离路线中心线200 m范围内禁止建造学校、医院、居民房等敏感建筑物。

分析:噪声是公路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之一。

公路两侧声环境敏感点受到的交通噪声影响程度与车流量、路面材质、路基形式、地貌、道路曲线、路侧植被种类及分布情况、敏感点与公路的位置关系、建筑物的结构和形式等诸多因素有关。

公路声环境影响调查和监测的法规和技术方法标准体系尚不健全;调查的内容琐碎,技术复杂。

而交通噪声又恰恰是公路最为突出的,与周围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影响。

因此,声环境影响调查工作的责任十分重大。

具体调查中,一般应遵循和采用以下原则和方法:1. 应查清沿线所有声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以及与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相比的变化情况。

敏感点分布及其情况调查中还应该注意调查房屋建设的时间,公路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之后建设的路侧建筑物,其噪声防治的责任由房屋建设方承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