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险PPT课件:第一章社会保险的内涵与外延1

社会保险PPT课件:第一章社会保险的内涵与外延1

3.陈良谨:《社会保障教程》:“社会保险 是根据立法,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 或社区及国家三方面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 亲属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残废、生育、死 亡、失业等风险时,防止收入的中断、减少和丧 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⒋邓大松:《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 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 家属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 险。”
本次调查以在河南省新乡市市区餐饮业工作的所 有农民工为总体,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41个封闭 型问题构成,主要询问农民工现有的社会保障和对 社会保障的需求情况。问卷采取个别发送自填的方 法。问卷的发放和收取均有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 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05级37名本科生完成。由 被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实际发放问卷 468份,收回464份,有效回收率为99.1%。
(5)保障的水平低于原有的生活水平,维持丧失 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险 定义:国家通过筹集各方资金或通过财政预算,对
遭遇生育、疾病、工伤、失业、年老以至死亡等不 可规避的风险,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 工资收人的工薪劳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 使他们仍然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权利,安然度过风险, 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的一种社会政策。 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社会保障 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
⒌侯文若:《保险法与保险实务全书》“社会保 险,是指国家通过筹集各方资金或通过财政预算, 对遭遇生育、疾病、工伤、失业、年老以至死亡等 不可规避的风险,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 去工资收人的工薪劳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收入补 偿,使他们仍然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权利,安然度过 风险,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的一种社会政策。”
第一节 社会保险覆盖对象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
1. 195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社会保险会议上 对社会保险的定义:社会保险是以法律保证的 一种基本社会权利,其职能主要是以劳动为生 的人,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能够利 用这种权利来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活。
2.美国危险及保险学会社会保险术语委员会 的定义:社会保险“通常由政府采用危险集中管 理方式。对于可能发生预期损失的被保险人提供 现金给付或医疗服务。”
二、基本功能 1.收入补偿 2.促进社会稳定 3.扩大劳动力再生产 4.促进社会公正 5.有助于经济运行
第四节 社会保险构建原则
一、 第一职业收入补偿原则:第一职业、收入丧失
二、 国家行为原则:模式的选择、实施方法、财 政税收支持
三、 公平与效率原则: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 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第二节 风险与社会保险项目
一、 人身风险与工作风险 (一)各类风险中社会保险防范的风险的特点:
风险会中断工资收入 普遍性必然发生 个体无法抗拒 客观存在的风险 有规律可循的风险 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风险
(二)通过以下调查考察工作中面临的风险:
对河南省新乡市餐饮业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的调查 1.调查对象
三、各种险种的覆盖对象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最广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相对较窄 例如:2009年底,全国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349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061万 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2715万人,工伤保险参 保人数1486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860万人。 四、社会保险范围扩大的意义 1.保护了更多的人群 2.增强了社会保险的实力 3.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
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 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 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险只是一个属概念;社会保障是个种概 念,也就是社会保障涵盖了社会保险的概念。
二者都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的范围不同。
二、保护覆盖的对象
劳动者群体: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社会 的主要人群。
社会保险的覆盖对象开始仅包括一部分劳动 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扩大了覆盖对象, 有的国家甚至扩大到了全体国民。
IR(覆盖率)= IN(受保人总数)/ P(应参保劳动者 人数) ×100%
2002年全国城镇从业人员年末数为24780万人, 当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为 11128万人, 求当年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 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 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四、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尽义务才享有权益,但权益与义务并不成正
比关系。权益义务对等原则是对整个投保群体。 五、 自我保障与互助共济原则
第三节 社会保险目标取向与功能
一、目标取向 保障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基本生活的厘定: 原则: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遭遇风险 前的工资。 方法:平均工资法、最低工资法、恩格尔系数 法、最低生活标准法 如:波兰按全国平均工资的36%计发失业津贴, 不考虑失业者本人过去工资多少及其他情况,均 发给同一标准的失业津贴。吉尔吉斯斯坦按法定 最低工资的100%发放失业津贴,格鲁吉亚按最低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0%发放失业津贴。
3.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调查问卷经核实后,统一进行手工统计分 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 的交互分类统计。
河南省新乡市餐饮业农民工在工业化社会中的风险: 生育、年老、疾病、死亡、失业、工伤、残障。
二、社会保险的项目 应对以上风险社会保险设立了: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
即强调自我保障,也强调社会互助共济。 六、 社会保险与经济水平相适应原则
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社会保险概念包括以下要点:
(1)它是国家举办的,以解决社会问题,确保社 会安定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它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保险制 度。
(3)它保障的对象是劳动者,享受的前提条件是 缴纳了保险费,并已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
(4)社会保险基金来源于国家、单位和劳动者个 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