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3-06-23;修改日期:2003-09-04作者简介:苏继会(1964-) 男 安徽庐江人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第27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7No .42004年4月JOURNAL OF ~EFEI UNIVERSITY OF TEC~NOLOGY Apr ================================================================.2004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苏继会权薇(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摘要: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是我国新时期探索旧城住区更新的杰出典范 它以~有机更新 理论为指导 在胡同-院落体系下发展了~新四合院 模式,用类型学的一般理论和罗西的新理性主义类型学对该工程的分析能使该工程被更深地理解 并能启发人们借鉴类型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旧城住区更新中关于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进行全面而理性的思考,关键词: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建筑类型学;新四合院;新里巷系统中图分类号:TU -0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60(2004)04-0372-04Typ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House Renovation Proj ect of Ju er HutongSU Ji -hui GUAN Wei(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s ~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fei 230009 China )Abstract :The ~ouse Renovation project of Ju er ~utong is an outstanding prototyp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renewal in Chinese old cities .The project has been directed by the Organic Renewal Theory and has developed a new -guadrangle pattern in the ~utong -Courtyard system .The renovation project is analyzed by the theory of typolog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project more deeply and arouse comprehensive and rational reflections on how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heritation and creation with the use of typology of architecture .Key wor <s :Ju er ~utong ;house renovation ;typology of architecture ;new -guadrangle ;new ~utong -Courtyard system建筑领域内寻求理性的欲望标志着建筑作为一种学术活动的成熟,建筑类型学正是多种理性行为中最富色彩的一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讨和争论 建筑类型学已在不同层次上全面的影响着近现代建筑活动 并且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批判性实用性的双重工具 1],因此 从这一点来看 学习和借鉴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已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有益途径,1关于建筑类型学类型概念的第一次定义是19世纪的法国巴黎美院常务理事德 昆西(G D Guiney )提出的,他是通过区别类型与~模型 来阐明类型概念的 ~ 类型*并不意味事物形象抄袭和完美的模仿 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 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 模型*的法则 模型*就其艺术的实践范围来说是事物原原本本的重复 而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够划出种种绝不能全相似的作品的概念 就模型来说 一切都精确明晰 而类型多少有些模糊不清 另外 类型所模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 7 当代类型学理论呈现多方面的现象 其中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 罗西 的新理性主义类型学影响最为广泛 他认为类型是人们生活模式的产物 而建筑形式只不过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映 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解析从前面建筑类型学的有关理论可以看出 建筑类型学是O 建筑对人7关系的解释 它强调先存的建筑现象的重要 同时也认可新的生活形式的不断产生 更注重两者间的承袭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的理论可以用来借鉴探讨旧城更新中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在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中 吴良镛教授实践了他提出的O 有机更新7的理论 主张O 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 顺应城市之肌理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7 在菊儿胡同住宅改造过程中 新住宅 包括公建 均按照O 类四合院7 后统一称为O 新四合院7 模式进行设计 维持了原有的胡同 院落体系 同时兼收了单元楼和四合院的优点 既合理安排了每一户的室内空间 保障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要 如采光 日照 舒适性 私密性 卫生等 又通过院落形成相对独立的邻里结构 提供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间 创造和睦相处的居住气氛 B 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将新四合院建筑模式和新的院 巷体系 巧妙地嵌入菊儿胡同的现有街坊中 保持了地区城市肌理的相对完整性 既实现了建筑的现代化 又与原有的院落融为一体. 类型选择及处理类型选择是创作过程的第一步 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新住宅 包括公建 均按照O 新四合院7模式进行设计 维持原有的胡同 院落体系 从中看出四合院和胡同 院落体系就是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选择的类型 对于已选取的类型必须进行几何简化 这是类型处理的第一步 简化还原后的类型元素可以直接应用也可以进行类型转换的研究 还可以经过图形换喻等方式达到类推的处理阶段从而使简洁图 中国传统典型四合院的图形被赋予历史的含义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 建筑 对四合院的定义为O 平面以庭院为中心四周环以房屋组合而成的中国北方民居7 而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模式为 平面大致对称布局 大门开在八卦之O 巽7位或O 乾7位 即路北住宅大门在东南隅 路南大门在西北隅 如图 所示 菊儿胡同的O 新四合院7模式 是将单元式住宅与四合院形式相结合 新建筑的高度基本为 ~B 层 如图 所示 从传统四合院到新四合院 这个类型处理的过程为 传统四合院 抽象简化 四合院 类型转换新四合院 这个转换是同一类型内的形式变换 即保留原有的O 平面以庭院为中心7 而四周所环房屋转换为单元式住宅 而O 胡同 院落7体系由于院落这个元素的形式变换而从传统的鱼骨式胡同系统转换为一种连串O 新四合院7为组群的O 新里巷 胡同 系统7 6 如图B 所示 .B 类型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类型与城市形态的关系看 类型的选择和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以类型的处理取得城市形态的延续 类型学可以使人们从O 历时性7和O 共时性7两种角度来感知城市类型的历时性 四合院式居住建筑形式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目前史料看 早在商周时期 我们的祖先就已采取了四合院的形式 而到了元代在北京建都 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元朝的贵族 官僚在大都城建起一座座院落 院落与院落之间是供人行走的通衢街道 称为 这里的即今天B 7B 第 期苏继会 等 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称之为胡同9胡同与胡同之间9就是大片的四合院住宅[ ]0而到了明清9北京四合院又有了新的发展9清图2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图 菊儿胡同 新四合院总平面代四合院是发展的巅峰9在北京的遗存很多9成为北京古都风景线的重要内容0从商周到清代又到今天的 新四合院9四合院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0四合院的历时性体现了城市历史的继承与发展0类型的共时性:现在北京旧城的规划格局从世纪元大都就基本奠定了9经过明代的继承和发展9大体已确定了今天北京城的规划结构9这结构特点有[7]: 大干路9小街坊9小胡同的街巷体系0 交通~商业与居住有分有合的混合分区0 胡同与四合院住宅以特有的形式紧密的结合为系统0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中9四合院与胡同-院落体系尊重了城市的整体性9顺应了北京 大干路9小街坊9小胡同的城市肌理9即类型的选择符合城市形态的整体性9保证了城市空间的完整性和历史的延续性02.4菊儿胡同住宅改造与罗西新理性主义类型学罗西的类型学在发展德 昆西~阿甘和维德勒的类型学的基础上9同瑞士心理分析学家荣格(Jung D 走到了一起0它一方面是一种以模型 类型 模型的循环变异手法选择和抽取的最简形式9同时9也是对最具典型性的人类情感和心理的一种发掘0罗西用类型与原形~类型与形式阐述类型学9用 类似性城市概括其城市思想02.4. 四合院的类型与原形解析类型是按需要对美的渴望而发展的9一种特定的类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形式的结合9尽管它们的具体形态因不同的社会有很大的差异[2]0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9有着优于其它任何住宅形式的居住环境9它的建筑格局和空间构成体现着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庭秩序9而且它只能满足旧时代生活的需要0由于时代和价值观念的变化9旧四合院已失去它成长的基础9但 合院建筑模式并没有失去意义0新四合院是新时代的产物9它摒弃了旧四合院代表旧社会的建筑格局和空间秩序9而保留了使老北京人产生 归属感的合院体系9满足了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0旧四合院与 新四合院它们都因为合院体系给老北京人带来场所的归属感9体现着北京传统的空间格局9而它们又是两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与合院体系结合的产物9形态因不同的社会而有了很大的差异02.4.2四合院的类型与形式解析罗西认为9建筑的内在本质是文化习俗的产物9文化的一部分编译进表现形式之中9而绝大部分编译进类型之中9这样9表现形式是表层结构9类型则是深层结构0中国四合院的文化内涵要追溯到以墨子的 弥异所为代表的传统空间观上9<墨子 经上>说: 守(宇D 9弥异所也9宇东西家南北[8]0墨子的意思是9 我居住的这个地方叫做 家9空间因家而定0这种对空间的理解赋予 家以优越的地位0中国传统四合院与 弥异所观念相呼应0 家转变为实际社会中伦理意义上的家0墨子的 弥异所强调 家9但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礼制等级结构0具体表现为突出 家长而牺牲 家中其他成员的自由意志0费孝通提出中国传统社会为 差序格局[8]0而新四合院打破了旧四合47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D 第27卷院的格局9是以6独门独户,为基础9以各个公共院落为单位9以街坊里巷为联系9以公共之6家,为中心9构成的是一种新社区的网络系统9这是旧四合院与胡同体系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9它把人们从小的室内空间解放出来9为创造互助互爱的新型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6]按类型学分析9中国合院建筑类型体现了N 弥异所 的空间观9即强调了N 家 9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而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与空间布局体现了封建社会N 家 的礼制等级结构9N 新四合院 打破了旧四合院的格局9它体现的是公共之N 家 其乐融融的邻里交往9这些是文化的表层结构 也就是说9N 家 的概念编译到了中国四合院这种类型中9N 家 的具体形式体现在了四合院的表现形式上2.4.3胡同-院落体系与N 类似性城市罗西在他的N 类似性城市 理论中将城市作为N 集体记忆 的所在地9他交织着历史和个人的记录9当记忆被某些城市片断所触发9过去所遇到的经历<历史>就与个人的记忆一起呈现出来 罗西从研究场所和记忆入手9形成了他N 类似性城市 的理论9它强调人的心理因素9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人们心中所形成的心理结构9试图在永恒的建筑类型和人类心理结构之间产生对应关系和共鸣将北京作为N 集体记忆 的所在地9舒乙<老舍爱北京的启示>中写道:N 最小的胡同里也有院子和树木9它能把城市的紧张~热闹和刺激缓解下来9在复杂之中显出空隙来9在无边无际中显出界限来9在紧张之中显出几分潇洒和轻松来 [7] 青砖~灰瓦~枣树~几折几曲的路径~房顶上行走的黑猫~晒太阳的老太和看门的王大爷9构成了北京胡同中一副典型的生活画卷胡同-院落的生活是人们对老北京的共同记忆 时代的变化9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9旧的胡同-院落系统失去了它成长的基础9但N 集体记忆 仍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9若视文化~历史于不顾9进行大规律模推倒重建9则必然造成N 记忆的丢失 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发展的N 新四合院 模式和N 新胡同-院落 体系9成为能引起N 记忆 的城市片段9是能与人类心理结构产生共鸣的建筑类型9构筑出人们记忆中的N 类似性城市3结束语建筑类型学虽然是在欧洲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9但它的原理和方法仍可用来借鉴探讨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9为长期以来关于继承与创新的争论提供一些科学的信息 而类型学是一门复杂的理论9以类型学作为建筑创作的工具指导我国的建筑活动9还需要大家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参考文献][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1998.303-344.[2]朱锫.类型学与阿尔多-罗西[J ].建筑学报919929<5>:32-38.[3]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2000.193-200.[4]李国豪.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1999.321.[5]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91999.2-8.[6]吴良镛.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整治途径<之二> 从N 有机更新 走向新的N 有机秩序 [A ].左川9郑光中.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论文集<1946~1996>[C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1996.172-178.[7]吴良镛.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整治途径<之三> 菊儿胡同试验的几个理论性问题[A ].左川9郑光中.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论文集<1946~1996>[C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1996.179-190.[8]朱文一.N 院 的本质与文化内涵的追问[A ].胡绍学9栗德祥9周榕.建筑学研究论文集<1946~1996>[C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1996.242-248.<责任编辑杨伯源>573第4期苏继会9等: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作者:苏继会, 权薇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刊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年,卷(期):2004,27(4)被引用次数:28次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 19982.朱锫类型学与阿尔多·罗西 1992(05)3.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 20004.李国豪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 19995.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 19996.吴良镛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整治途径-从"有机更新"走向新的"有机秩序" 19967.吴良镛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整治途径(之三)-菊儿胡同试验的几个理论性问题 19968.朱文一"院"的本质与文化内涵的追问 19961.程志永.CHENG Zhiyong探求建筑传统文脉的保持与延续的手法——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启示[期刊论文]-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2.梁嘉樑.宗树菊儿胡同近况[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2005(4)3.宁善文.NING Shan-wen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0,36(8)4.孙健“菊儿胡同住区模式”研究[学位论文]20085.徐小东我国旧城住区更新的新视野--支撑体住宅与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之解析[期刊论文]-新建筑2003(2)6.杨开颜论中国建筑文化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菊儿胡同旧城改造探讨[期刊论文]-总裁2008(6)7.孙阳.王慧君菊儿胡同改造工程20年后引起的思考[会议论文]-20091.宁善文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0(08)2.江璇历史,记忆,生活--成都太古里之类型学分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20)3.常蓓建筑类型学对徽州建筑的现代提炼[期刊论文]-安徽建筑 2011(04)4.王萍萍,杜宏武潮客交融城镇建筑风貌整治设计的类型学应用研究--以梅州市留隍镇为例[期刊论文]-南方建筑 2014(04)5.李亚玲,崔为民建筑类型学的应用生活方式与住宅形式多样性的思考[期刊论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6.郝凯蒙元文化在内蒙古城市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呼和浩特城市建设为例[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12(06)7.裘知阿尔多·罗西的思想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8.玉镇珲广州城市居住区在宅养老设施设计对策[学位论文]硕士 20079.职建仁安阳老城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10.何邕健,张秀芹,毛蒋兴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互动影响研究[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6(11)11.唐立达陕南石泉县老城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312.陶涛织补传统城市肌理——填入式建筑的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13.聂兆征当前我国新式院落住宅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4.张晓谦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再演绎[学位论文]硕士 200715.王蕾类型学在园林构成形式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16.赵爽成都古镇外部空间特色的类型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17.廖慧武汉里分空间自发改造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18.许佩华江南传统水乡城镇景观原型及其形式表达[学位论文]硕士 200619.陶涛织补传统城市肌理——填入式建筑的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20.聂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类型学方法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引用本文格式:苏继会.权薇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