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领导(正稿)

第11章领导(正稿)

• 系统2:温和独裁式。决策权控制在最高层,但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力,领导对下属态度较谦和, 有主仆间的信任,下级对上级也有戒备和恐惧心理。
• 系统3:协商式。重要任务的决策权控制在最高层,中下层有较低层次的决策权,领导对下属 有一定程度的信任,上下级间有双向的信息沟通。
• 系统4:民主参与式。下属参与管理,上下级间彼此平等、信任,有双向沟通和平行沟通,共 同制订目标,协商讨论问题,最高领导者最后决策。这是利克特的理想体系。
• (一)正式领导 • (二)非正式领导
领导的分类
• 1、指导作用 • 2、协调作用 • 3、激励作用
二、领导的作用
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 帅与将 •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
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 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 人力也。”
讨论题 • 我国现阶段企业领导素质与能力如何,怎样才是合格的领导?
二、领导行为理论
• 由于领导素质理论的缺陷,使人们把研究的重点转到领导行为的有效性问题上,试图说明领 导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采取了正确的领导行为,而不是具有独特的领导素质,领导行 为理论应运而生。
(一)利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
• 系统1:专制独裁式。决策权集中在最高层,下级没有发言权,只有执行权,上下级缺少交往, 领导对下属缺乏信任,下级对上级心存戒备和恐惧。
• 斯托迪尔(R. M. Stogdill) 等认为领导者特质应为:(1)具有良知;(2)诚实可靠;(3)勤奋勇敢; (4)有责任心;(5)富有胆略;(6)开拓创新;(7)直率公正;(8)自律精神;(9)富有理想;(10)人际 关系;(11)风度优雅;(12)干练胜任;(13)体格健壮;(14)高度智力;(15)有组织力;(16)有判 断力等。
美国管理学者保罗.赫塞(Paul Hersey)和肯尼斯.布兰查德(Kenneth Blanchard)
高 低任务高
关系
参与
推销
高任务高 关系
关系行为
S3
S2
S4 授权
低关系低 任务

高任务低 关系
任务行为
高 成熟
R4

R3
R2
下属的成熟度(工作、心理)
领导方式生命周期理论
S1 指导
高 低
不成熟 R1
• 日本企业界要求领导者应具备10项品质和10种能力。10项品质是:(1)使命感;(2)责任感;(3)依赖性; (4)积极性;(5)诚实;(6)进取心;(7)人耐性;(8)公平;(9)热情;(10)勇气。10种能力是: (1)思维决策能力;(2)计划能力;(3)判断能力;(4)创造能力;(5)洞察能力;(6)劝告说服能力; (7)对人理解能力;(8)解决问题的能力(9)培养下级的能力;(10)调动积极性的能力。
一、领导素质理论
• 斯托迪尔(R. M. Stogdill)把领导者的素质归纳为六大类:(1)身体特性,如身高、体重、 外貌等;(2)社会背景特性,如社会经济地位、学历等;(3)智力特性,如判断力、果断 性、知识广博精深、口才流利等;(4)个性特性,如自信、机智、见解独到、正直、情绪稳 定、民主等;(5)与工作有关的特性,如高成就需要、愿意承担责任、工作主动、重视任务 的完成等;(6)社交特性,如善于交际、喜合作、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
• 领导在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或者说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下属自觉 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 根据领导的影响力与职权的关系,可以把领导的影响力分为职权影响力和非职权影响力两种。
• (一)职权影响力 • 1、法定权力 • 2、奖励权 • 3、强制权
• (二)非职权影响力 • 1、专长的影响力 • 2、品格的影响力 • 3、信息权
人际关系系 工作结构 职位权力
环境 领导目标 低LPC领导 高LPC领导 最有效方式
菲德勒模型
好 简单
强 I
好 简单
弱 II
好 复杂 强 III
好 复杂 弱 IV
差 简单
强 V
差 简单
弱 VI
差 复杂
强 VII
差 复杂
弱 VIII
好Leabharlann 高 人际关系工作 低LPC
中等
不明确 不明确 不明确 高LPC

低 工作 人际关系 低LPC
第一节 领导概述
• 要么领导,要么服从,别无选择。 ——泰德·特纳
•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始计第一》
案例分享
•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 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 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 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 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 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
第三节 领导艺术
• 一、领导艺术

1、概念
•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运用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领导问题的技能,是领导者在履行领导职责的各种 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的技能和技巧,是领导者根据不同环境,结合个人特点对科学 领导方法的具体运用,是领导者知识、才能、经验、风格、气质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二)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理论
• 20世纪4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商业研究所的斯多基尔(Ralph Stogdill)等在使用多种 调查问卷研究领导效能的基础上,将领导行为归纳为两个方面,即结构维度(initiating structure)和关怀维度(consideration)。
•高 •关 •怀 •维 •度

《资治通鉴·卷第十一》
领导概述

一个组织,一个团队需要优秀的领导者来领导和管理,组织及其成员才能兴旺发达,立于
不败之地;否则组织及其成员必定灭亡。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政党,一个社团,一个
国家莫不如此。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绝对可以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
狮子”。
• 于是,领导者及其所具有的领导力便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话题了。
根据1200个团体的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
(二)成熟-不成熟理论
• 美国学者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研究了领导方式对下属成长的影响,提出“成熟- 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认为,下属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但成熟的 进程不尽相同。
• 下属由不成熟转变为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 (1)由被动转为主动; • (2)由依赖转为独立; • (3)由少量的行为转为能做多种行为; • (4)由错误而浅薄的兴趣转为较深和较强的兴趣; • (5)由只知眼前转为能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 (6)由附属地位转为同等或优越的地位; • (7)由不明白自我转为能明白自我、控制自我。
四、领导理论的新进展
• (一)、魅力型领导理论 • 魅力型领导理论(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y) 是指领导者利用其自身的魅力鼓励追随者并作
出重大组织变革的一种领导理论。
• (二)、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
• 1978年,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在《领袖论》中对政治型领导人 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过程应包含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行为,这一分类 为领导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1985年,巴斯(Bernard M.Bass)正式提出了交易型领导 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它比以往理论采取更为实际的观点,是以一个“走在大街 上的”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领导行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从本质上说,领导是对下属施加影响,使下属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而领导者(leader) 则是指实施领导活动的个人。
在理解领导的概念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 1、领导是领导者发挥影响力的过程 • 2、领导是以正式的职位和权力为前提的 • 3、领导与领导者是有联系和区别的两个概念
领导的影响力
由于组织目标的“共同利益关系”
而形成了相互的 依赖,创造了信任
和尊重的关系
5, 5中庸之道型管理
通过保持必须完成的工作和维持令人 满意的士气之间的平衡,使组织的绩 5, 5 效有实现的可能
1, 1贫乏型管理
以最小的努力完成必须做的工 作,以维持组织成员的身份
9, 1任务型管理
由于工作条件的安排达到高效率的 运作,使人的因素的影响降到最地 程度
• 领导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领导,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课题和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者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领导的本质以及领导的有效性问题,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领导理论。
• 可以大致分为三类: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领导素质理论、20世纪40-60年代的领导行为理论和20 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的领导权变理论。
•低


(三)管理方格图理论
低结构 高关怀
高结构 高关怀
结构维度 高 低结构 低关怀
高结构 低关怀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布莱克和穆顿
1 2
3
4 关5
6 心7
8 人9
1, 9 1, 9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备至,创造 了一种舒适、友好的组织氛围 和工作基调
9, 9团队型管理
9, 9
工作的完成来自于员工的共同奉献,
(四)路径-目标理论
• 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把动机激发的期望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结合起来,于 1971年提出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 Theory)。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通过指明实现 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实现他们的目标。领导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下属特点和任务 特点)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不同的下属要选用不同的领导风格。领 导风格应该适合于下属特征和任务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