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质资源复习资料(全)

种质资源复习资料(全)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掌握观赏植物、观赏植物种质的概念,及观赏植物7个气候型的花卉特点和代表种。

2、观赏植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总称。

观赏植物种质: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有效表达的观赏植物的遗传物质的总3、掌握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其研究意义。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以观赏植物为主要对象,研究其种质资源的种类与分布、起源与演化、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方法、种质搜集与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1)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2)观赏植物资源搜集与保存(3)观赏植物资源引种与驯化(4)观赏植物资源鉴定与评价(5)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创新(6)观赏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1)观赏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2)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2)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3)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生态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和意义。

4、掌握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

范围:包括海南、广东雷州半岛、广西玉林和北海、云南西双版纳、闽南沿海地区、台湾南部,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域的墨脱及察隅谷地。

其中以西双版纳、海南、台湾的热带地区面积较大,最具有代表性。

5、了解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形成:1)17世纪起,英法俄美纷纷来华搜集野生花卉,几乎踏遍整个中国;2)英国亨利威尔(EH. Wilson ):《中国—园林之母》;3)许多著名植物园都辟有专门的中国植物部分:爱丁堡皇家植物具原产中国的活植物1500多种;邱园(有近一半墙园植物来自中国,其槭树园有近50种槭树来自中国)发展:1)20世纪以来,有关观赏植物的书籍难以计数;2)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制定园艺法规,出版花卉书籍;3)美国:花卉栽培技术专著《保尔红皮书》(Ball Red Book);4)我国:《中国珍稀野生花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陈俊愉,1990)、《中国梅花》、《中国菊花》、《中国兰花》、《中国杜鹃花》、《云南山茶花》、《中国花经》、《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

国外研究现状:(一)重视植物资源的研究工作设置研究机构,颁布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法规或条例,出版世界性野生植物研究刊物。

如:美国国家种质资源体系;西欧“欧洲作物遗传资源保存与交换共同体”;印度植物种质资源中心机构: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局。

(二)重视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美国:1991年,国家野生花卉研究中心;几乎一半以上的州利用野生花卉美化环境。

英国:邱园植物基因库(以野生植物种子为主),英国研究保护野花协会(1987年)我国研究现状:(一)观赏植物的资源调查(1)区域型资源调查与收集(2)专类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二)观赏植物资源的迁地保护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亚高山观赏植物资源引种繁育基地深圳仙湖植物园:国际苏铁迁地保存中心(三)观赏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四)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直接利用较高观赏价值、适应性较强、资源蕴藏量较多的野生花卉,如红花檵木(原产湖南) 。

(2)杂交育种可提高商品花卉的品质,如菊花(3)森林游憩与生态旅游与良好的植被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用于旅游产业的整体开发。

(4)其它应用除了可用于观赏,还可药用、食用、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蜜源、饲料、固沙、杀虫。

5、了解特有植物的形成机制、研究意义。

形成机制:1)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外部因素---地貌因子、土壤因子、气候因子、边缘效应、海洋岛屿隔离等内部因素----自然杂交、自身遗传变异等研究意义:1)研究物种分化、特殊环境中植物的适应性等的良好材料。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特有植物多为珍稀濒危植物。

3)特有植物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体现了该地区地质、气候、人文等特点,而且多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因此它是不可多得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6、了解海南特有观赏植物各生活型的生境特点及各生活型的代表种。

7、了解海南特有兰科植物、苦苣苔科植物、冬青属植物、紫金牛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开第二章1.栽培作物起源中心有哪些学说?各有何特点?2.我国的观赏植物资源的分布有哪些特点?云南、四川、新疆(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栽培)蔷薇属云南、四川、西藏杜鹃浙江、江西、四川(野生),浙江、湖南、江西、安徽(栽培中心)(中国为起源和栽培中心)山茶华北和东北耐寒花卉:贴梗海棠、蜡梅、丁香属、冬青属全国大部分地区松科、柏科、杉科、木兰科、杨柳科、樟科、壳斗科水生花卉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达海拔2000米之处;武汉(近代荷花品种资源中心和研究中心)荷花全国大部分地区;北京植物园和武汉植物园(收集栽培中心)睡莲仙人掌科及多浆类植物海南岛西南部部分地区仙人掌属、龙舌兰属,及大戟科的光棍树、佛肚树、霸王鞭长江以南景天科3. 观赏植物的遗传学起源途径有哪些?(1)同源多倍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所组成的多倍体。

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极端的气候变化或者强的光照辐射有关。

(2)异源多倍体:由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杂交形成的多倍体或远缘杂交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多先进行种间杂交,再进行染色体加倍,形成可育的异源多倍体。

(3)嵌合体4. 观赏植物演化的途径和方向有哪些?(一)野生观赏植物到栽培观赏植物的演化垃圾场野生:人类从野外采集果实、根茎和幼嫩的茎叶时,把种核、根株扔到栖息地附近,被扔弃的种核、根株遇到适宜的温度、水分、土壤和光照便长出新的植株。

属于无意识的人工繁殖现象。

管理野生:人类为方便采集野生食物而清除无用植物,保留某些有用植物。

(二)栽培观赏植物的演化5. 观赏植物传播的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原生中心:系统发育学概念,也叫初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一般有4个标志: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类型;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次生中心:系统发育学概念,也叫次生基因中心,是指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当到一定范围时,在其边缘地区又会因作物本身的基因突变、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许多变异类型、由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

也有4个特点即:①无野生祖先;②有新的特有类型;③有大量的变异;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起源中心:栽培学概念,是指品种集中诞生的地方。

分化中心:栽培学概念,第三章观赏植物的分类与命名1. 哪类形态特征对观赏植物的分类非常有用?宏观的形态学特征:根、茎、叶、花、果。

微观的形态学特征:表皮细胞特征、子房形态、花粉形态、染色体特征。

保守性状:形态性状和解剖构造一般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结构的改变。

如花粉、种皮、花序、脉序。

适用于属或属以上的分类阶元。

非保守性状:形态性状和解剖构造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结构的改变。

如叶的大小、形状。

适用于种或种以下水平的分类,观赏植物的分类常用。

2. 什么是观赏植物的二元分类法?特点如何?二元分类法创建人:陈俊愉、周家琪含义:在一个分类系统中使用两个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基本原理:将同一种或同一变种起源的品种,不论是一个种的变种或一个种的染色体加倍所成的多倍体,均列为一个品种系统。

再按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依次分列各级分类标准。

主要特点:(1)品种演化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以品种演化为主。

(2)(2)品种分类的前提性标准是种源组成。

(3)(3)花形、花色常为主要分类标准,叶色、枝姿等常作为分类条件。

随着对观赏植物微观结构研究的逐步深入,辅助分类条件也可逐步增加。

(4)(4)分类中使用的性状大多是便于观察的定性型性状(如花色)和便于测量的定量型性状(如花瓣数)。

梅花的品种分类就是采用典型的二元分类法。

从种源上看,为蔷薇科李属梅亚属的植物。

再按枝条生长姿态将梅花分为直枝梅类、垂枝梅类、龙游梅类3类,3.依据生活型、观赏特点、生态习性分别可将观赏植物分为几类?4.按观赏植物的生活型分类按观赏特点分类:(1)观花类(2)观叶类如:蕨类、天南星科(3)观茎类如:仙人掌类、竹类(4)观果类如:紫金牛类(5)观姿类如:雪松、龙柏按观赏植物生态习性分类:类型代表植物备注生态因子热量热带观赏植物热带兰、桫椤类、仙人掌类、凤梨类、龙舌兰类亚热带观赏植物榕属、变叶木、红桑温带观赏植物芍药、牡丹、郁金香、石蒜、紫罗兰寒带亚寒带观赏植高山花卉5.什么是品种?观赏植物品种名称的书写规范如何?品种(cultivar):为某一或某些专门目的而选择的,具有一致、稳定和明显区别的性状,而且经采用适当的方式繁殖后,这些性状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些植物的集合体,是栽培植物的主要分类类级。

品种名称的构成和书写规范:(1)栽培植物品种的名称是由它所隶属的属或更低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加上品种加词共同构成;(2)品种加词中每一个词的首字母必须大写,品种的地位由一个单引号(‘…’)将品种加词括起来表示,而双引号(“…”)和缩写“cv.”、“var.”不能用于品种名称中表示加词;(3)为了区分种名(属名和种加词)、品种群名称和品种加词,种名按照惯例采用斜体,品种加词则采用正体。

因此,品种加词至少应该与属的名称相伴随。

如:山茶花“香粉红” Camellia japonica cv. Fower Peach(×)银翠秋海棠Begonia‘Silver Jewel’(√)密叶朱蕉Dracaena deremensis‘Virens Compacta’(√)第四章1、掌握物候期的含义及进行物候观测的注意事项物候期:指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生活史中各种标志性形态出现的时间,是自然界周期季节性变化的明显象征。

物候期观察注意事项:(1)观测人员应固定,常年进行此项工作。

(2)物候观测应随看随记,不应凭记忆,事后补记。

(3)各物候期观测项目繁简依试验要求而定,记载方法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且记清每一物候期的起止日期。

(4)观察要细致,注意物候的转换期。

同时注意气候和管理技术等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

(5)选择品种正确、生长健壮、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进行观测。

如株间差异大,应按类选树进行全株观察。

(6)根据不同树种发育阶段情况调整观测频率,在开花、展叶期每天观测1次,萌动、新梢开始生长、叶变色、果实种子成熟和落叶期应每2d观测1次。

(7)物候观测应连续数年,一般至少连续3年。

(8)观测物候期的同时,要记录气候条件的变化,应该记录观测时的气温、降水、风力、风向、光照强度、空气湿度等。

3、掌握积温、活动温度、有效积温的概念积温概念: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

活动温度---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

生长发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更能表征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