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第一建机电安装工程处红柳项目部触电现场处置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中煤一建机电安装处建筑安装二工区红柳项目部2018年2月02日目录生产安全事故综合现场处置方案 (3)1、编制目的 (3)2、编制依据 (3)3、适用范围 (3)4、项目部触电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4)5、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 (4)6、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7、触电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4)8、预防与预警 (5)附件1:中煤一建机电安装处建二工区红柳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10)附件2:现场处置方案演练记录 (11)附件3:应急情况(事故)处理记录 (12)附件4:红柳项目部应急体系联络单 (13)触电现场处置方案1、编制目的为了指导红柳项目部在施工现场触电事故发生时能及时予以控制,并有效地组织救援和抢险,防治事故的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69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年发布)《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中煤技术【2016】466号)《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中煤建工程【2016】352号)3、适用范围本处置方案适用于施工现场发生触电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
4、项目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姓名及电话见附表4)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生产副经理、技术副经理、安全副经理成员:技术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施工员、材料员、预算员5、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实施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以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为指导方针,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统一指挥、高效协调和持续改进的思想。
6、危险源与风险分析通过对危害因素的识别,并根据D=LEC的原则,将施工用电评审为重大危险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触电伤害的活动有:无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无临时用电安全技木交底或交底针对性不强;违反临时用电技术措施或方案;临时用电设施未按。
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要求设置;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混乱或共用;使用保护零线作负荷线;未按规定在配电线路上做重复接地;重复接地、防雷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大于规定数值;配电箱或漏电保护器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开关箱无漏电保护嚣或漏电保护器失灵;固定设备未使用专用开关箱,未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规定;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电工不按规定程序送电;电缆架设或埋地不符合要求;7、触电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指导生产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负责建立应急队伍、监理通讯与警报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资;完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
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收集和整理在应急反应技能演练和实施中所获得的信息;向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
负责施工现场及办公区员工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工作,负责用电安全检查工作,负责触电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工作。
8、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项目在开工前对项目可能涉及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风险评价,对评价出的重大危害因素编制具体的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控。
项目部重大危险源清单及管理措施按规定上报主管部门。
预警行动在危险源排查时发现存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重大危险源时,应及时预警。
预警的方式可通过管理人员或现场其他施工人员的报警、警示等。
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并进行安全技术方面的交底。
重大危险源不能及时消除时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管理措施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C05)的相关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方案)。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方案)必须由电气二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工程处总工程师审批后报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执行。
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方案)应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相符,当现场因故变动时,必须重新修改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方案)并经原审批人审批后,方可实施。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审定批准后,必须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应由编制人出具变更通知单、审批人签发后方可生效。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方案)要包括:用电负荷的统计计算、电气设施原件的选择、安装要求、临电系统图、平面布置图、控制图、用电安全技术措施、用电安全防火。
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电工及每一位用电人员都要进行当面安全技术交底,并经由项目安监员监督,三方履行签字手续。
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
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严格临对用电的检查验收,未经验收合格的用电工程严禁使用。
做好临时用电档案的管理工怍;对临时用电工程的定期检查要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相关安全规范及专项施工方案指挥生产,严禁违章指挥。
做好电工日常的针对性教育培训及其他职工的入场安全教育和经常性安全教育,使职工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预防措施8. 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阻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严禁从箱顶、箱侧、箱后或箱门处进出线。
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或成束并做防水弯,导线束不得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
移动式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
进入开关箱的电源线,严禁用插销连接。
所有配电箱门应配锁,有专人负责管理。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严禁采用“鸡爪”式接线方式。
配电箱应按临电规范要求装没隔离开关和具有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器或空气断路器。
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面施工,高、低压线路下面,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
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l0Kv以下架空线路边线之间最小水平距离不小于2m。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取TN-S接零保护系统。
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专用保护零线应有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架空线路终端、总配电箱或区域配电箱与电源变压器的距离超过50m 以上时,其保护零线(PE线)应作重复接地。
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段处设置漏电保护器。
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应并联接零,严禁串联接零。
施工现场和临时生活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井字架、脚手架、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以及塔吊、机具、烟囱、水塔、滑模平台等设施,均应按规定装设防雷保护装置。
施工现场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Ω。
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伤害和介质腐蚀。
电缆直埋时,敷设深度应不小于,电缆上下应铺以软土或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50mm,然后覆盖砖等硬抽保护层。
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
施工现场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分级配电。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宣超过3m。
信息报告与通知项目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及时向工程处、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有: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损失初步估计;事故发生的原因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以及事故报告单位或事故报告人。
9、应急响应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本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一般事故(3人以下)、较大事故(3-9人)、重大事故(10-29人)、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四类。
项目部现场处置方案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项目部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后,立即启动项目部应急处置方案,并立即逐级报告工程处。
工程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事故规模和影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工程处应急救援预案。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领导小组组长发出指令,通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到位,调配所需的应急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
各类人员按照现场指挥人员的安排立即投入救援工作当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
响应程序项目部应急程序现场作业人员发现触电险情时,应立即发出救援信号,在最短时间内报告现场管理人员或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接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应急领导小组及各分组成员尽快赶至事发现场,启动项目部现场处置方案。
发生事故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向工程处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汇报内容包括事故类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情况、需要上级给予的人员和应急物资的支持等。
现场救援措施如第一目击者发现有人触电或听到呼救声,立即设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切断电源,无法及时切断电源时可用现场干燥木棒或绳子等非导电体移开电源或电气,切不可有身体任何部位接触触电者。
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拨打当地急救中心电话告知明确方位和事故简况。
急救组到现场后,首先确定触电人员是否脱离电源和抢救人员是否再能发生触电。
不可盲目的进入带电区,以免造成更大的触电伤害。
对脱离危险区的触电人员,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停止或者呼吸心跳均停止时,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或者平板上,立即组织进行人工呼吸、或体外心脏按压等措施。
心肺复苏抢救措施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能随便放弃,直到到达医院得到有效救治。
施工现场电气技术员或电工根据现情况,评价其危险性,识别可能再次发生事故的区域,并标识。
现场立即制定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的预防措施。
保卫负责维护现场秩序,设警戒区域,严密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后勤服务组协助急救组准备急用担架,急救用品等器具。
立即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可立即送往医院),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人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应急物资项目部应设急救箱,备有常用药品、消毒药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氧气袋、担架等急救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