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建设“三最城市”的相关经验
为了深入推进中央“放管服”改革的各项要求,持续优化本地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服务重点项目。
山东省淄博市首创“三最城市”指标体系建设,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出台政策措施减少前置条件和申报资料,搭建平台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结时限,为当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淄博市“三最城市”指标体系建设是以企业、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出发点,着力建设“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审批收费最低”的“三最”城市。
2016年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三最”城市工作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并在2017年国务院大督查实地督查中享受“免督查”。
由此可见,淄博市“三最城市”指标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获得了中央认可,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一、减项目
一是对全市所有审批事项进行再梳理再审核,厘清底数,大力放权。
淄博市通过认真比对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逐一对照,形成了底数清晰,依据有效审批事项清单,并对可下放至区县的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对兄弟城市能下放、取消的事项,就坚决下放、坚决取消。
淄博市要求各市直部门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各种渠道了解全省16个地市的同级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收费以及办事的时限,然后再和淄博进行横向比较。
如果发现别的城市行政审批事项以及收费少,相关部门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些事项和收费减少,必须要做到全省最少。
二是为真正让企业得到更多便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下放审批事项的“含金量”。
淄博市认为如果只是数量减得多,
但大多不痛不痒,没有让让群众和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审批事项减少、审批流程优化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改革成效就不可避免会被打折扣。
三是重视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收费清单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清单建设。
淄博市不断推进中介服务与政府部门脱钩,积极引进市外有资质的优质中介服务机构,真正使中介组织走向市场、公平竞争、提高服务效能。
并对全市各区县中介服务收费标准进行统一核定,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
截至2016年底,淄博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由210项减少到33项,削减率为84.3%。
将该管的管到位、该放的放到底,确保上下左右一致,齐心协力把营商环境营造好。
二、提速度
一是积极批承接上级简政放权事项,加大落实力度,将审批时限不断提速。
截至2016年,全市市级审批事项保留124项;平均审批时限由5.1天压缩至3.61天;审批收费项目保留19项,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14.4%。
市级各项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总数由1203个工作日减少为498个工作日,整体办理效率提高了59%。
淄博市提出,2017年底之前还要将办理时限在2016年的基础上再压缩15%。
二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主动打破部门内部藩篱,疏浚审批流程堵点。
淄博市投资项目联合审批网上办理,将过去的1年到1年半的办结时限,缩短至10多个工作日即可办结。
凡县区有项目申报,就可立即提出申请,淄博市行政服务中心即召集相关部门首席审批代表进行联合审批。
各部门对同一项目提出各自审批意见,既根治部门间推诿扯皮,更让企业摆脱来往奔波之苦。
该项举措在提升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更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改革红利,赢得各方认可与称赞。
三、重落实
一是严格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将“三最城市”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时任淄博市委书记王浩同志,多次到市行政服务中心调研“三最城市”的建设落实情况,并明确提出,淄博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让企业和群众不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二是加强规范管理,将“三最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落到细处,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加快推进中介服务与政府部门脱钩,积极引进市外有资质的优质中介服务机构,真正使中介组织走向市场、公平竞争、提高服务效能。
加强对区县审批事项的规范,对收费标准、审批时限进行统一限定,该管的管到位、该放的放到底,确保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把营商环境营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