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七.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由于采用标准模架,其本身带有导向装置,故无需另外设计。
八.排气系统的设计
九.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十.初绘模具装配草图,各部分的结构设计,协调好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最后完成装配工作图
十一.整理和编写设计说明书
十二.进行设计总结,完成答辨准备工作
5、拟使用的主要设计、分析软件及仪器设备
四.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主要是脱模力的计算及确定推出机构的类型。
五.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塑件结构特点及抽芯距确定侧向抽芯机构的类型。
六.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以上设计内容确定之后,模具的基本结构形式已经确定,于是根据所定内容确定模架,选定标准模架的形式、规格及标准代号。为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应尽可能地选用标准件。
游标卡尺,Pro/E软件,cad软件
6、参考文献
[1]叶久新,王群主编。塑料制品成型及模具设计[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伍先明,王群,庞佑霞,张厚安编。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
[3]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编委会编。中国模具设计大典2[M]。西安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许鹤峰,陈言秋主编。注射模具设计要点与图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9]屈华昌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10]廖念钊等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中国计量出版社,1991。10
[11]唐志玉主编。塑料模具设计师指南[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6。
[19]陈宏钧主编。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0]张建钢,胡大泽主编。数控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华中科技出版社,2000。
[21]胡占齐,董长双,常兴主编。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2]许发樾等。试论制造业与模具市场[J]。模具制造。2004,12。
3、特色与创新之处
根据当前注射模具的发展要求,设计工作应广泛运用CAD/CAE/CAM等技术,提高模具精度、延长模具寿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是设计事半功倍。为达到这一设计目标,此次设计完成了以下工作:由产品的CAD 2D测绘到3D建模,借助PRO/ENGINEER设计软件创建型腔、镶件以及其他零件,并自动生成所需要的零件工程图;使用草图和厚度检测,评估零件;直接参照产品三维模型,创建分模曲面及滑块,再生成模具型腔组件(动模、定模);此外,还利用PROE的分析功能,进行拔模检测,仿真模具开模顺序,计算填充容积、型腔曲面面积等,其中型腔组件的实体模型与产品模型相关联,并且可用于数控加工;对于模架的设计,利用PROE模座专家EMX来完成,从标准模架选择到产品输出,全部采用3D化设计,可大大缩短模具设计周期。在模具设计过程中,从零件建模到型腔、型芯的设计、模架设计及模具开模动作模拟,直至最后的NC数控加工指令编程,都充分发挥了PRO/ENGINEER设计软件的各个模块和插件的优势,基本做到了无图纸化设计,这样不但提高了模具的制造精度,而且能缩短设计时间,以确保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
虽然我国模具制造已经颇具规模,模具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设计制造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德、美、日、法、意等工业发达国家。由于在模具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生产能力等方面,中国与国际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模具。
2、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任务要求进一步具体化)
此次的设计任务即电器盒盖塑料模具设计,首先通过对工厂生产出来的塑料产品(此产品的模具本人未曾见到过)进行测绘确定其尺寸、公差、精度,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生活常识确定产品塑料原料等设计要求,接着得仔细思考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出合理、经济、可行的模具来,首先应考虑CAD/CAE/CAM等技术如何才能在设计中发挥其主要优势,因此,我使用了模具设计软件——CAD和PRO/ENGINEER,从最初的零件2D测绘到3D建模再到后来的NC数控编程,都完全依靠CAD和PRO/ENGINEER的各个模块,因此设计的关键就是CAD和PRO/ENGINEER设计软件在注射模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并且由于该零件的尺寸及复杂程度,使得分模与型腔及型芯的设计工作变的尤为关键,为圆满完成这次设计任务,我对PRO/ENGINEER设计软件的几个常用模块,特别是零件、曲面、工程图及模具模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相信能借助PRO/ENGINEER,使设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题目
1、研究的意义,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近年来,我国塑料模具业发展相当快。目前,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约占30%左右,而在整个塑料模具市场以注塑模具需求量最大。随着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追求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及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具制造业的应变能力等目标。新兴的模具CAD技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愿望。近年来,CAD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大大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提高了制模质量和复杂模具的制造能力。
[23]朱旭霞,杨宁,周雄辉。模具企业动态建模方法研究[J]。模具技术。2004,2。
[24]周建安。彩电前壳注射模设计[J]。模具制造。2005,12。
[25]阳湘安。注射模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分析[J]。模具制造。2004,8。
[12]张祥杰,黄圣杰编著。Pro/ENGINEER Wildfire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13]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编。模具结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现代模具技术〉编委会编。注塑成型原理与注塑模设计[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
一.模具结构形式及注射机的初步确定
(1)塑件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2)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二.浇注系统的设计
(1)主流道设计
(2)分流道设计
(3)浇口设计
(4)冷料穴设计
三.成型零件的设计
(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3)模具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的计算
[4]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主编。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M]。
[5]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机械制图(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许发樾主编,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7]王旭主编。塑料模结构图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5]徐进,陈再枝主编。模具材料应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6]贾润礼,程志远主编。实用注射模设计手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2000。
[17]孙印杰等主编。野火中文版Pro/ENGINEER模具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8]杜智敏主编。Pro/ENGINEER野火版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