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杂病论》方子归纳

《伤寒杂病论》方子归纳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子归纳
一、《伤寒论》《金匮要略》一共多少方子?
1.《伤寒论》总共有方112方,另一方禹余粮丸因为有方无药故不计。

基础用药76味。

不包括一些特别的煮药用品如:清酒,开水、清浆水、雨水等。

*********另一说,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2.《金匮要略》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3.《伤寒杂病论》有260首方剂由于《伤寒杂病论》成书不久,因战乱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伤寒杂病论》原本佚失,几经变迁,经王叔和等人编次整理,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这在统计方剂数目方面存在《伤寒论》统计《伤寒论》方剂,《金匮要略》统计《金匮要略》方面的方剂,加上当时在统计数字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统计两书的方剂数目善于借用前人统计数目,基本上不愿再亲自作大量繁琐而细致、详尽而统计工作,这样就导致至今对仲景所创方剂没有准确的数字。

《伤寒论》所载方剂数目并非是高保衡等人于《伤寒论序》文中所言“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亦非朱肱于《类证活人书》卷十二中所言:“张仲景伤寒方一百一十三首”,实际是115方,缺禹余粮丸方药组成。

《金匮要略》所载方剂数目亦非高保衡等人于《金匮要略方论序》中所言:“除重复有二百六十二方”,更非五版中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所言:“共载方剂二百零五首”,实际是184方,缺杏子汤,葶苈丸,藜芦甘草汤药物组成。

查阅有关研究《金匮要略》书籍对方剂索引除了本人以外,均没有对葶苈丸进行索引。

关于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方剂数目的统计,邹澍于《本经疏注》中言:“《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

”这个统计数目虽接近仲景所创方剂数目,但也是不准确的。

究竟《伤寒杂病论》方剂数目有多少?这并不是把两书的方剂数目相加就等于其总和,事实是这样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相重复及异名方剂共39首,其中异名方剂如桂枝汤又名阳旦汤,理中丸又名人参汤,吴茱萸汤又名茱萸汤,桂枝去桂加白术汤又名白术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又名麻黄附子汤,就《金匮要略》异名方有肾气丸又名崔氏八味丸及八味肾气丸,对此要说明一点,异名的方,其药物组成及剂量调配都是完全一样的,仅仅是方名不同而已。

这样就审明了《伤
寒杂病论》方剂共有260首。

二、伤寒论各种中药出现次数
1. 桂枝出现于方剂中45 次
2. 芍药出现于方剂中31 次
3. 甘草出现于方剂中47 次
4. 生姜出现于方剂中45 次
5. 大枣出现于方剂中42 次
6. 葛根出现于方剂中3 次
7. 麻黄出现于方剂中20 次
8. 杏仁出现于方剂中8 次
9. 柴胡出现于方剂中6 次
10. 黄芩出现于方剂中15 次
11. 人参出现于方剂中18 次
12. 半夏出现于方剂中19 次
13. 枳实出现于方剂中11 次
14. 细辛出现于方剂中6 次
15. 干姜出现于方剂中20 次
16. 五味子出现于方剂中4 次
17. 知母出现于方剂中7 次
18. 石膏出现于方剂中6 次
19. 胶饴出现于方剂中2 次
20. 茯苓出现于方剂中16 次
21. 大黄出现于方剂中13 次
22. 黄连出现于方剂中10 次
23. 麦门冬出现于方剂中5 次
24. 白朮出现于方剂中18 次
25. 桔梗出现于方剂中3 次
26. 黄耆出现于方剂中6 次
27. 猪苓出现于方剂中1 次
28. 泽泻出现于方剂中3 次
29. 甘草炙出现于方剂中80 次
30. 附子出现于方剂中20 次
31. 当归出现于方剂中14 次
32. 厚朴出现于方剂中7 次
33. 干地黄出现于方剂中5 次
34. 龙骨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5. 芒硝出现于方剂中3 次
36. 防己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7. 吴茱萸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8. 生地黄出现于方剂中2 次
39. 栝楼根出现于方剂中1 次
40. 栝蒌实出现于方剂中次
41. 牡蛎出现于方剂中3 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