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加工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车间卫生消毒管理制度,促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生产配送部分割车间安全卫生及消毒工作的管理。
三、个人卫生管理
1.注意身体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和被褥
2.上班前严禁喝酒,上班时严禁在车间或更衣室吸烟、饮食,或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3.不要把个人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要佩戴手表、项链、饰针和其他装饰品,不得化妆。
4.在车间内(包括车间周围)严禁吐痰、对着食品或食品接触面打喷嚏或咳嗽。
5.不得穿工作服、鞋外出车间、入厕等。
入厕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换下工作服、鞋→入厕→洗手消毒→换工作服。
6.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按各工序的生产要求,带好口罩、工作帽,更换工作服,穿好工作靴。
具有的更衣程序标准为:戴口罩→戴工作帽→穿上衣→穿下衣→换胶靴。
入车间前洗手后进车间前,水鞋要在300ppm次氯酸钠中浸泡消毒。
7.个人着装要穿戴整齐,更衣程序不得颠倒,头发不得外漏,更换的衣鞋要整齐的放置在自己的衣鞋柜中,不得随意乱扔。
8.着装结束后要用卫生刷将衣帽等上面附着的杂物、异物清理干净。
9.手清洗消毒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清水清洗→皂液清洗→清水清洗→50ppm消毒液消毒1分钟→清水清洗→干手。
清洗过程中不能用手触碰水龙头等其他物体。
保证整个清洗过程的无接触性。
(消毒液采用次氯酸钠。
1ppm=1/1000000)
10.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的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四、工作服的卫生管理
1.工人进入车间要穿着干净的工作
2.工人工作服和便衣分开放置。
脏的工作服和干净的工作服分开放置
3.工人工作服至少每周更换两次,夏季每周至少更换三次。
4.按照指定的方法佩戴工作帽、口罩、工作服和水靴。
5.水鞋要保持清洁,并放更衣室中指定的鞋架上。
五、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不要在车间内追逐、跑动、打闹,保证车间内的清洁。
2.工作中去卫生间要按规定进行,同时设专人对出入人员进行登记和检查,出来后按规定的程序洗手消毒,进入车间时在戴好口罩、帽子、工作服、水鞋然后再按洗手程序进行洗手消毒,填写《入厕人员登记记录》。
3.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手至少第半小时由流动的消毒车清洗消毒
一次,手接触了污染物或者手套破裂重返生产线前须进行手的清洗消毒。
4.在生产过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触加工的食品,杜绝手跟食品的直接接触。
5.每间隔2小时对洗手消毒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正常使用,及时添加和更换消毒水(包括车间内的固定洗手消毒池及浸泡水鞋的消毒池)
6.设备、器具受到污染要清洗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车间内的所有的配送筐、刀具、操作台等由负责人安排专人刷洗,使用一次洗刷一次,再用100ppm的消毒液消毒,最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生产中严禁混用和不经过消毒重复使用。
7.由专门负责人随时检查消毒液浓度以及器具是否清洗消毒过,充分考虑到食品的安全卫生。
8.确认工作中得设备、装置和工器具,对使用的设备、装置和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由专职人员先用清水冲刷一遍,并用100ppm的消毒液消毒,然后在用清水清洗。
负责人员要对清洗消毒的情况进行检查,将结果记录在每日卫生检查记录中。
9.车间内每半小时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服、毛发、口罩、大襟和手套的清洁卫生情况和破损情况进行检查,如有破损及时更换手套破损更换情况要记录在《车间管理记录》上
10.车间内的所有照明设施都应配有防护罩,防止灯泡破裂碎片混入食品中。
11.使用的配送筐有没有残留的杂物,下班前对其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在记录本中。
车间使用的刀具有专人负责每天发放、回收,防止混入产品中,并填写发放记录。
12.为了避免与原材料的接触,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区域放置,不得混放。
当发现产品有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负责人汇报。
13.生产结束后确认产品已全部入库,并办理入库手续未使用完
毕的原料、辅料按规定进行处理。
14.生产结束后按规定对车间及卫生间进行打扫,保持清洁。
确认设备、装置和工器具已清洗消毒并放在规定位置。
清洗消毒程序按照清水清洗→用刷子加洗洁净刷洗→清水冲洗→300ppm消毒液消毒→清水冲洗。
并用消毒液对墙壁、门窗、地面、下水道进行消毒,检查并保证地面无污物、无积水、下水道畅通。
15.将自己的大襟、靴子洗刷干净,工作服和大襟悬挂在更衣室内的相应位置,靴子放在指定的鞋架上,用臭氧消毒一小时。
16.更衣室保持清洁,对车间、更衣室及卫生间的空气进行臭氧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