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质量检测(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苏教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质量检测(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苏教版必修2

专题质量检测(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下列物质与所对应的环境问题没有关系的是 ( )解析:选B项,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引起的,正确;C项,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减少紫外线的吸收,正确;D 项,酸雨分为硫酸型和硝酸型,S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正确。

2.当前我国农业地区大量植物秸秆如何处理的问题备受关注。

下列提出的几种植物秸秆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出售给工厂作工业原料B.就地焚烧,用草木灰作植物的钾肥C.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甲烷作燃料D.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优质的牲畜饲料解析:选B 在农田里大量焚烧植物秸秆,主要危害有污染空气、引发火灾、烘烤植物和浪费资源等,与此相比,生产的钾肥是微不足道的。

3.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的条件下能够自行分解的塑料。

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制造塑料的原料B.便于加工塑料产品C.扩大塑料的使用范围D.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解析:选D 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污染问题,现在使用的塑料,虽然方便但是难以处理。

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才研究出了可降解塑料。

所以这才是研制可降解塑料的真正目的。

4.下列可被工业上采用的冶金方法是 ( )A.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铝B.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镁C.电解氯化钠溶液制钠D.高温下用H2还原氧化镁制镁解析:选B 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不能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铝,A错误;电解氯化钠溶液的产物是H2、Cl2、NaOH,不能得到钠,C错误;H2还原氧化镁不能制得镁,D错误。

5.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 .发展氢能和太阳能B .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C .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 .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解析:选D 氢能和太阳能都属于清洁能源,能够起到节 能减排作用,A 项正确。

塑料制品是石油化工产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限制其使用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B 项正确。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达到100%的原子利用率,实现零排放,C 项正确。

液态有机物作为溶剂,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D 项不正确。

6.固硫剂是把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以盐的形式固定在炉渣中的物质,可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固硫剂的是( )A .CaOB .Na 2CO 3C .氨水D .P 2O 5解析:选D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在所给的物质中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有A 、B 、C 三项。

7.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 )A .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 .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 .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 .用SiO 2制备高纯硅解析:选A 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即反应不产生副产物和污染物。

A 项,n CH 2===CH 2――→催化剂 CH 2—CH 2 ,符合题意;B 项,CH 4+Cl 2――→光CH 3Cl +HCl ,CH 3Cl +Cl 2――→光CH 2Cl 2+HCl……有多种副产物;C 项,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NO 2有毒,会产生污染;D项,SiO 2制备高纯硅,SiO 2+2C=====高温Si(粗)+2CO↑,Si(粗)+2Cl 2=====△SiCl 4,SiCl 4+2H 2=====△Si +4HCl ,会生成CO 及HCl 气体,污染环境。

8.“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

下列有关选项不正确的是( )A .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合成和应用B .目前中美日等国掌握的陶瓷发动机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能量转化效率C .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D .软质隐形眼镜和航天飞船表面的高温结构陶瓷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解析:选D 在20世纪发明的七大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科学和核武器技术、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化学合成与分离技术中,化学合成与分离技术为其余六种技术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合成和应用。

D项中航天飞船表面的高温结构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错。

9.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氟利昂(CCl2F2)因破坏大气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B.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C.废旧电池的回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D.淀粉餐具被认为是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有利于保护环境解析:选A CO2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与臭氧层被破坏无关,A错误;为了保护环境,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回收废旧电池,使用可降解的淀粉餐具,B、C、D正确。

10.化学与科学发展、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卫生部公布的首批非法食品添加剂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氮量很高的蛋白质②“神九”飞船返回舱的绝热层所使用的是耐高温、抗氧化的新型材料③“碳纳米泡沫”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单质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④陶瓷、玻璃、水泥是使用量很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都属于硅酸盐产品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C 三聚氰胺的含氮量很高,但它不是蛋白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只会造成蛋白质含量高的假象,①错误;③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11.(江苏高考)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 ℃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Na2CO3的大B.石灰乳与 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常温下干燥的 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 Cl2不与铁反应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选B A项,25 ℃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小,不正确;C项,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下易反应,干燥和常温环境下反应速率较慢,不正确;D 项,制备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正确。

12.我国古代制得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金子。

其冶炼方法是:将炉甘石(ZnCO 3)和赤铜矿(Cu 2O)以及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800 ℃左右,即炼出闪烁着金子般光泽的“药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药金”是铜锌合金 ②冶炼过程中炉甘石直接被木炭还原,有锌生成 ③用火焰灼烧法可区分黄金和“药金” ④用稀HNO 3能区别黄金和“药金” ⑤表面有黑色氧化物的是“药金”,用稀硫酸洗涤后可去掉黑色膜,但可能显示出铜红色A .①②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解析:选B ZnCO 3=====△ZnO +CO 2↑,故②错误;因为“药金”是铜锌合金,故灼烧时生成CuO 、ZnO 且溶于稀HNO 3。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3.(12分)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将烟气通过装有石灰石浆液的脱硫装置可以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硫,最终生成硫酸钙。

硫酸钙可在右图所示的循环燃烧装置的燃料反应器中与甲烷反应,气体产物分离出水后得到几乎不含杂质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

(填写字母编号)A .温室效应B .酸雨C .粉尘污染D .水体富营养化(2)在烟气脱硫的过程中,所用的石灰石浆液在进入脱硫装置前,需通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其脱硫效率;脱硫时控制浆液的pH 值,此时浆液含有的亚硫酸氢钙可以被氧气快速氧化生成硫酸钙。

①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浆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亚硫酸氢钙被足量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煤燃烧的产物中有CO 2、烟尘以及SO 2,分别导致温室效应、粉尘污染和酸雨。

没有营养元素排入水中,不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2)CO 2与CaCO 3反应生成易溶的Ca(HCO 3)2。

亚硫酸氢钙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为硫酸钙。

答案:(1)ABC (2)①Ca(HCO 3)2或碳酸氢钙②Ca(HSO 3)2+O 2===CaSO 4+H 2SO 414.(14分)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我们目前中学课本中的酸碱理论是1887年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提出了的电离理论。

(1)1905年富兰克林(Franklin)深入研究了水和液氨的相似性,把阿仑尼乌斯以水为溶剂的个别现象,推广到任何溶剂,提出了酸碱溶剂理论。

溶剂理论认为: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正离子的物质为酸,凡能离解而产生溶剂负离子的物质为碱。

试写出液氨电离的方程式(生成的两种微粒电子数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莱提出了质子论。

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物质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都是碱。

按质子理论:下列微粒在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________。

A .H 2OB .NH +4C .OH -C .HCO -3 E .CH 3COO - F .Cl -(3)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而用来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碱;凡是能和电子对结合形成化学键的物质是酸。

如:酸(电子对接受体) 碱(电子对给予体) 反应产物H + + [ OH]- ―→ H OH试指出下列两个反应中的酸或碱:①H 3BO 3+H 2O H ++B(OH)-4,该反应中的碱是______________。

(填:H 3BO 3或H 2O) ②NaH+H 2O===NaOH +H 2↑,该反应中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NaH 或H 2O) 解析:(1)水的电离实质上是质子的转移,H 2O +H 2O H 3O ++OH -,因此,液氨中氨的电离即质子转移可表示为NH 3+NH 3 NH +4+NH -2。

(2)所给微粒中,能结合质子的有H 2O 、OH -、HCO -3、CH 3COO -,能释放质子的有H 2O 、NH +4、HCO -3,因此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H 2O 、HCO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