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外科学》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八、治疗
压迫治疗法 曲张静脉硬化疗法 外科抽除手术
手术适应症
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大(小) 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大(小)隐静与 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者; 大(小)隐静脉剥脱术 临床最为常用, 适用于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 及大(小)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 功能也不全者。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 外侧,经外踝后部沿小腿后面上 行至腘窝处穿过深筋膜进入腘静 脉。
2、深静脉 深静脉位于肌肉中间与动脉伴行,在小腿 称胫静脉,进腘窝称腘静脉,到大腿称股 静脉,是后续于髂外静脉。
3、交通静脉 4、瓣膜
三、病因
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 静脉内压持续升高 其次是年龄、性别(男:女=1:3)
麻醉方式
全麻、连硬外麻、局麻
手术步骤
术中注意点
1.手术时,须仔细寻找大隐静脉根部的分支 (通常为5支),予以逐个结扎切断,防止 术后形成侧支循环,致静脉曲张复发。 2.大隐静脉解剖变异较多,如有副大隐静脉, 须予结扎切除,否则会复发。 3.注意切勿损伤股静脉及股动脉。
术后处理
1.术后抬高患肢,由趾至膝用弹性绷带包 裹,直至疼痛及水肿消失。
几分钟就会发生。请于每日早起下床前即穿上弹力袜。
禁忌症
全身或局部的严重感染 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术前准备
合并小腿溃疡且有急性感染时,应卧床休息,抬 高患肢,按急性外科感染常规处理,给予磺胺类 药物和抗生素,待感染确被控制后再行手术。 按手术前一般准备常规。手术前2d,每日用温肥 皂水洗净大腿和腹股沟部,以减少术后感染机会。 术前1d用甲紫或色笔画出曲张静脉的范围,标记 切口部位,然后消毒包扎,并对结扎的部位、范 围、交通支的处理等作好计划。
一般而言, 下肢静脉血管因为血管壁缺 乏弹性或瓣膜功能不全而出现逆流, 再加上 重力的原因, 下肢静脉长期处在高压状态, 而造成静脉血管因此撑大扩张。 由于扩张 后逆流情況会更严重, 形成恶性循环。
四、临床表现
原发性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多无局部症状, 逐渐发展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 2.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 曲或团块状,站立时更明显。 3.肿胀:在踝部、足背可出现轻微的水肿, 严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轻度水肿。
2.应养成每日穿弹力袜运动腿部一小时之习惯,如散步、快 走、骑脚踏车、跑步或跑步机等。
3.应养成一日数次躺下将腿抬高高过心脏的姿势,如此可促 进腿部静脉循环。
4.保持正常体重不能超重,因过重会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5.不可使用40°C 以上的高温水长时间泡脚。 6.保持脚及腿部清洁,并避免受外伤造成皮肤破溃。 7.坚持穿循序减压弹力袜,因腿部肿胀,通常于下床后站立
2.注意观察患肢周围血液循环。 3.手术后鼓励患者及早活动下肢,术后1~2d,
每12h下床活动1次,每次5~15min,以后 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双足下垂不动、久 站及过度活动。
腹腔镜下小腿交通支静脉离断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九、预防
1.避免长期站或坐,应常让脚做抬高,放下运动,或可能的 话小走一番。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一、概述
发病率:20-25% 的女性 10-15% 的男性
老人、怀孕妇女、遗传、过于肥胖及需要长 期站立工作的人,是静脉曲张主要的侵略对象。
二、应用解剖
1、浅静脉:大隐和 小隐静脉
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 内侧,在下肢内侧上行至腹股沟 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进入股静脉。
在汇入股静脉前常有下列五 个属支:1、旋髂浅静脉;2、腹 壁浅静脉;3、阴部外静脉;4、 股外侧静脉;5、股内侧静脉
五、并发症
皮肤的营养变化:皮肤变薄,脱屑、瘙痒, 色素沉着静脉处疼痛,呈现 红肿硬结节和条索状物,有压痛。
出血:由于外伤或曲张静脉或小静脉自发 性破裂,引起急性出血。
六、检查
1.下肢静脉功能实验 深静脉通畅实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实验;交
通静脉瓣膜功能实验 2.超声多普勒 3.血管造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