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测之经济常识

行测之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考点解析(桂平中沙李剑光)概述一、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一)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1、时间: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2、人物:威廉·配第:著作,1662年《赋税论》,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亚当·斯密:著作,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提出“看不见的手”。

(二)新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1、时间:从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 20世纪30年代为止;2、人物:英国杰文斯、马歇尔、法国瓦尔拉斯;3、著作:马歇尔在 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4、重要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国家干预1、时间: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2、人物:包括英国凯恩斯、美国萨缪尔森;3、著作: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国考2010-单选】下列对人物及其贡献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B.孟德尔发现遗传学定律,为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C.冯.诺依曼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A【例题】下列经济学理论或政策,与人名对应不正确的是()A. 新自由主义——凯恩斯B. 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C. 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罗斯福D. 自由放任——亚当·斯密A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2.完全信息:指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3.市场出清:在市场调节供给和需求的过程中,市场在短期内自发地趋于供给等于需求的均衡状态。

三、常考经济术语(一)恩格尔系数1、含义: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2、作用: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20-40%为富裕,低于20%为最富裕。

【例题】()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A.恩格尔定律B.科斯定律C.凯恩斯主义D.相对收入消费理论A(二)基尼系数1、含义: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不平等,贫富差距大),最小等于“0”。

2、作用:用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基尼系数为0.474。

【例题】用来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的指标是()。

A. 消费者价格指数B. 恩格尔系数C. 基尼系数D. GDP折算系数C(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1、含义: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

2、作用:衡量通货膨胀。

CPI>3%的增幅时为通货膨胀;CPI>5%的增幅时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四)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五)边际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小,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六)边际成本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

(七)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一般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

【例题】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下列产业中属于实体经济的是()。

①房地产业②仓储服务业③旅游产业④收藏业⑤电信产业A. ③⑤B. ②③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B微观经济一、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以商品市场为主体,包括各类市场在内的有机统一体。

基本特征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构成为:1.商品市场主要指消费品市场2.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主要有金融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

【例题】从交易对象的属性及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划分,我们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类。

下列不属于要素市场的是()A.劳动力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消费品市场D.金融市场C二、竞争与垄断1.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对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的市场称完全竞争市场。

2.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组织称为垄断市场竞争。

3.寡头垄断市场:指极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4.完全垄断市场:即整个行业只有一个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例题】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汽车价格下降,其互补品汽油需求量将增加B.货币供给既定,市场利率提高,货币投机需求则相应减少C.在企业成本核算中,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属于可变成本D.与汽车、飞机制造业相比,日用小商品制造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C三、收入分配(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2.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3.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动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等参与分配的形式(二)效率与公平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注:初次分配: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分配,一般包括国家税收、企业基金、个人工资再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后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主要包括国家预算、银行信贷等。

【真题】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为了促进:()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C【真题】下列不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的是()A.最低工资保障B.最低生活保障C.税收D.社会保险A宏观经济一、国民收入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

其核算指标为: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注:关键词汇:“生产”不含之前的“库存”,“最终产品”不含“中间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例题】下列产品或劳务应计入当年GDP的是()。

A. 某企业当年生产的库存品B.某人购买的一套二手房C. 某人持有国债的利息收入D.某人在家从事家务劳动A【真题】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总收入C.外汇储备D.货币总量C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1.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简单来讲,是指不可能(或技术上不可能或经济上高成本)阻止不付费者的消费。

如灯塔。

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消费中获得的效用。

如国防。

事实上,以上仅为理论上的界定,符合的称其为“纯公共产品”,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是处于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如基础设施、部分教育、医疗产品。

2.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例题】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差别是()。

A.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只具有排他性的特点B.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C.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只具有竞争性的特点D.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B三、货币(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工具有:1.一般性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政策目标。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

(3)中央银银行的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付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

【例题】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我们称之为()。

A. 财政政策B. 金融政策C. 货币政策D. 收入政策C【真题】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央行基准利率B.降低再贴现率C.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D.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C2.选择性政策工具利率,即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注: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真题】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不利于出口贸易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会导致热线流入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D【例题】 2011年9月初,100欧元兑换人民币917.33元,2011年10月初,100欧元兑换人民币853.45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