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6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冀教版复习巩固四十五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6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冀教版复习巩固四十五
这一天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国旗的?该会议还通过了哪部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参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的司令员是谁?
材料三中的“旧土地制度”指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人民政府对这种旧制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法律文献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
据材料二,图一反映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写出国家对农业的改造方式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据材料二,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个失误?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具体的方针是什么?
据材料三,歌谣赞扬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推翻了这种旧土地制度。
——以上材料摘自《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材料二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交售粮食1976年35000斤230斤1979年132300斤800斤30000斤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以上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中,改变了土地性质的是哪次?
【答案】:
【解析】: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央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材料三: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了什么会议?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答案】:
【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
""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
""
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四:
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为保证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
【答案】:
【解析】:
下列运动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是( )①土地改革运动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
【解析】:
1950年国家决定在下列哪些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
A、新解放区
B、西藏自治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答案】:
【解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解放农村生产力
【答案】:
【解析】:
下图反映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
A、得到土地
B、反腐败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工业化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天北京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天安门雄伟壮丽……下午3时,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礼炮齐鸣,全场沸腾起来。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出兵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答案】:
【解析】:
建国后,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
D、农业生产合作化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的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重大措施有( )
精选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冀教版复习巩固四十五
2014年3月,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烈士陵园,,“战机护回程,忠魂归故里”,他们将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眠。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
①进行土地改革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农村社会调查,就l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