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模拟试卷二答案参考

最新模拟试卷二答案参考

《特殊教育概论》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上海市教委有关文件强调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必须坚持普特渗透和相互合作的原则。

2. 孕期饮酒过量,酒精穿过胎盘停留在在胎儿血液里,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造成智力落后。

3. 心理分析学观点认为,情绪和行为问题是动态的心理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
病理性失衡的结果。

4. 患者能听懂话,看懂文字,但不能说话,或只能讲一些单词,这是运动性失
语症。

5. 器质性构音障碍往往存在生理方面的异常,如裂腭、神经功能缺陷等。

6. 智力水平很高,但没有在学业上取得相应的优异成绩,这是属于低成就超常儿童。

7. 当视觉发生严重障碍时,盲人可以做到以手代目,这是因为触觉和视觉是平
行的感觉。

8. 在同一级水平上,加大拓宽超常学生学习范围,而并未加深学习内容的难度,这是横向拓宽充实法。

9. 大多数学者认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年龄0—6、7 岁比较合适。

10. 手势语是聋人利用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交往的一种表达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是指语言频率为( A )
A 500、1000和2000赫兹的平均数
B 200、1000和5000赫兹的平均数
C 500、1000和3000赫兹的平均数
D 100、500和2000赫兹的平均数
2. 下列造成盲生视力障碍的原因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是(B )
A 疾病
B 遗传
C 胎儿期的影响
D 后天环境的影响
3. 有些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而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属于( D )
A 暂时性学习困难
B 整体型学习困难
C 动力型学习困难
D 能力型学习困难
4社会生态学的观点认为影响残疾或特殊儿童发展的最大因素是(B )
A 教育
B 环境
C 医疗
D 年龄
5.说话声音太轻是属于( C )
A 构音问题
B 音调问题
C 音量问题
D 音质问题
6.上海市教委有关文件规定随班就读对象为(C )
A 三类
B 五类
C 八类
D 六类
7. 通过讲故事、木偶剧等活动让普通儿童了解残疾儿童的障碍和感受,这种做法是(D )
A 个别化教学
B 合作学习
C 伙伴教学
D 体验学习
8. 贯彻“正常化”原则中的“正常化”的涵义是( B )
A 教育内容正常化
B 教育环境正常化
C 教育形式正常化
D 教育方法正常化
9. 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3秒-30秒是( A )
A 小发作
B 大发作
C 精神运动性发作
D 以上都不是
10. 把“一”(yi)读成“鸡”(ji)这是属于构音障碍中的( D )
A 替代
B 省略
C 扭曲
D 添加
11.以下不是伙伴教学的形式是( D )
A 班内学生教学生
B 跨班学生教学生
C 跨年级学生教学生
D 跨校学生教学生
12 鼓膜外伤会导致( A )
A 传导性听觉障碍
B 感觉神经性听觉障碍
C 混合性听觉障碍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3.弱智儿童在回答问题时,常常经不住别人反问,不论自己回答正确与否,只要别人反问一句马上就改口,这说明他们的思维( D )
A 缺乏目的性
B 缺乏灵活性
C 缺乏批判性
D 缺乏独立性
14.美国1975年通过的PL94-142规定所有国民学校必须对3-21岁所有障碍儿童制定(C)
A 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B 波太奇计划
C 个别教育计划
D 早期干预计划
15早期干预的对象是:(D )
A 可能产生发育迟缓的高危儿童
B 心理或智能发育迟缓的儿童
C 其他有发展缺陷的儿童
D 以上都是
16. 一般智力优异或高智商并在学习能力上特别优秀的儿童指的是( D )
A 智能性超常儿童
B 创造性超常儿童
C 领导才能性超常儿童
D 学业性超常儿童
17. 根据常态分布曲线,估计超常儿童约占总人数的( D )
A 2.27%
B 1%
C 3%
D 1-3%
18.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是由于儿童与环境之间不良的相互影响的结果。

”这是( C )
A 心理分析学观点
B 心理教育的观点
C 生态学的观点
D 人本主义观点
19. 以下运动项目中,较易引起哮喘发作的是( C )
A 体操
B 长跑
C 短跑
D 游泳
20. 一个因视觉困难而有阅读问题的学生应在阅读前接受视觉训练这种方法称为( B )
A 认知行为矫正法
B 认知过程训练法
C 学习策略训练法
D 作业训练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语言障碍
参见教材第8章第1节
2 盲相
参见教材P284
3 形体式随班就读
参见教材P35
4 违法行为
参见教材P135
5 肢体残疾
参见教材第12章第1节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智障儿童的个性特征。

参见教材P192
2.简述我国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

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这就是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系统的公立教育机构以及集体和个人开办的民办特殊教育机构。

在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随班就读。

目前,大多数残疾儿童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

参见教材第2章第2节
3. 简述超常婴幼儿心理和行为特点。

参见教材P394
4. 随班就读学生的入学需要应作哪些考虑?
参见教材P32
5. 分析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参见教材P107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何谓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内容有哪些?
参见教材P129
2.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3个问题:
a、该儿童所属类别?
b、从特殊教育评定考虑需要做哪些补充检查或测验?
c、提出安置和特殊教育计划的建议。

案例:
林某,男,5岁,身体状况一般,独生子女。

父亲中学教师,母亲高中毕业,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母孕期正常,过月顺产。

家族中未发现精神疾患病史。

该生出生后六个月因缺钙而有抽搐发作,经治疗控制。

两岁六个月会走,但动作协调性差。

三岁会说话,但语句简单,不能把话说完整,也不会主动与人交流。

不会分辨大小、颜色、长短、粗细、多少等,数数亦很困难。

生活自理能力差,吃饭常常需要大人喂,独立穿脱衣服有困难,不会系鞋带。


事常有头无尾,易激动和任性。

分析:根据教材列出的几种特殊儿童类型,案例中的儿童学习能力低下,与认知有关的语言、思维等存在缺陷;个性特征来看,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综合认知、个性等特征来看,比较符合弱智儿童类型。

具体可参考教材P192-1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