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管理缺乏有效性、管理不够科学。

年级管理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合力;班级管理力差异性较大,各个班级发展不平衡;有些班级没有完成升学目标,离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差距比较大;有些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没有做到位,高考成绩不理想,有的任课教师的高考成绩拉了高考的后腿;缺乏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的研究,部分教师的高考备考经验不足,同课头的老师交流不够。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成就意识。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从个人意义人手,培养高中生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从个人意义中逐步引出社会意义,并以社会意义支配、调节个人意义。

②要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性教学,推进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问题情景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思考的必要和解决的可能。

③要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性中,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精神上的某种满足。

④要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2、强化“三风”(校风、班风、学风)建设。

要将“三风”建设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要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把文明礼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统一起来。

要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中见爱。

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所有教职工都有管理的职责,敢管、善管,反复抓、抓反复,形成勤奋、刻苦、严谨的学风。

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利用家长学校和社区组织,多方位了解学生思想现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

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听取学生对教学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全面关心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4、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1)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要让学生明白了,记住了,会用了;要引导、帮助学生整理章节的框架结构,从知识网络的梳理中把握知识点,认知识点的构成中理解知识要素。

(2)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要从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三个维度,对基本技能的形成提出明确要求。

5、教学坚持目标定向原则。

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要把制定或选择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目标应当十分清晰,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采用、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包括应试的需要,也要从学生掌握的可能着手,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得到”。

学生已经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暂时不教,难度过高,只能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

同样,高三复习教学既要考虑高考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接受的可能。

6、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矫正环节。

只管教不管学,没有形成一个由教学目标出发到教学目标达成的封闭式教学控制系统,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

学习上的困难生主要也是学习过程中一堂堂课、一个个单元的问题和失误积累造成的。

7教师没有意识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1)课堂教学要有前置性补偿矫正教学环节,对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矫正,对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相关的旧知识当中学生所遗忘的,或原本就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补偿;(2)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形成性检测,把课堂练习与形成性检测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及时掌握,并进行即时性的补偿矫正;(3)如果是以单元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不仅要重视单元新授课教学,还应该有前置补偿课。

8、作业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作业题的质量要高,“精选”要坚持“四性”:一是针对性,题目的内容要紧扣课堂教学的内容,题目的形式要符合训练目的,题目的难易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二是迁移性;三是延伸性;四是综合练习要有整体性。

学生完成作业要认真,除了作业的量要适当以外,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

教师对作业要有及时、精到的讲评,要在教新课前把作业讲评好。

要重点讲评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典型问题。

对作业讲评以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巩固讲评的效果。

有的学生的错题教师没有讲评到,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对错题要重复训练。

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带普遍性的错题,以及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教师要随时收集,过了一段时间再训练一次,重复训练时既要有原题又要有变式题。

9、没有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与落实。

所有教师都要从研究学法人手,切切实实改革教法,认认真真指导学法。

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一切教学过程之中,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

学校要提高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坚持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同步、讲清道理与实际能力培养相结合、集中指导与平时训练相结合、学法指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等原则。

在可用教学时间有所增加的情况下,要控制学科上课时间,改革粗放式教学,不打“疲劳仗”。

安排一些自习课,给学生多一些消化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自习,养成自习的习惯。

要充分利用新高考不同“组合”给分层教学带来的有利条件,在教学要求、时间安排和习题训练等方面切实做到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0、没有切实加强考试管理。

月考后要认真进行考后的质量分析:(1)学生分析,这既是对老师教的评价,对学生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2)教师分析,分析到人,分析到题,找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教与学中的薄弱环节;(3)备课组分析,找出平行班级的群体差异;(4)年级组分析,重点解决学生各学科学习上的不平衡性,各班级在质量上的不平衡性;(5)教研组分析,主要解决学科在不同年级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任务完成上的差异;(6)教务处综合分析,向全体教师通告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分析结果,提出指导性意见,落实改进措施。

要高度重视试卷的讲评,讲评要有足够的时间,试卷的讲评一般可采用诊断性讲评、发散性讲评、探索性讲评、延伸性讲评等形式。

11、年级学科组对高考的研究不够,教务处对高考的指导有待加强。

认真学习、把握新大纲(课程标准)、新教材、新考纲,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探究命题的发展趋势,切实增强教学中的新课标意识和新高考意识。

重视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

要加强横向联系,向市内外、区内外教育绩效好的地方和学校学习,既“请进来”,也“走出去”。

校际之间也要有计划地组织信息交流和高考研讨。

要不断提升教研人员与广大教师对各种有关信息的获取、筛选和整合能力。

要积极引进、消化和运用高考信息,努力将信息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资源。

在高中任教的市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各类骨干教师有责任参与对本学科的高考研究。

12、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要提高。

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了解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了解课程结构的调整,了解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了解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要把学习与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用课改的精神引领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要积极争取、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加快建立、完善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

教研组要组织对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安排组内的一些教学骨干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已收集到的新教材,积极开展新旧教材对比的研究,开展高中与初中新教材内容衔接的研究。

要切实关注全国课改其他实验区(山东、广东、海南、)的课改工作。

13、目标责任制要进一步落实。

学校应当制定教学工作目标,学校在摧进目标实现过程中要:(1)做好两个分解——分解到班级与学科。

(2)落实两个责任制——班主任要掌握推进的一般对象和重点对象,做好思想工作,配合任课教师努力完成推进计划的指标;任课教师要明确重点推进对象,做好偏科学生的辅导工作。

(3)建立两个制度——即验收制度和总结制度。

定期进行考试验收,检查推进成果,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抓好推进提供事实依据。

考试验收之后,对各层次学生变化情况,逐一进行对号查比,总结出各层次的变化率,将推进成果总结到班级、学科。

(4)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方面落实责任,把推进成果直接总结到教师头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进取心,积极进行自我推进。

学校在扎实抓好本二线以上的同时,特别要在临界生上线率上花大气力。

14、学校、年级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不够。

实行年级组、教研组双轨管理,在努力抓好教研组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年级组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

校长、副校长要落实到具体年级抓教学,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这两个教学管理实体的作用。

抓教研组,侧重学科内各年级纵向平衡;抓年级组,侧重年级内学科间横向平衡。

教研组与年级组共管备课组,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既对教研组、又对年级组负责,确保学科教学在各年级高质量地完成。

学校要配备管理能力较强的中层干部分管年级。

要加强对年级分管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管理申的统筹、协调、督查和激励作用。

耍实行年级组例会制,及时交流经验、通报情况、分析现状、研究对策、解决问题。

学校要建立校内视导制度,开展对年级组、教研组工作的视导。

15、没有切实加强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

尤其是办学规模比较大的学校,要把备课组建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头戏来做。

学校要精心选配备课组长,抓好人员的配备,做到把关制与导师制双落实,既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要落实备课组长的责任制,加强备课组的目标考核,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监控。

一次集体备课的过程一般要有三个阶段:教师预备,每个教师对确定的集体备课内容独自备课;备课组集备,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中讨论研究,形成共识;教师复备,教师根据“备课组集备”形成的统一意见,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写出教案。

组内要实行“推磨听课”。

不同年级的备课组要加强通气。

所有高中都要积极参与全区、市统一的或分层、分片教研活动,并为在本校开展活动给予支持与便利。

16、分管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协同作战不够。

要妥善处理好领导与教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多种关系,确保教学整体的和谐发展。

学校要花气力抓班级任课教师群体建设,形成以班主任为轴心,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把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学的结合落到实处。

班级任课教师群体每月要有“碰头会”,落实三项任务:对班级同学进行“学情会诊”;落实分层推进措施;分工、交流对少数学生的帮带工作。

分管主任、年级组长应参加每个班级的“碰头会”。

学校要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力度,促进学科间的平衡发展,以求整体优化与最大效益;要统筹兼顾,保证和协调各学科的教学时间,不挤不让,严格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自我整理、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