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没有方法。

可以说,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是成密切正相关的。

语文优课的创作和产生,离不开正确评价这根“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对于语文优课的创作,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有哪些方法呢?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在于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效果。

定性评价的过程是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考察是课堂教学的质的既定性,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

定性评价的长处,是方法比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听课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的短处也是明显的,即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育科学理论水平、教学经验和现场调查的洞察力,主观性很强,可供客观分析的数量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其特点与定性评价不同,主要是运用统计技术,考察课堂教学水平的量的规定性。

即着眼点在于用测定一系列数据去揭示课堂教学的现状和达成的效果,如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战占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写字训练的人次、时间,学生个体自学和群体讨论的次数和时间,教师用于引导、讲述的时间、质量、甚至
对一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效果测验成绩等等。

定量评价的操作比较繁复,但因为有诸多具体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依据,这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总是综合运用的,在定性分析时,不可能没有数量统计的参与;在定量分析时,也不可能完全离开了对整堂课的直觉把握。

然后,这两者也并不一定是等量齐观,孰为主、孰为次,在评价方法上还是有区别的。

2、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

指的是执教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

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

一堂课教下来,无论别人作何种方法的评价,自己总会有个“自我感觉”,如果把这种自我感觉再分析得细致深入一点,就实现了“自我评价”。

所以,从根本上说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没有主观评价作用,只是程度不用而已。

主观评价的价值不容低估,它可以使执教都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别、自我总结、自我调整,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

另外,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估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同时,由于执教者从钻研教材到设计教案、课堂动作过程中,匠心独运、甘苦自知,主观评价往住也会比较深入、贴切。

但是主观评价往往受执教者和评价者同一性的局限,对
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所谓客观评价,无疑是指除执都者以外的他人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

客观评价的形式很多,我们所指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多是从客观评价的角度着眼的。

3、单课评价与综合评价
有时候我们需要集中力量对一堂课或一人执教的连续几堂课作出评价,这便是“单课评价”。

单课评价的目标比较集中,可以比较全面地评定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技艺、调控能力和教学效果。

这对于提高执教者的教学能力,或总结发扬执教者的教学风格和课堂艺术特色,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有些场合,我们需要在单课评价的基础上,并加以水平区分,这就牵涉到综合评价的问题。

如教坛新秀评选、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大赛、课堂教学比武、青年教师会教等等水平,区分优劣、排定名次。

单课评价与综合评价也有其共通性。

一般地说,单课评价并不一定还需要作综合评价;但综合评价则一不定期要以单课评价为基础。

4、水平评价与标准评价
水平评价也叫“相对评价”,一般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
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个体所达到的课堂教学水平,实现评价的目的。

这种评价,受益面较大,能比较全面地评估每一个人所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被评价者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竞争意识。

但是,这种评价具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容易滑入“矮中取长”的感知误差中。

这样,甲地的优课和乙地的优课很有可能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

标准评价是一种绝对评价。

指的是在被评估者外预设客观标准,达到标准的便是入选的或合格的课,不达标准的课就不合格或不入选。

标准评价多采用定量评估,以计分来确定是否达到要求,并不一定对每堂课作出区别。

标准评价使被评价都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质量水平的位置。

5、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
口头评价采用口头评议的形式进行。

即组织评价者在听课之后开评议会,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评议情况,作出评价结论。

这在课堂教学评估实践中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因为它科捷易行。

在口头评价中,执教者也可以事前或在评议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动作,作必要的介绍和说明。

口头评价形成结论的过程比较困难,见仁见智,不容易形成共识。

所以总结时应比较客观,可以陈述不同意见供大家再作深入思考。

同时,在组织评议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拨民主,使评议参与者能辩证地分析课堂教学,坦诚地提出个人的看法,
既要充分肯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成绩,也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问题。

口头评价有很强的现场研究功能。

书面评议的形式比较多,可以发“听课评议表”给评价者,听后按表式的内容填写上交,然后,根据评议表的不同意见,作总结性评价。

也可以搞“问卷调查”,分别对听课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就一些最能反映课堂教学水平的项目,征询教师和学生的看法,或就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中作问卷检测。

然后,由组织都根据问卷所得,进行数据整理后,纳入总结性评价。

6、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课堂教学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的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教学步骤本身的优缺点。

重视过程,应妆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可以使整体评价建筑在坚实的基础上。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于对学生的最终获得的学习效果的测定成绩。

它可以发现并判定一堂课的总的达到的效能。

结果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一堂课教学的成败得失,关键在于效果如何。

效果不好,课堂教学的形式最巧、方法最妙也是白搭。

效果的大小好坏,应该说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评价依据。

当然在评价的动作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作出更多的优质课、精品课,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课堂教学评价这一杠杆的运用。

而为了提高评价的效能,我们又必须综合地有针对性地运用相适应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对课堂教学实行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其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的过程。

它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是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积极探索。

(四)课堂教学书面评价的实施研究〈一〉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实行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以更好地为研究目标服务,同时又便于操作。

就一般而论,不外科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大类。

对日常的、非正式的或大型观摩的课堂教学,多彩简单易行的口头评价。

如果评价活动关系到专题研究、考核、定级或竞赛等比较正式的课堂教学评价,则常彩书面评价。

书面评价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但大多数都必须通过书面的量表进行测评。

量表,作为测量的工具,一般具有“等值单位”和“参照点”两大要素。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应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测验标准,课的效率和水平,都应依次度量。

当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体现不同研究方向的量表,也会有所不同。

对此,也颇有作深入研究的价值。

下面,笔者把收集的七个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①“太白路小学语文课教学评价试行方案”;
②“太白路小学通用型课堂教学评估量表”;③“小学语文好课标准”;
④“课堂教学评估标准”;⑤“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⑦“课堂教学评价表”)收录于后,并作一比较分析述略,以供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