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中国新能源网 | 2008-6-27 9:44:00 | 新能源论坛 | 我要供稿特别推荐:《2011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年鉴》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早在1994年我国制定《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的时候,就把能源列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在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

一、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中国是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提效的道路。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2007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国“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当年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

2007年实际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

每年可节省原煤188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9万吨、二氧化碳3700万吨。

中国将继续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动员全民节能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

二、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已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税收、投资等政策,使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

到2007年底,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800多亿千瓦时,占到全部发电量的16%。

2007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4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了600万千瓦。

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总量超过1.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使用量的60%。

2007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将达到15%。

三、积极发展清洁煤技术中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如何高效利用煤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积极开展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目前,国产30万等级的CFB示范工程已投产发电,6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正在开展有关研究工作,一批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也相继建成投产。

中国政府还出台了加快煤层气抽采利用的政策措施,煤层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中国政府制定了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将坚持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BP经济学家:美国能源自给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2012年02月15日 16:36:48来源:新华网新华微博【字号:大中小】【打印】【纠错】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记者安蓓、胡俊超)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日前表示,随着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下降,世界能源格局将会发生深刻改变。

鲁尔在日前举行的2012版《BP2030世界能源展望》中国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在全球石油需求逐渐下降的背景下,包括美国页岩油气、加拿大油砂和巴西深海石油等非传统能源供应的增长将推动西半球到2030年实现几乎完全的能源自给自足。

届时,目前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美国的能源进口依存度将大幅下降。

这意味着世界上其余地方,主要是亚洲,将更加依赖于中东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

根据报告,主要由于国内页岩油的生产,以及乙醇汽油对原油进口的替代,2030年美国石油需求中的进口比重及石油进口量将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以下。

石油进口占需求的比重仅为30%左右,而这一部分可以通过加拿大和墨西哥地区的进口来满足。

此外,由于页岩气产量的提高,届时,美国还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报告预计,到2030年,欧洲在石油和煤炭领域的能源缺口还将保持目前的水平,但天然气需求缺口将比2010年增加65%。

这些新增天然气需求将通过前苏联地区天然气增产和天然气贸易予以满足。

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地区能源需求增量将构成未来20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主要部分,这将主要通过中东和非洲产量的提高予以满足。

报告预计,2010年至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预计年均增长1.6%,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到2030年将增加39%,但全球能源消费的增速将有所下降。

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将推动各国能源效率的普遍提高和趋同。

根据报告,2030年,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在内的化石燃料预计仍将占全球能源需求的81%。

但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将提高,而石油和煤炭的份额将相应降低。

应重视美能源自给对我之影响2012年4月27日 13点4分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作者:王康鹏相关标签:美国能源能源供给能源《纽约时报》4月12日报道,美国2月石油进口量出现了1997年2月以来15年的最低值。

2月,美国从沙特和其他欧佩克国家进口的石油量同比减少了23.3%。

另一方面,得益于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突破,2010年,美国的页岩气产量4.8万亿立方英尺,占当年该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3%。

不管美国的“能源独立”是否实现,事实是,页岩气产量猛增,加上本土石油产量的增长、生物质替代能源战略的推行,美国的能源自给率在2011年前10个月,不可思议的达到了81%,为20年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相对应,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量正在持续下滑。

2001年,中东原油占到美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8.6%,至2010年该比例已下降至18.5%,十年间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

2011年中东进口比例进一步下降至15%左右,波斯湾成为美国原油进口削减幅度最大的地区。

本土自给率提高、中东依赖减弱,美国的能源战略大变化将直接带来全球能源格局的巨变。

这对同为全球石油消费大国的中国来讲,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也面临着空前绝后的巨大挑战,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说到机会,石油市场是一个卖方市场,买方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竞争,量大质优的中东石油向来颇受欢迎。

美国减少中东进口量,就空出了大量的油源,这对其他买家尤其是中国这样胃口巨大的原油消耗大国来讲,是增加进口的绝好时机。

从目前的迹象看,中国已经在填补美国减少中东进口后的市场空缺。

2009年,沙特对美国的石油出口在20年里首次降到每日100万桶以下,而当年底中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量首次增至每日100万桶以上。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了沙特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与机会紧密相连,中国在这场全球能源变局中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这主要是来自于美国在中东的角色变化。

在过去,因为需要大量进口中东原油,该地区对美国的能源战略安全举足轻重,所以美国必须要牢牢控制中东局势的主动权。

一旦该地区出现了威胁性的力量或因素,美国将不惜开动战争机器来铲除之。

而随着对中东原油依赖程度的下降,事情正在发生着微妙变化。

至少是在油气供应上,中东将不再是美国必须强势存在的地区。

某种程度上讲,美国或将容许一个更加混乱的中东存在,因为这里已不是确保其能源战略安全的命脉所在。

近两年来,美国已经在中东地区有步骤的撤离,比如在伊拉克。

那么,美国走后,谁来保障中东的安定、能源运输战略通道的安全?没有了美国安保的“顺风车”可搭,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还可靠么?这些都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紧要难题。

2011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高达4.7亿吨,进口原油2.5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了55%。

这其中,来自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占到了51%和24%,两地合计占到中国石油进口量的3/4。

而要将这两地的石油成功运回中国,中东海域、海峡是必经的咽喉要地。

当前,中国需要尽早做出应对。

从进口安全来讲,中国派出海军舰队护航是已经未雨绸缪、迈出了一小步。

中国要想获得系统性安全、确保这绵延几万里的海上进口通道安全,仅凭一己之力很显然是不够的。

这需要国家从大战略上着手,综合运用军事、外交等手段,寻求全球多国的帮助和配合方能成功。

中国政府领导人在国际场合所提出的在G20框架下建立全球能源市场治理机制,或许就是正确的战略方向选择。

(作者系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主笔王康鹏)美国八成能源实现自给预示世界能源格局重新洗牌人民网驻美国记者吴成良2012年02月10日05:56美国目前处于20年来最接近能源完全自给的状态,彭博社的这条新闻是北美国家大规模开发油砂和页岩气的真实反映,也体现出世界能源供应版图的新变化。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大国,美国能源自给率提高,预示着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重新洗牌。

对中东进口依赖有所下降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美国已彻底扭转能源自给程度下滑的态势,在过去的6年里能源自给率逐渐提高,在2011年前10个月达到81%,为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一变化对美国经济、能源安全,以及世界地缘政治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美国国内能源产能提高,带动了就业增长和居民及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对进口的依赖下降,有利于削减贸易赤字,同时使美国在处理中东问题和其他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时有了更大余地。

此外,稳定而价廉的能源供应,增强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谈论制造业复兴,重要的底气就来源于此。

自1973年中东石油生产国实施石油禁运引发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之后,美国一直谋求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然而,因美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很高,在相当长时间内美国能源自给率不降反升,直到近年才出现逆转。

数据显示,美国能源自给率自2005年创下70%的低值后一直在稳步提升。

除去经济衰退导致美国能源总需求下降的因素,美国能源自给率的提高,不仅与扩大墨西哥湾石油开采、加快发展生物乙醇有关,更要归功于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其中最突出的是页岩气的开发。

自本世纪初以来,新型钻井的使用和压裂技术的突破,使得地下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得以大规模开发,引发了一场被称为“页岩气革命”的能源产业变革。

目前,页岩气已经占到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三成以上。

北美成能源供应重要板块实际上,在北美乃至整个西半球,非传统油气资源的开发正在掀起一股热潮。

国际经济咨询机构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席丹尼尔·耶金去年底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指出,过去几十年,中东处于世界能源版图的中心,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得益于技术进步,加拿大的油砂和美国的页岩气,如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得到开发。

一条新的能源轴线已在西半球悄然崛起,并可能在未来几十年改变全球能源分布版图。

数据显示,加拿大油砂矿石油日产量大约150万桶,这比利比亚发生冲突前的全国产量还要大。

而近十年来美国页岩气产量飙升,使美国一跃成为天然气第一大资源国和生产国,美国天然气价格自2008年以来降幅已经超过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