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格式一、教案提供者:北师大实验中学孙明杰二、班会总体说明班会主题人际交往的高招计划学时(时间)2课时适应对象(年级)初二、初三年级班会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过程中沟通与理解、尊重与平等、友谊与诚信的关系,培养学生沟通的技巧,提高对交往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2、通过情境设置、集体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会重点认识自己与他人交往的关系,学会交往技巧与策略。
班会难点1、如何协调父母的关系。
2、如何拒绝他人的要求。
活动设计思路(一)收集同学与家长、同伴交往的困惑与问题。
(二)经过整理后将问题编写成情境。
(三)小组抽取一个情境,讨论如何更好地交流与沟通。
(四)小组表演,大家分享,老师点评。
情境设计的内容与课时选择,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所需教学媒体PPT,本人提供班会活动准备1、收集同学与家长、同伴交往的困惑与问题。
2、经过整理后将问题编写成情境。
3、根据同学人数与问题多少,将同学分成若干组。
4、印发情境设计与问题。
三、班会内容和过程一、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们有着不同年龄,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性格……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同学在交往过程中也感到困惑。
今天我们就将同学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惑收集到一起,经过情境表演与讨论的方式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二、活动准备1.将同学分组,下发印好的情境设计。
2.请各组同学准备5分钟.教学策略提示:本环节主要通过对同学间存在交往问题的陈述,引起同学对今天班会主题的注意与共鸣。
因为情境设置比较简单,因而表演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三、活动体验情境设计一:“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时,怎么办?”本次数学考试,李岩尽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95分,这个分数在班中也是较高的了。
你满心欢喜地回到家。
见到父亲,把试卷递给他看,父亲看了试卷,板起脸说:“你有什么好高兴的?你的标准是100分。
”李岩的情绪一落千丈……1.老师根据不同情境提问:讨论:如果你是李岩,你该如何与父亲沟通?2. 同学讨论一下,请同学自发回答。
教学策略提示(通过PPT展示):1)和父亲讲出自己的努力的经过。
2)要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父亲的话其实是出于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学会换位思考。
3)心平气和地与父亲共同协商,制定一个双方满意的目标。
教师小结:人与人之间经历不同,思想、期望与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影响人们对同一问题的态度与处理方法。
这就需要人们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尊重他人看问题的角度,尊重他人的意见,不妨换个位置进行思考。
然后努力让他人也知道自己对事情的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理解。
能达成共识是最好的,需要双方的理解,有时侯是让步。
如果不能达成共识也没有关系,能够理解对方,能够站在对方角度给与思考问题,就不会让问题激化,防止隔阂地深化。
情境设计二:“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怎么办”明明的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工作忙,应酬多。
母亲是一名编辑,在工作上也很突出。
一天晚上快十二点了,一阵吵闹声把已经睡熟的明明吵醒了。
原来是父亲因为应酬才回来,他一进门妈妈就开始唠叨,双方开始争执起来。
明明站在自己房门口,想了一想,走到父母跟前……1、老师根据不同情境提问:讨论:如果你是明明,你将如果处理眼前的场面?2、同学讨论一下,请同学自发回答。
教学策略提示(通过PPT展示):1、保持冷静头脑,摆好自己的位置,不偏不倚,实现等距离“外交”。
2、双方僵持时,做好劝说工作,左右逢源,和一方多讲另一方的优点。
3、要及时将一方急于和好的心情传递给另一方,暗中巧妙周旋。
老师小结:有的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身处在一个矛盾的旋涡中。
我们需要衡量价值与自己所处的位置,确定自己能够做什么,怎么去做。
对于父母之间的矛盾,我们有些是可以帮助他们化解的,前提是他们都爱自己。
我们需要帮助父母进行积极思维,帮助他们进行有效地沟通,而不是相互指责。
记住,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只有鲜花与阳光,有的时候也会有乌云与骤雨,不要因为天气的隐晦而影响我们的生活,更不要把一切不美好都归咎于自己的原因。
情境设计三:“当朋友背后遭到别人议论时,怎么办”?小强是学校科技小组的成员,他心灵手巧,设计制作的身穿模型经常在比赛中获奖。
而今天上午的劳技课上,他并没有单纯按照老师的设计方案去做,而是独出心裁进行了设计,结果在试飞中,他失败了,同学们议论纷纷……面对同学们的议论,小强心里难过极了,这一切,都被小强的好朋友,楠楠看在眼中。
午饭时,楠楠端着餐盒找到小强……1、老师根据不同情境提问:讨论:如果你作为小强的好朋友该怎么说,怎么做呢?2、同学讨论一下,请同学自发回答。
教学策略提示(通过PPT展示):1、理解朋友此时的处境与心情。
2、帮助朋友端正自身的认识,不受别人议论的左右。
3、鼓励帮助朋友建立自信,敢于面对非议,让事实证明一切。
老师小结: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理解,如果不被理解、遭人议论是很难过的一件事。
作为朋友应该给予朋友以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关心朋友的心灵,给予朋友必要的心灵的支撑远比关心朋友的身体更重要。
与人交往,一定要注意人的情绪。
要建立与维系友情,一定要关注朋友的心灵。
情境设计四:“当一位异性朋友单独约你去看电影,怎么办”?萱萱在班中性格开朗,不论是女生还是男生都喜欢与她交往。
她与鹏等几个男生的关系就不错。
周五的中午,鹏突然把萱萱叫到教室外,说晚上请她去看电影。
萱萱问还有谁一起去,鹏说就约她一个。
萱萱觉得怪怪的,不想去,又不知怎么回绝鹏。
(请同学续演下去……)1、老师根据不同情境提问:讨论:萱萱的做法怎么样?如果你是萱萱如何处理这件事?2、同学讨论一下,请同学自发回答。
教学策略提示(通过PPT展示):1、在社会法律与道德范围内,每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力。
2、拒绝自己义务之外的不想做的事情,既是自信和自尊的表现,又是一种能力。
3、拒绝可以采用多种方式:1)直言相告。
对于那些过分的要求,当自己不能满足时,必须态度明朗,否则效果会不好。
2)他人转告。
对别人所提的要求,如自己当面难以回绝,或由自己来说不方便时,则可请与自己关系较好的朋友代劳。
3)婉言谢绝。
对容易伤害对方的一些问题,要用婉转的语言回绝,以求得对方谅解,而不至于把关系搞僵。
老师小结:男女同学是可以建立真挚友谊的。
但是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自然、大方地公开交往。
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拒绝别人的请求。
对于这个小品中的萱萱既要尊重自己的意愿,又要注意男女同学交往的尺度,既要谢绝邀请,又要不伤害他人。
比如,再邀请上其他两个人的共同朋友一同前往,或者先谢谢对方的好意,再称自己有别的事,以后有机会请他与其他某某同学一同去。
既不让对方感到难堪为难,又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情境设计五:“当遭到他人嫉妒时,怎么办?”小芳是班长,聪明伶俐又勤学好问,学习刻苦,成绩在班中名列前矛,无论大考小考总在前三名之内。
有一天,老师带来一位新同学――小玲。
小玲是因为父母从外地调到北京工作新转到现在的中学。
小玲长得很漂亮,人也聪明,性格又好,平时里爱说爱笑又善解人意。
很快就与同学们熟悉起来,并且关系很融洽。
期末考试中,出乎意料地是小玲取得了第一名,小芳对此耿耿于怀,对待小玲的态度也大有改变。
小玲对此不知如何是好……1、老师根据不同情境提问:讨论:如果你是小玲,你将如何处理现在面临的问题?2、同学讨论一下,请同学自发回答。
教学策略提示(通过PPT展示):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2、向嫉妒者表露自己的不幸与努力。
3、主动接近和帮助嫉妒者。
4、主动求助与嫉妒者。
5、让嫉妒者也来分享快乐。
教师小结: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竞争,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但是随着竞争的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为复杂。
同学之间是存在友谊的,同时也存在竞争。
如何在竞争中维系友谊,如何在发展友谊的过程中公平竞争,共同发展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能力。
真正的强者是你强我也强,你强我会高兴,因为我有信心做得更好;而嫉妒只会咀嚼人的心灵,使人变得狭隘,失去信心,失去快乐与朋友。
面对他人的嫉妒,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不要因他人的态度与脸色使我们感到自责与内疚。
第二,要学会在“高处不胜寒”处认清自己,主动热情、真诚地与他人交往。
第三,学会宽容与助人,让嫉妒者感悟到“日久见人心”的道理。
情境设计六:“当遭到同学误解时,怎么办”小琴与小娟是一对好朋友,小琴非常喜欢集邮。
这天小娟的爸爸从美国给女儿寄来几张风景的名信片,上面贴着极其精致的邮票。
小琴问小娟:“这张邮票真漂亮,你能把这张邮票送给我吗?”小娟没有回答,只是把信封放到了书箱里(没锁)。
放学时,小娟发现名信片不见了,便断定是小琴拿去了,于是和她大吵起来;小琴真的是没有拿,但是又怎么解释得清楚呢?小琴委屈地流下了眼泪……1、老师根据不同情境提问:讨论:如果你是小琴,你将如果处理这件事?2、同学讨论一下,请同学自发回答。
教学策略提示(通过PPT展示):1、思想开朗,把握好理智。
2、要有气度,态度真诚。
3、试着做一下心理换位。
4、讲究方法,选好时机,讲清原委。
老师小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小娟很着急,况且在丢名信片之前小琴曾经向小娟要过邮票,而小娟没有答应,这个时候名信片丢失,小娟怀疑是小琴拿的,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当面与小琴吵起来的作法不欠当,既伤害了朋友的感情也有失理智与风度修养。
作为小琴面对这样的误解自然是十分气愤也很委屈,但是只是哭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首先要理智,在双方都很激动的情况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失去理智,让误解升级为矛盾。
第二,作为好朋友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一下,进行换位思考,就可以理解对方的心情,就会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至过于气愤和委屈。
第三,真诚地与她解释,在当时就能削除误解最好,但如果当时对方还是这么认为,那也可以理解,但自己做到问心无愧,也可坦然面对他人。
第四,寻找适当的机会与方法让对方削除误解。
比如写信,单独与对方聊聊,找个大家共同的朋友传递信息,做调节工作等。
最后,还要记住一句话,我们渴望别人能理解自己,但不可能每个人,在每件事上都能理解自己,有时候误解是难免的。
被误解是痛苦的,我们努力减少误解的产生,积极沟通,削除误解,但如果误解依然存在,那么我们也不必将误解放在心上,因为我们问心无愧,真诚坦然则天地宽,因为误解本身是对方在特定情境下犯了错误,我们能作的是帮助对方认识到自己判断犯了,但是不是认识到是对方的事,我们没必要拿对方犯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情境设计七:“当和别人发生口角时,怎么办”?这天正值扫除,生活委员楠楠在教室里监督着每位同学做卫生的情况,安安负责拖地,他与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外打闹,迟迟不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