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创造性美术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美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
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小学美术创造性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美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
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只要有了兴趣,不管做什么事,就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
这样的思考是发自学生自身的需要、欲望,是自觉的,更是积极的,甚至有时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范作,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
但是,长期以往的教学,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别人已有的东西,造成儿童画的公式化。
如:让学生临摹一只小鸟,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只叫学生照着画,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小鸟就是这样画的,这个形象被固定死,以后只要画小鸟,学生的头脑中就只会出现他临摹过
的小鸟的样子,不会有大的创新。
这就影响了儿童天性的发展,使孩子的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
教师的范画在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但是教师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绘画,可在学生眼中是最好的,他们会去盲目地模仿,失去了儿童画中的童真和创造。
教学思想转变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以“创、玩、学”结合的体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让学生在有创新训练,快乐游戏中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
它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互助互动”教学已在我校各门学科展开。
但“教无定法”,根据不同学科和年级灵活运用。
因此如何恰当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互助互动”,是一个值得深讨的问题。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看,从学校开展的“互助互动”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实施“互助互动”必须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进行。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
它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互助互动”教学已在我校各门学科展开。
但“教无定法”,根据不同学科和年级灵活运用。
因此如何恰当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互助互动”,是一个值得深讨的问题。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看,从学校开展的“互助互动”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实施“互助互动”必须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进行。
教学设计要抓住教材、学生、教师,为学生创新学习。
教材的分析目的不应只是对教材本身的分析,而是要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即如何使学生获得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及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来分析教材。
此外,教材内容不局限于传授绘画的知识、技能和立体空间的表现形式,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开阔眼界,接受高层次的艺术熏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
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
因此在美术课的最后几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互评、互议,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也为小组团体的荣誉负责,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与他人之间的交融能力得到了提高。
让学生了解、接触艺术大师,学习、感受大师创造的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让孩子用智慧的双眸去看大师,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美。
其实,儿童与大师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一样大胆的笔墨,一样夸张的色彩和造型,一样奇特的构图,一样朴实稚
嫩的线条,一样从心底发出的强烈情感。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因为教师的讲解是灌输式的,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浪花,只有在实践中让学生领会美术理论和技法的运用,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
首先,可采用情景教学、跨学科联系教学、回以现实生活教学、音乐激励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并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表现形式,打破机械的成人化的循序渐进教学程序,以更广泛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视听媒体,利用各种艺术活动拓宽视野,接受超前教育。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不把某种技法看成是唯一的,应把这种技法传授当作开放性的探索活动。
我们要明白,创新不等于创造,创造是自己独创的,新是在别人的基础是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在美术教学中,应时时做到少提一点要求,多给一点自由,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在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展开“互助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教师的授课得以升华;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思考,理解课文,从而使学生的质疑与教师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不懂的一般性问题,可以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而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小组或大组讨论,其间学生会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思考。
在多种答案中,教师最后作出正确判断。
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
因此在美术课的最后几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互评、互议,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也为小组团体的荣誉负责,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与他人之间的交融能力得到了提高。
现阶段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应以使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基础为教育宗旨。
改变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全面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使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