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报告县党史研究室2010年6月下旬至9月下旬对全县范围内革命遗址进行了普查。
通过普查结果,我们深感我县红色旅游资源之丰富、红色革命历史之厚重。
今年,我们再一次对我县革命遗址进行调研,一方面是了解并掌握我县革命遗址的现状和问题,另一方面是结合“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对我县红色旅游开发谈谈看法和建议并寄希望引起上级领导重视。
我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一、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基本情况邵阳县属革命老区,于1994年7月19日被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为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
通过普查摸底,共普查摸底65处,实际普查遗址51处。
在51处遗址中,属革命遗址的37处,属于其他遗址的14处。
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塘田战时讲学院),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吕氏留念亭旧址、吕振羽故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油塘建党培训班旧址、五龙岭烈士公墓、向暄烈士墓);列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吕振羽故居、吕氏留念亭旧址),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油塘建党培训班旧址、五龙岭烈士公墓、邵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二、我县主要红色旅游资源简介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位于邵阳县塘田市镇对河村之夫夷河畔(原四中)。
1938年夏,中共湖南省委为了在湘西南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塘田市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旨在培养抗日军政干部,被誉为“南方抗大”。
旧址1979年由邵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由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岭烈士公墓,位于下花桥镇储英村五龙岭。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一二三师三六五团某营奉令追截向广西逃窜的白崇禧残部赖仓民团,敌军除赖仓民率小股残兵逃走处,其余全部被歼,解放军伤亡数十人,老百姓含泪掩埋烈士尸骨于五龙岭。
1967年8月18日,中共邵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五龙岭下建了一座烈士纪念墓碑。
1983年由邵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由中共邵阳县委、邵阳县人民政府辟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中共五峰铺党支部旧址,位于五峰铺镇仁湾村仁湾小学(原作新学校)。
1926年5月,中共宝庆特别支部成员蒋砚田受组织派遣,回家乡五峰铺一带开展农民运动。
6月,蒋砚田在自家楼上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蒋砚田、蒋蔚峰、蒋能德、黎平谅4人。
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五峰铺仁湾支部”,蒋蔚峰任支部书记。
支部设作新小学。
这个支部的建立,标志着邵阳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
2001年县委、县政府在此建有纪念碑。
中共图南地下党支部遗址,位于邵阳县诸甲亭乡诸甲亭中学。
1927年冬,中共地下党员田培尧等人从外地回到家乡诸甲亭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图南地下党支部。
党支部设在原诸甲亭图南高等小学堂(今诸甲亭中学)内,有党员16人,田培尧任支部书记。
该遗址原名“图南书院”,由郑鲤庭倡建,宝庆邑侯孙如卿赐名,状元公曹洪森题校牌。
1985年建成,共正横斋五楹25间,为砖木结构。
三、我县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必要性与可行性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
开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在旅游行业上实现了创新,更是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深刻的意义。
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既是观念创新,也是产业创新,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将为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相对于邵阳县日益迫切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能级提升,县城扩容及消费拉动,红色旅游也许是最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方式,加快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实现华丽转身的现实途径,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需要。
总起说来,开发红色旅游是时代的需要,是加快先进文化建设、推进文化改革的需要,是加快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1、我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革命历史厚重,革命文化底蕴深厚。
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革命精神财富,各类革命遗址、遗迹共达65处。
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列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
2、我县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可整合旅游资源丰富,以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为主线,山水田园、自然风光为支撑,与红色旅游开发相整合的旅游资源切入点易于把握。
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以布袋戏、扎台戏、渔鼓、高跷、蓝印花布(亮相2010上海世博会)——最乡土、最纯正的中国布等为代表的民间歌舞、戏曲、手工艺文化;以唐田展示讲学院旧址、吕振羽故居、高霞观遗址、源头桥亭、江东桥亭等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单位;以胡曾、车氏一家、曾志素、刘达武、吕振羽等为代表的名人。
我县传统农耕生活彰显出景观化的林盘、河流景观形态,形成独特的田园乡村风格,县域亦有田荡多处,较大的三处:谷洲2.65万亩田荡;白仓2.34万亩田荡;板桥1.46万亩田荡。
我县自然风光种类繁多,亦具特色,比如:桃花岛、渣滩湖、金江水库、高霞山、河伯岭、小崀山、渣滩电站、孔雀滩电站、西汉夫夷侯国遗址等。
3、我县红色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优势显著:区位条件佳,交通便利条件好,可开发的资源条件好;现今红色旅游“热”兴起,红色旅游迎来高潮;另外我县人文旅游资源优于自然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将会是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主线。
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一、我县红色旅游景区(点)硬、软件建设难度大。
我县红色旅游景点绝大部分散落在相对偏远乡镇,各项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再加上我县财政困难、财源紧缺,对红色旅游景区(点)投资力度不大,各项后续建设难以跟进。
二、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力度小。
我县红色旅游市场名气小,缺乏知名品牌,而且景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整体冲击力。
缺少科学有效的规划、策划、包装和宣传,不少优秀的红色旅游产业项目“养在深闺未人知”。
旅游开发商信心不足,投入不足。
三、由于红色旅游景区(点)分散,缺乏整体规划,旅游配套滞后,精品旅游线路不够明晰。
旅游投资不足,红色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化。
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一、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加快启动红色旅游资源项目建设,完善红色旅游资源保障措施,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投资力度,搭建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平台。
1、对现有红色旅游资源启动项目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点)硬、软件。
对所有普查摸底的革命遗址进行抢救性维护,建立管理、维护机制,配备专业维护人员。
明令各级党委、政府对现有遗址应审定级别,建立档案,以便予以保护利用,对其修葺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
加大红色旅游开发推介力度,让遗址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合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加大对塘田战时讲学院、吕振羽故居、油塘建党培训班旧址、五龙岭烈士公墓的开发使用力度。
对现存革命遗址进行保护价值论证,对具有保护价值的遗址抓紧挂牌、修葺或立碑加以保护。
2、修建邵阳县革命纪念馆。
革命纪念馆建设是我县文化先进县建设内容上的一项空白,这与我县有着众多革命历史遗迹的革命老区是不相称的,使我县的革命史实无法以完整系统的直观感人形式与众人见面,革命先烈的宝贵革命精神未得到充分弘扬。
同时,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现已开通风景名胜一日游路线,而县城缺少吸引游客的历史人文景点。
因而,修建“邵阳县革命纪念馆”既是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需要,也是作为开发邵阳县旅游配套产品的需要,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因此,革命纪念馆建设十分必要且切实可行。
修建革命历史纪念馆既是构建红色旅游开发平台的需要,又是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建邵阳县革命纪念馆详情见附件:修建邵阳县革命纪念馆项目书)3、加大推进历史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价值传播工作,营造发扬革命传统、爱党爱国精神良好氛围。
将历史革命纪念馆和本地遗址作为青少年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期达到革命事件现场教育的效果。
加强史志教育,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二、编制规划、整合资源1、编制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结合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对全县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理、采集,编制《邵阳县红色旅游资源名录》和《邵阳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完善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体系。
2、虽我县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整体而言我县旅游资源分布散、品级低、基础差,人文资源缺乏支撑、自然资源缺乏亮点,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开发红色资源必须进行资源整合,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中心,其他旅游资源为支撑进行整合,着重体现红色旅游资源的主导地位。
以红色旅游景区(点)为中心,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俗风情为衬托,打造特色红色旅游线路。
三、设计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通过实地调研,认真探讨,针对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实情,认真设计三条特色红色旅游线路:线路一: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塘田市镇)——邵阳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县城)——五龙岭烈士公墓(下花桥镇)——中共图南地下党支部(诸甲亭乡)——五峰铺仁湾党支部旧址、蓝印花布手工作坊(五峰铺镇)——金江水库(金江乡)。
线路二: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塘田市镇)——邵阳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县城)——桃花岛(九公桥镇)。
线路三: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塘田市镇)——白仓起义旧址、白仓高跷、扎布袋戏(白仓镇)——五峰铺仁湾党支部旧址、蓝印花布手工作坊(五峰铺镇)——五龙岭烈士公墓(下花桥镇)。
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主打“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南方抗大)”牌,扩大品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取列入国家红色旅游地名录,实现与张家界、崀山、桂林等热点旅游区客源的成功对接,增强对长株潭、邵阳市区等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和承接力。
利用好地理上我县位于桂林—崀山—张家界旅游通道上的有利位置,争取挤入桂林--张家界大旅游圈,实现全县旅游的大发展。
四、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壮大红色旅游经济规模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出台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明确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权和开发权、经营权,红色旅游景点各分管部门管理加强协作。
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投资力度,积极引导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利用社会资金开发红色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