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9.(3 分)关于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 100mL 饱和 Ca(OH)2 溶液加热到 50℃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从浓度为 25%的 H2SO4 溶液中取出 10mL,剩余溶液浓度仍为 25% C.20℃时,50 克水中溶解了 18 克 NaCl,则 20℃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6 克
B.蒸发
C.过滤
D.搅拌
8.(3 分)20℃时,在三个各盛有 100g 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
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 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28.请你参与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的实验,并进行实验过程的探究:
(1)计算: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
g,所需
蒸馏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约为 1g/mL)。
(2)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应
③试剂 X 是
(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A.NaOH 溶液
B.KOH 溶液
C.稀硫酸
D.稀盐酸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
制得纯碱(Na2CO3).Na2CO3 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Cl 的溶解度大于 Na2CO3 的溶解度
;⑤装瓶贴标签;
(2)计算所需 KCl 的质量为
g;称量时,应先
;(5g 以下用游码)
A.添加 KCl B.添加砝码 C.调节游码
(3)装瓶过程中,少量溶液外溅,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减小,因为溶液具有
性.
22.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说明了

2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
物质(填“甲”或“乙”),
若将温度从 t2℃降到 t1℃时,A 烧杯中的甲物质
(填“全部”或“部分”)溶解,
此时液溶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若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分离,所采用的方法最好是

30.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我们食用的
食盐,大部分是从海水中得到的,我国海水“晒盐”历史悠久.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 6 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3 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中应用
了结晶方法的是( )
A.除去水中的泥沙
B.分离豆浆和豆渣
C.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铁粉
D.用海水晒盐
2.(3 分)要配制 100g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
它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19.小盘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 100g,以备实验.
(1)通过计算,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
(2)配制该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
(写仪器名称).
(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盘同学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
(填
“偏小”、“不变”或“偏大”).

②将 A 和 B 的饱和溶液,由 t2℃降温到 t1℃时(假设溶剂质量不变),判断它们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变化?简要写出理由.

三.解答题(共 5 小题)
26.在我国北方有一个盐碱湖,当地居民“夏日晒盐(NaCl),冬天捞碱(Na 2CO3•10H2O)”.你 能说明它的原理吗?
27.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判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以判断金属能否置换某些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
7.(3 分)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 )
A.溶解
A.用 50mL 量筒量水 B.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将固体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如图)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5.(3 分)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第1页(共10页)
A.
取氯化钠
B.
称氯化钠
C.
量取水
D.
溶解
6.(3 分)化学课本中提供的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1.054
1.044
29.A、B、C 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在 t1℃时,向 A 烧杯中分别加入 25g 甲物 质,向 B、C 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25g、15g 乙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烧杯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曲线 x 是
A.称取 5g 含杂质的蔗糖
B.用量筒量取 90mL 水
C.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
D.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3.(3 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好 6%的 NaCl 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瓶中 NaCl 溶液浓度仍为 6%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KNO3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4.(3 分)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 10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填标号)。
A.先在托盘上放置所需的砝码,再添加硝酸钾直至天平平衡。
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添加砝码到所在的托盘直至天平平衡。
【探究一】:在称量过程中,某同学的称量操作如图所示,你认为该操作对本次实验的数
据处理的正确性
(填“有”或“没有”)影响,理由是

(3)量取:准确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
第6页(共10页)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图②中用来取用 NaCl 的仪器是

(3)称量 NaCl 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
NaCl 质量为
g;
(4)NaCl 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 10g 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
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2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 Ca(OH)2 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出一种即可)
(写
(2)20℃时,191g 饱和 NaOH 溶液,蒸发 10g 水后,再降温到 20℃,可析出 NaOH 晶
体的质量为

(3)现有 60℃时含 Ca(OH)2 和 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 NaOH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 所示,加热到 50℃时现象如图 2 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如图 3 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 2 中乙溶液一定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 3 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 2 中乙溶液降温至
(1)盐场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填序号).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B.因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采取蒸发水分的方法
(2)晒盐得到粗盐,主要含泥沙、氯化镁等杂质,需要提纯,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1:
第8页(共10页)
①操作 1 的名称是

②操作 1 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24.下表是 Ca(OH)2 和 NaOH 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第5页(共10页)
溶解度/g
Ca(OH)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B30℃时,Na2CO3 和 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同
C.20℃时,100g Na2CO3 饱和溶液中含有 20g Na2CO3
D.当 Na2CO3 中含有少量的 NaCl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Na2CO3.
第9页(共10页)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 6 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C.将 30℃的饱和 KCl 溶液降温至 20℃,会有 KCl 晶体析出
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 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12.(3 分)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是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
相同的是( )
A.甲
B.甲和乙C.乙和丁Fra bibliotekD.丁
13.(3 分)粗盐提纯的步骤分为溶解、过滤、蒸发,三步中都用到的同一种仪器是( )
C.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不相同
D.物质的溶解性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物质溶解度大小也只与这些因素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