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止侵犯公司财产等有关法律知识企业员工培训

防止侵犯公司财产等有关法律知识企业员工培训

防止侵犯公司财产和商业贿赂等有关法律知识企业内部法律知识培训我们公司为了培养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防止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因不知法而违法,防范盗窃、徇私舞弊、以权谋私、严重渎职、受贿等侵犯公司权益行为,提醒我们的企业管理干部和员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警惕和监督不法行为,特委托我为大家做一个法律知识的培训,我们选择了部分与企业管理过程中特别是与公司财产有一定关联性的法律知识和案例来与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

一、一个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属于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也就意味着公司的一切财产受到法律保护,不得侵犯。

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哪些东西属于公司的财产?1、公司自有的全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包括自有房屋、机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可回收或有经济价值的废料)2、现金(包含货币现金及银行帐户现金,股东的出资资金)3、公司代为管理的资产(租赁的房屋、机器设备、车辆等等)4、公司的应收款及其他债权(主要指应收货款、借款)。

5、属于公司的业务机会、利润。

6、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包含专利、商标、未公开的技术和生产方法、客户信息、企业管理资料等)二、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我们最常见的几种职工侵犯公司上述财产的行为,就有下面七种?1、盗窃2、职务侵占3、挪用资金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5、故意损坏财物。

6、破坏生产经营7、侵犯商业秘密三、现在分别讲述这些侵犯公司财产行为的概念、应承担的责任和法律的相关规定。

1、盗窃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死刑,但最高刑仍到无期徒刑,同时盗窃行为也是经常发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

概念: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下面我讲案例:2012年,我在惠阳法院也办理过一个盗窃公司财物的案件,是一个为国有钢结构公司长期提供运输服务的一个公司的职工刘某,在为该国有公司客户运输钢材的路程中,勾结废品店人员在零晨偷偷卸下几块钢材,没想到在平潭镇被巡逻的尽职民警逮个正着,后经鉴定价值约2500元。

该职工被抓时还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声称其他的司机人员经常这样做,以为把钱还回去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就可以回家了。

后经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判决被告人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这个刘某为了贪取2000多元的财物,采取盗窃手段,却最终自己深陷牢狱之灾,对自己的将来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试想有多少公司愿意接受一个曾盗窃公司财物的员工呢?出现故意犯罪的情况,考公务员、当兵、考律师证等也是不可以的。

这个案例中的盗窃行为仅仅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我们工作中发现的盗窃公司财物的经常表现:1、直接利用工作便利,下班夹带成品或半成品及有经济价值的其他财物(五金厂的员工用保温杯私藏铜片);2、为厂外的其他第三人盗窃公司财产提供便利或直接帮助,是盗窃罪的共犯,我们以前就遇到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在厂内将所谓的废料从围墙抛到厂外,厂外的第三人进行接应。

3、利用看护财物的机会监守自盗,我们也遇到过公司职员与公司保安人员勾结,这里就要讲到保安了,保安员有看护财产的职责,保安员不能有反正我没参与即使发生了问题也不关我的事的想法,实际上,正是保安员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犯罪提供了便利,在法律上,发生这样的事情,保安员也是盗窃罪的共犯。

保安如果能直接对公司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并且利用职务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务则可能涉嫌职务侵占罪。

4、顺手牵羊,我以前还听过一句俗语叫“顺手牵羊不为偷”,在现在,讲这句话的肯定是法盲,只要不是自己的东西,悄悄取走非法《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惠州市盗窃罪刑事立案及量刑的标准:2013年7月24日印发施行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关于确定盗窃刑事案件数额标准的通知》粤高法发(2013〕16号,盗窃金额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为金额较大,具体到惠州地区盗窃数额较大的起点掌握在二千元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的起点掌握在六万元以上(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掌握在四十万元以上(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有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或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则刑事立案的标准可以降到一半即盗窃1000元就构成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

多次盗窃(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没有金额限制,即只要实施了这些行为,不管金额多少,一律应受刑事处罚。

那么达不到刑事立案的标准,是不是就不用追究了呢?当然不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的处罚仅适用于未构成犯罪的情形,即金额未达到2000元且不属于多次盗窃的情况。

盗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奖惩制度辞退规定里规定,未经财物所有人明确同意,擅自窃取本公司或员工财物(不论价值多少),公司都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予以辞退。

我们的员工应当自律,更不能有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去做了,自己也去做,心存侥幸。

否则,一旦被发现后悔莫及。

2、职务侵占罪我也先讲一个案例,2013年,也就是去年,我的一个顾问单位,该单位是一个做无纺布的外贸公司,该公司的业务基本上是通过MSN 英语联系,签定合同也是网签,结果有一个业务员就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冒用公司名义直接同公司的国外客户联系并签定业务合同进行交易,但货款却进了自己的口袋,实际上就是该业务员侵占了公司应得的利润。

后公司发现了,问我怎么办,我叫公司先报警,由于公司已经掌握了部分线索,且迫于警察介入的压力,该员工也不得不认可侵占事实,后经协商,该员工赔偿了公司损失,公司同时给予了该员工辞退处理。

实际上,该员工的行为已经涉嫌了职务侵占罪,因为国外取证的困难和公司愿意谅解,该员工才未被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什么是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根据刑法第271条之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什么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

包括:(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2)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3)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利;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如房屋等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

至于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即使取得了财物,也不是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当以他罪如盗窃罪论处。

惠州职务侵占立案和量刑的标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职务侵占、受贿、挪用资金等刑事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粤高法[2006]297号,惠州1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数额较大”(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3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1、数额在一万元以下的,则是民事责任中的侵权责任,侵犯的对象为公司财产,公司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追讨被侵占的财物。

同时,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占用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2、在企业里面,侵占公司财物又主要以侵占公司的材料设备、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现象为较为主要风险点,另外,各类现场收款人员等截留现金,并据为己有等行为也属于职务犯罪。

3、我们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奖惩制度—惩罚规定的第六条如有这几种违法犯罪行为,公司会立即予以辞退。

希望我们的员工遵纪守法,严格遵守。

3、挪用资金罪2014年4月5日腾讯网有一则报道,由于沉迷网络游戏,身为来宾市某商贸公司出纳员的李某利用公司财务管理漏洞,动用1000多万元公款购买网络游戏装备,还将600多万元公款借给不知真实姓名的网友。

由于难以追讨回款项,公司损失惨重。

日前,来宾市兴宾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5年。

这里,李某将动用1000多万元公款购买网络游戏装备的行为就属于上述的职务侵占犯罪行为;而600多万元公款借给不知真实姓名的网友的行为就属于挪用资金犯罪行为。

职务侵占犯罪和挪用资金犯罪区别就在于是否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想法,挪用资金还有归还的想法(意思表示),但挪用资金仍然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挪用资金罪的概念:[挪用资金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首先我们应明确“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的意思,根据法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 (一)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比如挪用暂时供自己炒股、生意周转或家庭急用)(二)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例如将单位资金供自己的其他公司使用的);(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例如:挪用公司资金转贷牟利的)。

挪用资金在惠州的立案和量刑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挪用供家庭急用的属于这种情况);(二)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刚刚说的暂时供自己炒股或生意周转使用的,就属于进行营利活动);(三)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如果将挪用资金进行高利贷或毒品买卖交易的,就属于非法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