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文化
• 人的安全意识是人所处的时空安全感的定位和 认知。
中国铁路事故
中国铁路逐渐复苏,也日渐面临严峻挑战: 设备陈旧、职工素质不高、规章制度丧失, 这直接导致运输秩序的混乱、行车事故发 生频率较高。
1950年1月23日。津浦线花旗营车站发生列车 正面冲突。死伤62人。这是新中国第一起旅客 列车重大伤亡事故。
长长的车厢像麻花一样扭曲在道轨几米开外,行李架上指头粗的铁条 折成了一段一段,火车地板残片横飞。 巨响迅速传遍了方圆十余里,土地似乎也在不住地颤动。沿线的不少 群众误以为地震发生了,抱着被子,衣冠不整,甚至赤身裸体夺门而 出。
杨庄特大行车事故
这是建国以来死伤人数最多、 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列车事故, 也是中国铁路在“文革”结束 后为这10年混乱支付的最昂贵 的一笔账单。最终,该事故的 责任人被认定是两位打瞌睡的 司机和调度员。 在距离杨庄车站不足200米处 的铁路北沿,一块青石砌成的 纪念碑掩映在松林间,上面镌 刻着“沉悼念1978年12月16日 杨庄事故遇难旅客”。
1998年德国高铁车祸 与
2005年日本列车出轨
铁路事故给我们的启示
杨庄特大行车事故
1978年12月16日凌晨3时许, 南京开往西宁的87次在陇海线杨 庄车站与西安开往徐州的368次 拦腰相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杨 庄事故,造成旅客死亡106人, 重伤47人,轻伤171人,客车报 废3辆,中断行车9小时30分, 直接经济损失55.4万多元。
中国铁路事故
• 1978年12月16日发生的震惊中外的“杨庄事故”,让上百位旅 客魂断中原。那是一列由南京开往西宁的87次列车,在陇海线 杨庄车站内与西安开往徐州的368次拦腰相撞,死亡人数达到 106人,重伤47人,客车报废3辆。这是建国以来死伤人数最多、 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列车事故,也是中国铁路在“文革”结束 后为这10年混乱支付的最昂贵的一笔账单。最终,该事故的责 任人被认定是两位打瞌睡的司机和调度员。
六.人为失误的预防
• 人为失误是指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 生机能不良事件,它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 程的错误行为。
• 人为事故:就是人的思想上或行为上的差 错与疏忽而造成的事故。由于机器靠人操 作、环境靠人去适应或改变,规章、作业 标准靠人去执行,人的差错和疏忽对安全 生产造成威胁。
在作业过程中主要是抓好“三控”:
(2)机务部门: 司机待乘出勤; 库内检查; 始发站的技术作业; 嘹望确认信号,呼唤应答; 管好、用好机车安全行车装置“三大件”; 列车“两冒”及超速; 机车制动,轮对限度尺寸及表面质量; 接触网零部件。
(3)工务部门: 钢轨断裂,线路胀轨; 冲撞机具; 道口看守; 施工、维修作业违章; 小半径曲线列车脱轨; 作业登记防护; 架空线路施工; 防洪; 盲目放行列车; 轨道车运行。
二 安全文化定义
铁路安全文化是铁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显著特征,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具有鲜 明铁路行业特色的、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和遵 循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意识、道德规范、 管理理念等因素的总和。
三、铁路运输安全
1. 安全 • 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
员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 态。
危害; 高空、深水作业; 高温、高湿、低温作业; 放射性物质、高频电磁波、微波、紫外线、
红外线、激光、噪声、振动对人体的伤害 女工保护等。
(11)防火防爆: 包括易燃、易爆物品的保管、运输安全以及
工作场所、施工操作过程发生的火灾、爆 炸事故。 (12)季节性控制: 冬季防寒,春融防线路病害,夏季防洪,高 温防暑。
备、安全标志。 • 危险五:忽视电气安全。
四 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
• 《安全生产法》中强调: •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的方针。
五.安全重点控制
(1)运输部门:
无联锁条件下的接发列车; 穿越正线的调车作业; 接发列车,错办进路; 危险品运输; 车辆溜逸; 冲突、挤岔、脱线惯性事故; “闭塞、进路、信号”三关; 列车尾部安全监控装置。
强。
⑤铁路运输安全的复杂性。
• 铁路运输生产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 的,其过程有较大的空间位移和较长的时 间延续。
• 自然环境,如雨、雾、风、雪及各种自然 灾害等,对运输安全均有不利影响。
• 社会环境,如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及社会 政治经济状况等,均与运输安全状况密切 相关,而且难于预测和控制。
3.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范围
• 如今,在距离杨庄车站不足200米处的铁路北沿,一块青石砌成 的纪念碑掩映在松林间,上面镌刻着“沉悼念1978年12月16日 杨庄事故遇难旅客”。每年前往祭奠的,除了死者家属外,再
• ④旅客安全:旅客在车站和运输途中不发生人身和财产 安全事故。
• ⑤货物安全:货物在车站和运输途中不损坏、丢失、被 盗、腐坏、污染、湿损等。
• ⑥防止路外伤亡:防止道口事故、列车撞人以及货物超 限、坠落伤及路外人员伤亡。
防止路外伤亡 高速铁路安全
• 危险一:行走、坐卧或在铁路线上跨越。 • 危险二:在铁路上置放障碍物。 • 危险三:击打列车。 • 危险四:拆盗、损毁或移动铁路设施、设
1988年连续发生多起重大事故
1月17日,三棵树开往吉林的 438次旅客列车运行至背荫河车站 时因制动失灵冒进信号,与进站的 1615次货车发生正面冲突,造成旅 客和路内职工19人死亡,重伤25人, 轻伤51人。
1月24日,昆明开往上海的80 次特快列车,运行至贵昆线且午至 邓家村间颠覆,造成旅客及铁路职 工死亡88人,重伤62人,轻伤140 人。
(8)路外安全: 道口看守,自设非法道口及侵入铁路线路限界的
人员伤亡。 (9)施工部门: 工程施工质量; 材料、机具侵入铁路限界以及冒险放行列车; 施工防护、机具、车辆轮对上道绝缘状况; 三不动,三不离。
(10)劳动安全卫生: 违章蛮干; 撞、轧、溺水、触电、中暑、中毒、粉尘
• ①行车安全:行车安全是衡量铁路运输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 要标志,对铁路运输生产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 ②劳动安全:劳动安全是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和采取一系列措 施,保证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 ③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 必须管好、用好、养好设备。
3.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范围
第五章 铁路安全文化
一 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来源于国外1989年核安全文化的提出 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专家咨询组
(INSAG)在1986年的国际核能大会上提出来的。
一 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1979年美国三喱岛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核爆
炸事故 美国三厘岛核电站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操作错误;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主要也是有关人员玩忽职守,
(4)电务部门: 设备维修留下隐患,造成信号设备联锁失效; 设备失修以及封连线、手摇把的管理; 轨道电路造成死区间; 代替行车人员按压按钮扳动或转换道岔; 未登记要点作业。
(5)车辆部门: 燃轴、断轴; 技术不良车辆编入列车; 红外线漏探; 脱轨器误动作,轮轴、悬吊件探伤; 大型部件裂损、钩尾框探伤。
违反工艺规程造成的。 这两起恶性的灾难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据统计
分析,人因事故占伤亡事故的60%---80%。
安全风险管理对象
物
关系
关系 关系
人
环境
因子1 系 因子2 统
因子…
因子n-1
因子n
4
据此,在分析报告中提出了安全文化 一词, 并在核能界首先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尝 试。
专家组认为:
在安全上,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既是保 护的对象,又是难以控制的安全灾害之源。 因此降低人因失误和灾难风险,就要大力 倡导和建设安全文化,不断提高人的安全 文化素质。
两炉一灶一电是什么 ?
• 两炉是烧开水的开水炉和取暖用的锅炉。 • 一灶就是厨房的灶台。 • 一电是指空调车的发电车。 • 这些都是客车重点防火部位。
(7)货运部门: 货物装载偏重、超重、集重、超限、超载
以及加固不牢; 危险品存放安全; 装卸安全; 降低危险货物运输条件; 手推调车安全; 使用定检逾期车辆,车辆溜逸。
防“三品”上车
• 80年代早期,中国铁路接连发生多起车厢着火或爆炸的安 全事故。彼时,登车安检无从谈起,危险物品的携带成为 最大安全隐患。1984年5月14日,济宁开往三棵树的117 次旅客列车在深山线房家和大红旗间,因旅客吸烟引起列 车火灾,造成6人死亡。这是数十起类似事件中的一起, 其他甚至还包括了故意携带炸药上车。拥挤的车厢,埋藏 着不安。
杨 庄 特 大 行 车 事 故
凌晨3时许,凄厉的汽笛声打破了夜空的宁静,从南京至西宁的87 次列车呼啸而来。随着一声震天的巨响,368次列车机车拦腰撞上 87次列车的第6节车厢。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87次列车的第7、 8、9、10节车厢在十几秒钟之内相继与368次列车的机车相撞。
杨庄事故责任人被公审
• 特点:懂得安全、学会安全、能够安全。
• 表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 人伤害,对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能够识别 并制止。
• 现代安全意识:
• (1)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 • (2)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 • (3)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 • (4)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 • (5)每时每刻、每处每地的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
应急方式也很有限 • 机车、车辆等硬件成本极高 • 列车对旅客和货物承载量很大,事故不仅造成
巨大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 运输中断将波及路网,打乱运输秩序,影响社
会生产和运输的全局
• ③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反复性。 • 我国铁路年复一年的春运、暑运、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