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NG加气站基础知识培训

LNG加气站基础知识培训

加液时,加液工需要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加液枪不能对 人。 给车辆加液完毕后,应把加液枪插回加液机的回气口处,防止 加液枪管内液体受热升温,造成加液管的破裂。 夏季雨水较多,如果加液过程中枪头结冰,与车载瓶粘结,可 用温水不断冲刷结冰处,直至冰化开。
• 最大加注压力1.72MPa • 最大工作压力3.45MPa • 加注流量200L/min • 工作温度-196~50℃ • 材质:不锈钢、铝、黄铜
第四章 LNG加气站基本模式
卸车 模式
分为泵卸车和差压卸车两种方式。 泵卸车方式: 连接槽车,将卸车软管中的空气吹到放空总管,通过监控换面 将系统调到“卸车模式”,系统自动打开压力平衡流程,储罐 和槽车压力相互平衡。 流程:加气站储罐气相→气相管路→卸车气相软管→槽车气相 口; 控制系统启动泵的预冷流程,通过槽车的LNG对泵进行预冷。 流程:槽车进液液相→潜液泵→槽车气相 泵的温度达到-110℃,系统自动(或单独的手动按钮)启动泵 和卸液流程,开始进液。 流程:槽车进液液相→潜液泵→进液管路→加气站储罐进液管 当储罐内压力高于槽车压力一定值时,可启动进液流程,上下 同时充液(打开储罐上下进液连通阀及下进液管路根部阀)。 差压卸车方式: 连接槽车,将卸车软管中的空气吹到放空总管,通过监控换面 将系统调到“卸车模式”,系统自动打开压力平衡流程,储罐 和槽车压力相互平衡。 流程:加气站储罐气相→气相管路→卸车气相软管→槽车气相 口; 打开槽车增压液相阀,给槽车增压,将槽车压力增压至超过储 罐压力0.2MPa以上 流程:槽车增压液相→加气撬汽化器→槽车增压气相; 待槽车压力增压至高于储罐0.2MPa以上压力时,打开槽车液相 出口阀,在差压作用下,LNG经由槽车液相进入储罐上进液。 流程:槽车液相→储罐上进液
空压机 - 储气罐-过滤器-干燥机 控制系统,通过压缩气体 为气动阀门提供动力。
空压机: • 排气量:0.22m³/min • 机体转速:400r/min • 电机功率:2.2KW • 机组输入比功率:11.4KW/(m³/min) • 额定排气压力:0.7MPa • 最高排气压力:0.8MPa
主要设备
01 LNG低温液体储罐 02 LNG潜液泵 03 LNG加气机
04 汽化器
05 仪表风系统
06 仪表自控系统 07 低温阀门、管道系统
第三章 主要设备及用途
LNG低温液体储罐
LNG储罐有立式和卧式两种型式: 卧式储罐安装简便,对消防 要求级别低。立式储罐对消防要求级别高,但立式储罐可以充分 利用罐体优势,用罐体自身的压力排液可减少对潜液泵的损耗。
第二章 LNG加气站简介
LNG汽车加气站是专为LNG 燃气汽车加气的专用加气站,可分成固定式加气 站、撬装式加气站、移动式加气。
分类
按储罐总容积(V)的大小可分为:一级站(120<V≤180)、二级站(60<V≤120)、三 级站(V≤60)。
容积
LNG加气站的规模设置:一般以储罐的容积和加气机的数量确定,常见的LNG储罐有: 30m3、50m3、60m3、100m3;常见的加气机配置有:单泵单机、单泵双机、双泵双机、双 泵4机等。
• 尤其注意管道设计布置有利于消除管道冷热应力。
• 优先满足工艺要求,不刻意追求横平竖直。
• 储罐根部阀、气动阀推荐采用进口品牌产品。
4
LNG加气站基本操作模式及操作规程
白家庄加气站操作系统有三个操作模式(卸车、调压、加液)和一个待机模式。如果 没有选择操作模式,则系统一直保持待机模式。所有控制阀为低温紧急切断阀,停机 时阀门关闭。
LNG储罐是双层壁真空绝热容器,内容器由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 成,外容器为碳钢,中间绝热层为膨胀珍珠岩并抽真空。这种储 罐绝热性能好,蒸发损失低,有不同型号及规格的定型产品。加 气站可以方便地增加储罐的数量以适应生产和需求的增长。
• 有效容积:30m3~100m3 • 工作压力(内容器/外容器):1.15MPa/-0.1MPa • 设计压力(内容器/外容器):1.2MPa/-0.1MPa • 设计温度(内容器/外容器):-196℃/-19~50℃ • 主体材质(内容器/外容器):0Cr18Ni9/16MnR • 设计厚度(内容器/外容器):12mm/8mm • 充满率: 92% • 日蒸发率:≤0.2%(上线值) • 绝热型式:高真空多层绝热 • 封口真空度:≤3X10-1Pa • 真空夹层漏气率:≤6X10-7 Pa.m3.s-1 • 真空夹层漏放气速率:≤6X10-6 Pa.m3.s-1
第三章 主要设备及用途
LNG加液枪
每次加注前: 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lng加液枪和枪头座内壁及阀芯周边位置 每次加注时: 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掉lng加液枪表面的霜或冰,这样可以减 少霜或冰的聚集,防止lng加液枪被冻及卡住导致插枪或拔枪困 难。 日常维护: 使用时间每达到3个月或5000次加注时:建议更换一次弹簧密封 圈,使用时间每达到6个月或10000次加注时:建议更换一次单向 阀芯组件
液体密度 420~460 kg/m3(水1000 kg/m3)
气体密度 0.717 kg/m3(1atm,2℃)
汽化潜热 510KJ/kg
甲烷含量 75~99%
气液体积比 625:1(-162℃下)
爆炸极限 5~15%

第一章 LNG特性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特性
LNG是以甲烷为主的液态混合物,泄漏后由于地面和空气 的热量传递,会生成白色蒸气云。天然气比空气轻。会在空 气中快速扩散。遇到火源着火后,火焰会扩散到氧气所及的 地方。天然气燃烧速度相对于其它可燃气体较慢,大约是 0.3m/s,燃烧的蒸气会阻止蒸气云团的进一步形成,然后形 成稳定燃烧。
第四章 LNG加气站基本模式
加液模式
储罐内LNG由低温泵抽出,由 加气机向车辆加气
卸车模式
分为泵卸车和差压卸车两种方 式。
调压模式
用来提高LNG储罐内的LNG饱和 压力和温度,使之达到需要的 状态。
待机模式
在正常待机状态下,泵的气相空间 与储罐的气相空间相通,加气机容 器的气相空间与储罐的液相空间相 通,其余回路处于关闭状态。
山西国新液化煤层气有限公司
LNG加气站基础知识培训
讲解:史奋强 部门:运行管理三部
目录 Contents
1 LNG特性 3 加气站主要设备及用途 5 设备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 7 岗位职责
2 LNG加气站简介
4 LNG加气站操作模式及
操作规程
6 应急处理
8 站场管理制度
1
LNG特性
天然气通过脱水、脱硫、bai去除杂质及重烃类du,在常压下,冷却至约-162℃时,则 由气态转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天然气(英文:Liquefied Natural Gas ),简称LNG。
干燥器 • 处理量:1.2m³/min • 输入功率:0.05KW • 工作压力:0.4-1.0MPa • 进气温度:≤40℃
第三章 主要设备及用途
PLC控制柜
仪表自控系统
变频器控制柜
仪表自控系统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统、电脑图形控制软件、数据 采集处理系统。 仪表自控系统是加气站的监视和电气控制系统,负责对加气站内 所有的设备进行监控。 PLC控制系统是整个站控系统的大脑和中枢,负责控制所有设备
• 防爆标志:Exd[ib]ibⅡBT4 • 计量准确度:1.5级 • 重复性:计量准确度的0.5 • 额定工作压力:1.6MPa • 流量范围:0~260L/min • 冲液速度:18~180L/min • 环境温度:-30℃~55℃ • 管路温度:-196℃~55℃ • 电源:24VDC/50W , • 读数最小分度值:0.01 Kg、0.01L • 计量单位:KG
LNG主要物理参数
沸点
-166~ -157℃(常压沸点:-162.15℃)
燃点
650℃
临界浮力温度 -107℃(当气态天然气温度高于-107℃时,气态天然气比空气轻,将
从泄漏处上升飘走。当气态天然气温度低于-107℃时,气态天然气比空气重,低温气态
天然气会向下积聚,与空气形成可燃性爆炸物)
热值
36000 KJ/m3~46000 KJ/m3(约合:8600~11000kcal/Nm3)

第一章 LNG特性
高压
高压特性
LNG经LNG高压柱塞泵增压、高压空温式气化器气化后, 转化为20MPa的CNG储存在储气瓶内。储气瓶属第三类压力容 器,工艺管道为压力管道,均属危险设施。
2
LNG加气站简介
LNG汽车加气站主要为LNG汽车提供清洁燃料,流程类似于普通的加油站。其主要成 分是低温液化天然气,具有安全性高、效能高、设备自重轻、经济性高、续航里程长、 环保性强等特点。
第三章 主要设备及用途
低温阀门、管道系统
真空管路:用于输送LNG,真空绝热的设计结构可有效减少液 体在输送过程中的吸热蒸发,减少LNG的损耗。 • 强调必须有两个气相管路(储罐接口),一条为BOG管线,一 条为回气管线。
•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低温管路尽量做到简化、方便维修, 尽可能地减少法兰连接。
云团内形成的压力低于5kPa,一般不会造成很大的爆炸危 险。
当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比例在5%—15%(体积百分数)范围 内就会产生爆炸。
第一章 LNG特性
低温
低温特性
LNG在标准大气压下具有极低的温度,泄漏后的初始阶段 会吸收地面和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迅速气化。但到一定地时间 后,地面被冻结。周围的空气温度在无对流的情况下会迅速 下降。此时气化速度减慢,甚至会发生部分液体来不及气化 而被防护堤拦蓄。LNG泄漏后的冷蒸气云或者来不及气化的液 体都会对人体产生低温灼烧、冻伤等危害。
第三章 主要设备及用途
LNG潜液泵
典型的潜液式LNG泵一般包括电动机、主轴、轴承、叶轮、导 流器等,部分产品还装有推力自平衡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