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商酌.(zhuó) 喷.香(pèn) 契.约(qiè) 淤.泥(yū)B.驿.路(yì) 监督.(dū) 亵.玩(xì) 草率.(shuài)C.累赘.(zhui) 修葺.(qì) 总揽.(lǎn) 德馨.(xīn)D.卸.却(xiè) 譬.如(bì) 鸿.儒(hónɡ) 恍.惚(huǎnɡ)【解析】A项,“契”应读“qì”;B项,“亵”应读“xiè”;D项,“譬”应读“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生疏陡峭颠沛流离以身作则B.简陋拖沓如失重负不耻下问C.朦胧晶莹悲天悯人鞠躬尽瘁D.妥帖循环诲人不倦自作自受【解析】“如失重负”应写为“如释重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七年级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解析】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用来形容学生不合适。

4.(青岛中考)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解析】B项中,句子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项中,句子动宾搭配不当,将“突破”改为“实现”;D项中,“防止”已包含“不再”的意思,再用“不再”属于否定词误用,去掉“不再”。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C )(2分)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6.默写。

(5分)(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3)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4)赵师秀在《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7.名著阅读。

(4分)“……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

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1)上面的文字选自凡尔纳(作者)的小说《海底两万里》。

(2)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科学性、幻想性8.(孝感中考)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

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按照要求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

(8分)【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记载,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493名,在《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属孝感),当地人都认为代父从军、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女。

【材料二】数年前,孝感女孩,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在尽心赡养父亲和继母的同时,刻苦学习。

大学毕业后,她竭尽心力,艰苦创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尽力助养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她用爱心和事业心丰富着孝道的时代内涵。

【材料三】孝感市大悟县梁龙、梁小龙兄弟俩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带着母亲来到上海,弟弟白天照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亲。

梁龙、梁小龙家庭因兄弟齐心协力践孝道、相互扶持渡难关撑起一个家而荣获“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1)解“孝”字:右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3分)“孝”就是子女尽心尽意地扶持(帮助、侍奉、赡养)老人(父母)。

(须抓住扶持、帮助、侍奉等关键词语表述。

)(2)明“孝”道:时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3分)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A小孝撑家(持家、爱家、护家),B孝是齐心协力(侍奉亲人)、互相扶持的敬老情怀(美好品德)。

(3)践“孝”行:为响应孝感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倡议,班级设计了两项“我和孝文化”实践活动主题,请开动脑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主题。

(2分)活动主题一:探寻孝感地名由来活动主题二:开展孝文化主题演讲活动主题三:采访知名孝子活动主题四:举办孝文化专题讲座二、阅读理解(43分)(一)(13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2)花之隐逸..者也(隐居避世。

文中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B.有仙则名.莫名.其妙C.濯清涟而.不妖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解析】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的;B项,出名/说出;C项,均表转折;D项,少/鲜嫩。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2.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赞美莲的形象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2分)13.两篇短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二)(13分)宗月大师老舍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

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

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

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观里。

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

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

大殿里很黑、很冷。

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

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

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

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

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

他忘了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

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

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

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

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

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

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

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

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