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司法解释+课件概要
5.对预约的履行,不能强制执行(法律不能)。 对违反预约的,被违约人可以请求赔偿。按照 《解释》第2条的精神,这种赔偿是违约责任。理 论上通常将不能缔结本约的责任称为缔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提法更好。
6.《解释》第2条使用了“要求”解除预约合同 提法。实际上,被违约人可以依据《合同法》第 94条的规定通知对方解除合同,预约也是合同, 自可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预约的内容进入本约,是容纳规则的一个表现。
2002年1月,甲乙双方签订“买卖合同”。约定:甲卖给乙皮衣480 件,于2002年8月、9月间分6次发货,每次发货80件。每次发货前依 当时行情分别签订合同。2002年11月,乙起诉甲,追究甲到期不发货 的违约责任。甲辩称,因未另行签订合同,无法发货。
当事人也可能以口头形式成立预约,法律并未对预约的形 式作限制性规定。特别是买卖合同,本身就是不要式合同。
3.预约的内容,可能包括了本约的必要条款,也 可能不包括本约全部必要条款。
4.预约分为双务预约和单务预约。双方都负担成 立本约义务的,为双务预约,一方负担成立本约 义务的,为单务预约。
例:试用买卖。
4.“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是 债权凭证,由出卖人持有。即便没有抬头(没有 记载债权人名称、姓名),仍然有独立的证明力。 例如,某甲持有某乙书写的欠货款证明,
抬头是“证明”二字,内容是:“欠货款人民币 一万元”,后边有落款。依此“证明”就可以认 定甲、乙之间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的存在。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 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 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 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释义:无权处分·买卖合同效力
1.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是无处分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处分他人财产订立的 合同。如张某将一幅国画交给李某保管,李某既未取得所有权,又未受委托 以自己的名义出卖,就以自己的名义出售给王某。李某与王某之间的买卖合 同,就是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共同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也是无权 处分行为。无权处分他人财产,是对他人财产为法律上的处分,包括以他人 的财产为标的签订买卖、赠与、租赁、抵押、质押等合同。无权处分订立的 买卖合同,是出卖他人的特定物。
预约与本约是两个合同法律关系。预约可以过渡到本约, 但这种过渡并不具有必然性。
2.预约的表现形式有认购书、订购书、意向书、意向协议、 备忘录等。但有其名不一定有其实,认购书、意向书等是 否构成预约,属于合同解释问题。如果签署认购书、意向 书等文件的当事人并不希望受“意向”的约束,只是表达 一种不受约束的愿望,那么就不是预约。如果有成立本约 的意思表示,就可构成预约。
第二条 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 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 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合同, 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对方 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要求 解除预约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 法院应予支持。
释义:预约效力·违约救济
1.预约又称为预备合同。预约是指当事人约定于将来成立 某一合同的合同。预约是以订立另一合同(本约)为内容, 即对预约的履行是成立本约。本约又称为本合同,是依照 预约成立的合同。预约与本约的概念是相连的,没有预约, 也就无所谓本约,反之亦然。
2.送货单、收货单是交货凭证,出卖人可能 持其主张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的成立。但 《解释》认为,其尚不能独立证明买卖合 同的成立,还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 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作出认 定。“其他相关证据”包括第三人证人证 言、当事人之间预约、电话录音等。
3. “结算单、发票”等是结算凭证。“结算单”通 常记载双方履行义务的情况。发票实际上是付款 凭证,买受人可能持其主张买卖合同关系的成立。 结算凭证不能独立地证明合同的成立,还要结合 其他证据。例如,甲持有乙方超市的“小票”, 再结合超市收钱开票的交易习惯,即足以证明甲、 之间存在买卖合同。
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没有记 载债权人名称,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此证明 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 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释义:买卖合同成立的证明与认定
1.合同是法律关系,可以是口头形式,也 可以是书面形式(含电子数据形式),还 可以是其他形式。合同的形式是反映法律 关系的形式,当然不以书面形式为限。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
理解与适用
主讲人:乔宏典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2】8号
(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 2012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 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
一、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第一条 当事人之间没有 书面合同,一方以 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 卖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 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 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
——甲、乙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实为买卖交易关系的预约。在本 案中,对预约的履行是签订本约。6份本约并未签订,标的未具体化, 价款未确定,乙不能追究甲不发货的违约责任。
11.常见的预约。 (1)购物卡是否为预约。 (2)试用买卖是否为预约。 (3)对合同形式的约定。
第三条 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 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 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表示要签订补充协议的,通常不是预约。
9.《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5条规定:“商品房的认购、订购、预 订等协议具备《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 同的主要内容,并且出卖人已经按照约定收受购房款的,该协议应当 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
“商品房的认购、订购、预订等协议具备《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 十六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说明预约中已经包含了本 约的必要条款,但它还是个预约。“出卖人已经按照约定收受购房款 的,该协议应当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这样规定是为了方便裁判。 从法律关系论的角度来看,房款的收受,导致进入本约法律关系。
7.将交易区分为预约和本约两个环节,可以避免 可得利益的赔偿。但刻意地区分为两个环节,效 果不一定好,帮助当事人设计合同,还是要根据 实际情况,还是要实事求是。
8.实务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成立了一项交易, 在合同中对有关联的交易作出了预约。即一份合 同包含了本交易和预约两个法律关系。这一点在 帮当事人审查合同时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