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中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集中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1、集中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热源、热力网(热网)、和热用户
2、供暖系统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
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它随着建筑物得失热量的变化而变化。

3、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 n,供暖系
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4、热负荷计算包括的内容:(1)、供暖房间失热量: a、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b、加热经门、
窗缝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称冷风渗透耗热量。

c、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额耗热量,称冷风侵入耗热量。

d、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等的耗热量。

e、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带走的热量,称通风耗热量。

f、水分蒸发耗热量。

(2)供暖房间得热量:a、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

b、热管道及其他热表面的散热量。

c、热物料的散热量。

(3)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5、散热器的计算:散热器散热面积按下式计算
F-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2)
Q-散热器的散热量(W)
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T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t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散热器连接方式修正系数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6、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特点:1、热舒适度高2、节约能源3、不占据室内地面有效空
间4、房间热稳定性好5、便于实现分户热计量6、有利于隔声和降低楼板撞击声
7、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基本原理
8、 重力循环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9、 单管系统各层水温计算
10、 膨胀水箱的作用是用来贮存热水供暖系统加热后的膨胀水量。

水箱上连有膨胀管、
溢流管、信号管、排水管及循环管路等管路。

膨胀管与供暖系统的连接点,在机械循环系统中,一般接至循环水泵吸入口处。

11、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绘制方法1、确定热水网路水压图的基准面及坐标轴。

2、选定静水压曲线的位置
3、选定回水管的动水压曲线的位置
4、选定供水管动水压曲线的位置
12、供暖热用户与热水外网的连接方式: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直接连接: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
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这种系统不需要其他能源,而是靠外网与用户
系统连接处供、回水压差工作的。

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13、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保证热用户有足够的资用压力、热水网路回水管内任何一点的压力,都应比大气压力至少高出50kp ,以免吸入空气。

14、选择循环水泵时,应注意:
1、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在水泵工作点附近应比较平缓,以便当网路水力工况发生变化时,循环水泵的扬程变化较小。

2、循环水泵的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网的设计参数相适应。

3、循环水泵的工作点应在水泵高效工作范围
4、循环水泵的台数选择,与热水供热系统所采用的供热调节方式有关。

不得少于两台
5、当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时,应绘制水泵和热网水力特性曲线,确定其工作点,进行水泵选择。

15、热水网路补水装置的选择:1.流量
主要取决于整个系统的渗漏水量。

闭式热水管网补水装置的补水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2%;事故补水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4%;对开式热水供热系统,开式热水网路补水装置的补水量,不应小于生活热水最大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泄漏量之和。

2,压力
补水压力不应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再加30~50Pa 。

当补水泵同时用于维持管网静态压力时,其压力应满足静态压力的要求
H ——热水网路补给水泵的扬程,Pa ;
H b ——热水网路补水点的压力值,Pa ;
H xs ——补给水泵吸水管路的压力损失,Pa ;
H ys ——补给水泵压出管路的压力损失,Pa ;
h ——补给水箱最低水位高出补水点的高度,m 。

3,补给水泵台数
闭式热水供热系统的补给水泵台数,不应少于两台,可不设备用泵,正常时一台工h H H H H ys xs b -++=
作,事故时两台工作;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的补给水泵不宜少于三台,其中一台备用。

16、水力失调:热水供热系统中各热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要求的流量之间的不一致性
1.一致失调:热用户的x 都大于1或都小于1。

等比失调:所有热用户的x 值都相等。

不等比失调:所有热用户的x 值不相等。

2.不一致失调:热用户的x 有的大于1有的小于1。

17、循环水泵工作点确定
(1)绘出热水网路水力特性曲线,它表示出热水网路循环水泵流量V 及其压降ΔP 之间关系.
(2)再根据水泵样本绘出水泵特性曲线。

(3) 两条曲线交点A 即为水泵的工作点,即可确定网路的总流量和总压降。

18、热水网路的水力稳定性:就是指网路中各个热用户在其它热用户流量改变时保持本身流量不变的能力。

19、提高热水网路水力稳定性主要方法:1.相对地减小网路干管的压降。

增大干管管径,即选用较小R ,特别是增大靠近热源干管管径。

2.相对地增大用户系统的压降。

减少用户管径,即选用较大R ,可采用水喷射泵、调压板等。

20、初调节:
在通常情况下,供暖系统在建成投入运行后,由于各种原因,如设计本身的问题、小区扩建、改建的问题、调整阀门等客观因素,都会使供暖用户系统的流量不能满足流量的要求,使一些用户的室温不符合设计要求,即存在水力失调现象。

热水供热系统在投入运行初期,利用预先安装的调节阀门,对各支路的流量进行合理调节。

供热系统初调节亦即流量调节。

(2)初调节的目的
将热水供热系统实际工况调整到设计工况。

室内供暖系统进行初调节的目的是使供暖建筑物内所有散热器的热量分配达到设计值,以保证各个房间都达到供暖设计室温。

(3)初调节的特征
依靠流量调节消除系统运行工况失调问题,并将各热用户的运行流量调配到理想流量(热负荷需求的流量),解决系统流量分配不均问题。

(4)初调节方式
热水供热系统初调节分为室外和室内两部分。

首先通过调节各用户入口处和网路上的调节阀门,使热水网路的水力工况满足各用户的要求,然后再进行室内系统的调节。

供热系统的初调节也可在供热系统运行期间进行
21、集中供热调节方法
(1)质调节 2SV p =∆()V f H =
(2)量调节
(3)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
(4)间歇调节
22、运行调节根据调节地点不同分为集中调节、局部调节和个体调节。

23、
24、间歇调节: 当室外温度升高时,不改变网路的循环水量和供水温度,而只减少每天供暖小时数。

25、热力站构成:热力站通常有换热器、循环水泵、补给水泵,混合水泵、除污器、给水箱、补水箱、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过滤器等设备。

有的热力站内还设有凝结水箱、凝结水泵或软化水处理设备等。

为保证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站内还须设置必要的热工检测和安全保护装置
26、供热管线的布置与敷设方式:室外供热管道的敷设分为地上敷设(架空敷设)、地沟敷设 、无沟直埋。

合理的敷设方式及定线可节省投资,保证热网安全可靠运行,施工维修方便。

h
g h g b n h g b n h g w n w n t t t t G t t t t t t t t t t Q ''1''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