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

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

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

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

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

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

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

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

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

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

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

时间过得真是飞快,转眼间,孩子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

在这一年里,孩子在黄老师、韩老师的精心指导教育下,从一个无知的玩童到能逐渐接受学习、听老师话,有一定独立思考和主见的学生。

她在学校里有过欢笑、有过哭泣、有过幸福、有过苦恼。

在班级里和同学们和睦相处,能帮助同学、热爱班级集体。

孩子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家长最大的心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学校老师的教导,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也是考验家长耐心和智慧的教育。

从孩子进入幼儿园起,幼儿园就为我们家长开设了家庭教育课堂直到现在小学里的家长学校。

经过这么多学期专家、教授成功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讲解,使我们家长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成长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出现情绪上低落期和高涨期。

为此在我的家庭教育方法里,也随着孩子心情改变、态度改变而不断改变,在磨合中寻求孩子能愉快接受的方法。

以下是我家庭教育的几个方面:一、充分参与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树立学习兴趣,做到不懂就问。

孩子入学开始,我就参与孩子的学习,参与孩子学习不等于只完成老师布置的需要家长协助的作业和家长联系册上的签名。

而是脚踏实地、全心投入到孩子的每一课程学习中,帮助孩子建立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学校学习解答。

还有写周记作文,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来说,的确难度挺大。

他们没有足够的词汇量,语句组织能力还远远不够。

针对孩子作文的语无伦次,我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孩子在周日看晚报、金报上小记者的作文,平时多看课外读物。

其次给孩子买了《好词好句好段》让孩子多记载适用文字语句。

最后,对孩子的作文进行面改,指导她写作技巧,斧正作文内容。

就这样,天天读、周周写、片片改,孩子的作文能写到一段话少修改、甚至不用修改。

说实在,我对于学科基本知识也不怎么懂,有些方面甚至一知半解。

每当对于问题我和孩子有不同解答和看法时,我倆总会发生争执,不果这样的争执是我乐意见到的。

孩子总会把问题写在纸上,第二天去请教黄老师、韩老师。

遇到这种情况黄老师都会把详细的解答和方法写回来。

对我和孩子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不要把考试分数看得太重,给孩子造成压力,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上学期,孩子的每次考试我都看得很重,比孩子还紧张,每次考试的前晚给孩子做试题,讲难题。

结果把孩子也搞得紧紧张张,考试成绩还是取不了满分。

弄得她每次考试都怕怕的,考完后神情倦丧,深怕成绩不好挨批。

从这学期起,我的观念也有了较大转变,平淡看待每次考试,把对考分的重视转到帮助孩子对做错题目的理解上来。

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拔尖,每次考试都不是最好的。

但我们没责怪孩子,也不刻意追求分数,而是分析错误原因。

几次下来发现在语文的试题中,孩子因不懂而错误的很少,主要是错在写错字或拼错写错拼音上,说明孩子对基本知识学得不深、不透,再加上粗心。

在数学的试题中主要是解题思路不广,灵活性不够。

于是,我在日常复习中把精力投入到语文抓基础、数学抓灵活思维上来。

帮助孩子建立信心,不过份看重考试分数使孩子对考试的恐惧感逐渐消失,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三、赞赏教育和错折教育相接合。

前面提过,孩子在情绪上是有低落期和高涨期。

这就决定了孩子在学习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波动。

在情绪低落期,孩子无论学什么,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相对弱些,作为家长应细心一点,随时发现孩子在这阶段的所言所想。

在这阶段以鼓励安慰为主,多赞赏、多鼓劲,帮助孩子尽快走出低落期。

在情绪高涨期,孩子反映灵敏,学习掌握快。

家长应尽量持久维持孩子这良好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家长对待孩子也不能一味地赞赏、表扬,应对孩子进行适度的错折教育。

特别是当孩子有骄傲自满或松懈情况产生的时候,尤其要实施错折教育。

孩子从小实行错折教育,对于培养坚忍不拔的心格和良好的失败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好处的。

所谓错折教育就是让孩子解除骄傲自满的心理,理解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形成奋发向上的斗劲。

四、支持孩子在学科之外,发挥自身特长和爱好。

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喜欢舞蹈,我给她参加了舞蹈培训班,自此,孩子每晚在家坚持基本功训练,当时孩子一把汗一把泪地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见了心疼都反对她练下去,我告诉孩子:你想上舞台表演就得坚持,就得吃苦。

于是我天天晚上陪她练习,二年后孩子考入了七色花艺术团,参加演出的机会多了,她的信心更足了,现在仭自觉地天天锻炼。

入学后,她的舞蹈训练并没有给她的学业带来影响,而给她带来了充沛的精力,良好的体格,矫健的身姿。

有利于学习的调节、心态的调节。

在学校里,孩子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老师给她的任务都能大胆去做,协助老师搞好班级管理,体现了优秀的一面。

所以说家长支持孩子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发挥特长对提高孩子各方面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家长的希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已的个性和特长,只要我们家长耐心摸索孩子的特点,用智慧、用时间,总会找到适合自已孩子的家庭教育。

相信我们的孩子们都是最棒的,都有美好的未来。

应孩子老师的邀请,写一篇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说实话,我并不觉得我的孩子智商很高,是因为他良好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使他有现在一些好的表现。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第一任老师,不要以为课堂就是在学校,其实,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家庭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课堂。

在我们家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孩子的培养教育。

尽管可能不够全面,但我们愿意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探讨:著名的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做人上人,不要让孩子做人下人,不要让孩子做人外人,要让离子做人中人”这“人中人”就是“平常人”。

就是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心理健康的人。

如果不重视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素质,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管,那么培养出来的就可能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不管他有多么高的学识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甚至还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

所以我们认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要,这是决定其将来是否能成才的关键。

先让孩子学会做人。

平时很注意孩子的言行,如有不良举止,比如说谎、不尊重师长、自私任性、骄傲自满等等,及时的引导、教育。

另外利用各种机会向孩子讲述做人的道理。

总之贯穿孩子的一日生活。

其次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

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

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

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

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做作业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疑难问题时,和她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甚至鼓励她多方位的、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

我会认真仔细地让他向我倾诉烦恼的原因,然后总有一句话:“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爸爸相信你。

”孩子需要鼓励、夸奖。

“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

但要注意恰如其分的夸奖。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自信最初的来源是一次次的成功。

对于父母来说,拥有出色的儿女,是我们温饱渴望的最大快乐。

但孩子们的成功与否,不能以成人社会的标准来衡量。

比如:孩子考了100分,孩子亲手搭成一座模型,孩子种的树开花了,会背一篇课文,学会了打羽毛球……这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们看来,却是可喜的成绩,还因为每天有苦干个“小小”成功,孩子们才会有所收获,将来才会有“大”成功,“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河”让孩子们在无数“成功”中品尝喜悦、兴奋的滋味,“成功”的快乐是孩子成长的有效催化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