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风量空调系统应用手册

变风量空调系统应用手册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定风量空调系统各个分区情况
单个温度传感器
感觉 很好
这里很闷 很热 这里 很冷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调节原理
我们再来看一看变风量空调系统
排风
回风
新风
送风机 一次风 冷盘管 变速 驱动器
变风量 末端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变风量末端类型
第二步:就选择的变风量末端类型选择合适的型号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变风量末端类型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应用范围
3. 具有统一的回风系统
分区一
分区二
分区三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回风管 排风机 送风机 送风管
集中空调箱
变风量 末端
温控器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一般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常用的变风量末端类型有: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外区
如果外区热损失大于430w/m,则需要配置独立的外区加热系统。
单冷变风量末端 独立供热系统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外区
如果外区热损失小于430w/m,则不需要配置独立的外区加热系统 ,可以直接采用变风量末端供热。

风机并联型变风量末端 风机串联型变风量末端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风机并联型变风量末端
风机并联型末端的风机和来自空调箱的一次风处于相对并联的位置
吊顶回风 盘管 吊顶回风 一次风 风机 下游阻力 一次风
末端风机
一次 风阀
送风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温控器
送风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调节原理

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量计算公式-设计负荷
11,724 W
送风量
= 1,210 × (23.9°C – 12.8°C)
=
0.87 m3/s

变风量空调系统送分量计算公式-部分负荷 5,862 W 送风量 = 1,210 × (23.9°C – 12.8°C)
定风量空调系统调节原理

定风量空调系统送风量计算公式-设计负荷
11,724 W
送风量
= 1,210 × (23.9°C – 12.8°C)
=
0.87 m3/s

定风量空调系统送分量计算公式-部分负荷 5,862 W 送风量 = 1,210 × (23.9°C – 18.3°C)
=
0.87 m3/s
变风量空调系统分区 变风量末端选型 变风量空调系统风管设计 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温度设计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
前期设计工作

变风量空调系统多方案模拟分析 变风量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变风量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串联型与并联型变风量末端比较:
并联型
风机运行 运行规律 风机启动 末端风机选型 一次风阀选型 间歇运行 供冷:定送风温度,变风量 供热:变送风温度,定风量 根据室内温度控制,不和空调箱风机 连锁 按照供热负荷进行设计 40-60%一次风量 按照供冷一次风量选型
串联型
连续运行 供冷供热均为定 按照供冷一次风量选型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风机并联型变风量末端-调节方式
100%
加热
温度 最大一次风量
% 送风量
吊顶回风
最小一次风量
一次风
室内负荷
设计冷负荷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0% 设计热负荷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风机串联型变风量末端
风机并联型末端的风机和来自空调箱的一次风处于相对串联的位置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内区
在一些通风要求较高而负荷变化情况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带 再热的变风量末端或风机动力型末端来避免出现局部过冷的情况。
带再热的变风量末端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
变风量末端选型
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不同变风量末端类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 变风量末端,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送风管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变风量空调系统示意
空调箱 新风 [32.2°C] 一次送风 [12.8°C]
变频器 排风
回风
[26.7°C]
单风道变风量末端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
前期设计工作

按照需要设置的变风量末端
按照需要设置的室内温控器 这里很 舒适
这里 环境很好 很满意 很好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优点
3. 系统布置灵活,易于改建、扩建和与二次装修配合
4. 是全空气系统,不会出现冷凝水污染吊顶的危险 5. 设备可靠,维护工作量少。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末端-再热调节方式
100% 热水盘管 启动 加热 温度
最大一次风量
% 室内风量
最小供热风量 最小供冷风量
一次风
0% 设计室内热负荷 室内负荷 设计冷负荷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
另一种类型的变风量末端在设备内部有一个风机,引入吊顶回风, 根据变风量末端风机和来自空调箱的一次风的相对位置以及设备应 用场合不同,风机动力型末端可以分为:
单风道变风量末端 风机动力型变风量末端

风机并联型变风量末端 风机串联型变风量末端
紧凑型变风量末端

风机并联型变风量末端 风机串联型变风量末端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单风道变风量末端-单冷型
一次风
送风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条缝形散流器
变风量空调系统一般会采用条缝型散流器,利用贴附效应送风。送 风气流能够比较好的贴附在吊顶空间,形成良好的掺混效果,在到 达室内空调区域后,达到室内平均温度。
条缝型风口 送风 贴附效应 [12.8°C] 室内空气 [1.5 m]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单风道变风量末端-单冷型风量调节方式
100% % 送风量比例 远端热源 最大一次风量 温度
加热
最小一次风量
一次风
设计负荷 设计冷负荷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0% 设计热负荷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末端再热
一次风
末端 再热盘管
送风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入口静压要求
噪声
入口静压要求高,空调箱风机克服下 游阻力
供冷工况噪声很低,供热工况风机间 歇运行,背景噪声变化较频繁
入口静压要求低,空调箱风机 只克服末端一次风阀阻力
背景噪声绝对值稍高,但是噪 声恒定,不易被觉察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变风量末端控制器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设计
变风量空调系统分区
一般典型的建筑物分为内区和外区。

外区 在很多气候下,外区在夏季需要供冷,而在冬季则需要供热来克服 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

内区
一般情况下,在正常工作模式下,内区需要全年供冷来处理灯光设 备和人员等热负荷。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一次风 吊顶回风 一次 风阀
末端风机
盘管 下游阻力 风机
送风 吊顶回风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一次风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组成
风机串联型变风量末端-调节方式
100%
最大一次风量
加热
% 送风量
制冷
吊顶回风
最小一次风量
一次风
0%
设计热负荷 室内负荷 设计冷负荷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变风量空调系统介绍

什么是变风量空调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主要优点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应用范围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定风量空调系统调节原理

为了说明,我们先说明定风量空调系统
送风机 送风
冷却盘管
新风
温控器
回风
空调空间
© 2003 American Standard Inc.
压力相关 室内温度传感器直接控制一次风阀开度,末端一次风量受风管上游 静压影响,风管静压变化会带来送风量变化。

压力无关 室内温度传感器直接控制一次风量,末端一次风量不受风管上游静 压影响,风管静压变化不会带来送风量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