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一第1讲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奠基)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一第1讲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奠基)

1 2 3 4 变式训练
4.(2016·课标全国Ⅲ,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
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
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1 2 3 4 变式训练
认知深化
商周政治文明的传承 (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①从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个人独裁专制” 趋势。 ②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从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礼乐制度”再到秦朝“焚书坑儒” 为代表的思想控制。 (2)西周出现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当时出现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例如:“惟王子子孙 孙永保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人无于水 监,当于民监”。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不能体现宗法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变成名 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项 正确; 分封制确实有利于疆土的开拓,但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 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三、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1.西周时期:文化上“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商 周时期,敬祖重德的文化为儒家学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商代,汉字的完整体系形 成,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2.春秋战国时期 (1)思想: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 始人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 墨、道、法等学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 的星表。 (3)文学艺术: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期的楚辞是 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1.(2019·课标全国Ⅰ,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 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解析 由“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到“西周产生了11 代12位王”, 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可以得出由商朝多为 兄终弟及到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可知B项正确。
2.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
(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
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周王把子弟分封到河南、山东、北京等地,这推动了周文化 的传播并使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故A项正确。 周不存在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 当时,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未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世袭特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解析 根据“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当时人们重视历 史的传承,故选择B项。 “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不能证明西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度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 2 3 4 变式训练
√C.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点拨 在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 仍有相当大的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西周并未形成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二、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
1.农业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春 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商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从上而下的等级制,故C项 正确; 题目中并未涉及等级制度的加强,故D项错误。
考向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真题感悟
1.(2019·课标全国Ⅱ,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 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解析 “网开三面”反映了商汤的“仁德”思想,商汤因此获诸侯拥护,故A项正确。 题干材料意在说明商汤成功的原因,“经济”“生态”不符合其主旨;夏桀的暴虐, 商汤的仁德导致了“夏商更替”,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 2 3 4 变式训练
3.(2017·课标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1 2 3 4 变式训练
解析 D对:战国后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增强,并且在地方实行县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因此材料中秦国能够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因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而不是公田制度完善, A项错误。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普及的说法与史实不 符,B项错误。 秦朝建立后,在全国修建驰道等,战国时期秦国并未实现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C 项错误。
[易错练2] 分辨不清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2019·济南高三期末,1)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
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
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点拨 诸子百家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百家争鸣表面上体现在思想领域,而实质是 对治国方略的争议。
返回

考向命题研析
考向一 商周政治和文明传承
真题感悟
命题语言 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 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 同最深层的基础。西周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作出了贡献。全国卷高考多次从“文 化认同”的视角来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例如下面的第3、4题。
考向押题
预测1 (隐性热点)从国家治理角度考查先秦政治制度 (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调研,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 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 “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 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易错练3] 百家争鸣的实质
(2019·黑龙江哈三中10月模拟,2)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
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分化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
都期望“以其学易天下”,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了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
B.诸子百家相互诘难
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 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点拨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载和描述。不同时代史料的挖掘占有状况、叙述主体 的学术修为及学术素养,都会影响历史叙述的真实性。本题中关于牛耕技术的记载 出现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历史叙述中,究竟哪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我们只能承认这 种差异性的存在并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得出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认知:我国牛 耕技术历史久远。
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 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从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雏形出现;郡县制出现。
[易错练1] 西周是否形成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周初建立了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 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 直到士,都是如此”。这反映了分封制下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等级森严的制度特征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奠基)
通史概览
内容索引
壹 主干知识排查 贰 考向命题研析 叁 大题高分导练——25分大题导练1

主干知识排查
一、政治: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