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历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历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编-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钠及其化合物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气体B 为纯净物,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1)组成A 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_,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固体A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气体E 与甲醛在一定条件可生成乌洛托品(学名:六亚甲基四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乌洛托品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答案】Ca 、H 、N 2Ca HN 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 34NH 6HCHO +→(或6124C H N )26H O +【解析】【分析】 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说明溶液C 中含有Ca 元素,可知沉淀F 为CaCO 3,4.0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4.00g=0.04mol 100g/mol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固体A 中含有Ca 元素,其质量为0.04mol×40g/mol=1.60g ;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气体E 为NH 3,所以溶液D 中含有NH 4+,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C 中含有N 元素,固体A 中含有N 元素;气体B 为纯净物,其物质的量为0.448L=0.02mol 22.4L/mol ,固体A 中Ca 元素的质量为1.60g ,则其他元素为1.90g-1.60g=0.30g ,可先假设E 为一种常见的气体,若该气体为NO 、NO 2、O 2,则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O ,而0.02mol NO 或NO 2或O 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均大于0.30g ,故不合理,若该气体为H 2,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H ,则符合题意,同时可以参考CaH 2与水的归中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固体A 中的三种元素为:Ca 、N 、H ;Ca 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已知固体A 中Ca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质量为1.60g ,N 元素的和H 元素质量为0.04g 共0.30g ,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据此可推测A 的化学式可能为Ca 4N 2H 2,化为最简整数比为2Ca HN ;(2)根据产物可知A 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中含有NH 4+,H 2,Ca 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3)气体E 为为NH 3,甲醛为HCHO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34NH 6HCHO +→(或6124C H N )26H O +。

2.生氢材料甲由X 、Y 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为确定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称取1.2g 甲固体与一定量的水蒸气刚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 可燃性单质气体乙,同时得到2g 化合物丙。

②用0.05mol 甲与0.8g 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 丙。

请回答:(1)乙的分子式____。

(2)写出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丙中的阴离子_____。

【答案】H 2 2NaH+O 2点燃2NaOH 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 -的存在【解析】【分析】由0.05mol 甲与0.8g 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 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 ,则M (甲)= 1.2g 0.05mol=24g/mol ,根据甲由X 、Y 两种元素组成,甲是生氢材料,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 ,NaH 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 2O(g)=H 2↑+NaOH ,符合题意,则乙为H 2,丙为NaOH ,据此分析。

【详解】由0.05mol 甲与0.8g 氧气恰好发生化合反应,得到2g 丙,得甲的质量为:2g-0.8g=1.2g ,则M (甲)= 1.2g 0.05mol=24g/mol ,根据甲由X 、Y 两种元素组成,甲是生氢材料,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得符合条件的化合物为NaH ,NaH 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 2O(g)=H 2↑+NaOH ,符合题意,则乙为H 2,丙为NaOH ;(1)乙的分子式为H 2;(2)甲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O 2点燃2NaOH ;(3)丙中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检验氢氧根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丙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有OH-的存在。

3.A、B、C、D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1)若A是黄色固体,B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①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② 写出D的浓溶液所具有的特殊性质________________(两种即可)。

(2)若此反应流程能解释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A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b.B、C均为酸性氧化物c.流程中的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d.可用D与金属反应制取氢气(3)若A、B、C、D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为淡黄色固体,A在加热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C,则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若A是化合物,且此流程表示工业制硝酸的物质转化关系,则A→B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任填两个) ac2Na2O2+2H2O=4NaOH+O2↑ 4NH3+5O24NO+6H2O【解析】【详解】(1)若A是黄色固体,B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B为SO2,则判断A为S,D为硫酸,C为SO3。

①A为硫元素原子,硫元素为16号元素,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6,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D是硫酸,浓硫酸具有的特殊性质为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2)若此反应流程能解释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则A为N2,D为HNO3,B为NO,C为NO2,则a.A是N2,分子内含N≡N键,该化学键的键能较大,断裂需要很高的能量,因此化学性质较为稳定,a正确;b.B、C分别是NO、NO2,二者都是不成盐氧化物,b错误;c.流程中的反应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D是HNO3,硝酸与金属反应通常不生成氢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c;(3)若A、B、C、D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为淡黄色固体,A在加热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C,A为Na,D为NaOH,B为Na2O,C为Na2O2,则C→D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4)A是化合物,且此流程表示工业制硝酸的物质转化关系,则A为NH3,E为O2,B为NO,C为NO2,D为硝酸,A→B的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4.下图所示的是一些常见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被略去。

已知X、Y、Z是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单质,X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D、E是常见气态非金属单质,其中D呈黄绿色。

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F的稀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 I露置于空气中,颜色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与C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uCl2 4Fe(OH)2+O2+2H2O=4Fe(OH)3 2Al+2OH-+2H 2O=2AlO+3H2↑【解析】X、Y、Z是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单质,X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则X 为Al;D、E是常见气态非金属单质,其中D呈黄绿色,则D为Cl2,与Y反应得到F,且F 的稀溶液呈蓝色,含有Cu2+,则Y为Cu、F为CuCl2,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含有钠元素,A与B在电解条件下得到C、D(氯气)、E,可推知A为NaCl、C为NaOH、E为H2,由转化关系可知,G为HCl,与金属Z反应得到H、H能被氯气氧化得到J,金属Z为变价金属,可推知Z为Fe,故H为FeCl2,J为FeCl3,(2)中I露置于空气中,颜色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则I为Fe(OH)2。

(1)C为NaOH,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F为CuCl2,故答案为:CuCl2;(3)I露置于空气中,颜色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4)X与C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5.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A、B、C、D、E,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 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2)若E是有臭鸡蛋气味,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等式表示E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且E与A相同,则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A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那么化合物D是_____________。

【答案】 H++H 2O+AlO2- Al(OH)3Al3++3OH-c(Na+)+c(H+)=2c(S2-)+c(HS-)+c(OH-) Mg(OH)2【解析】【分析】(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可能为NaOH,则C可为Na2O2(或NaH),生成气体为O2或H2;(2)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有溶于强碱的化合物,应为Al(OH)3,E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E 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结合转化关系分析可知C应为H2S;(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C应为NO2,则D为HNO3,E为NO,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4)若A是一种单质,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气体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E为NH3,A为Mg,B为氮气,生成的C为Mg2N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