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
【素材回放】
2020年4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据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介绍,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目前已经正式立项。
不过,他并未透露中国火星探测项目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表。
新华社此前曾报道称,我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
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对火
星进行着陆巡视探测工作。
许达哲表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
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工程
全面启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全面启动、嫦娥五
号进入决战阶段,北斗导航系统加速全球组网。
无毒无污染大推力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新一代
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将发射对接。
高分三号卫星、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以及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空间科学新型卫星将实施发射。
【素材解读】
遨游宇宙空间,是人类的梦想。
进入航天时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天文观察和探索外星生命,而是开始有计划地了解外星生存空间,为人类开辟新的疆土。
中国决定“飞往”火星,不但意味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准备为我们开辟新的疆土,更意味着中国决心摆脱实用第一的传统形象,着手填补某些尖端科技领域的研究空白,为空间科学和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积蓄更强后劲。
我们的科学家把原来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遥不可及的东西实现了,然后让它变成生活中的平常物事,然后又开启新的梦想。
要想进步必须成为梦想的追随者,一个人没什么都不怕,就怕没梦想。
一个民族什么都不可怕,就怕她有梦想。
人类一旦有了梦想,连上帝都拿他没办法了。
【适用话题】
科技梦想追随期待引领者
【素材锐评】
公布“火星计划”拉开中国深空探索大幕
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并计划一步实现绕火的探测和着陆的巡视。
这是中国首次宣布火星探测计划和时间表。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若依照计划,这将是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经典案例,而不久的将来,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景象也可期,这也让中国的航天迷尤感兴奋。
近段时间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航天大国动作频仍,不断有新的太空探索成果公诸于世,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航天实力的比照式思考。
此时此刻,官方披露决心登陆火星的消息,无疑令人振奋,这对中国科技实力提升和国际太空探索合作,也大有裨益。
说起“火星”,很多人会想到《火星救援》中“种土豆”等情景,以及“火星是地球姐妹”的说法。
虽然火星探索能够带来的实用价值,没法同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近地球太空探索项目相提并论,但其对天文学、理论物理等科学领域的前沿推动作用不可小觑。
其强大的技术引领作用,带来的是更加丰厚的长远回报。
火星探索对整个人类发展的推动意义,也将改变国际上对中国航天“实用第一”的固有印象,有助于展现中国作为航空大国的责任担当。
深空探索的价值,除了人们熟知的探寻未知生命、俯瞰地球生存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众所周知,美国、俄罗斯在火星探测领域已经过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虽然它们都经历了无数次惨痛失败,但这些探索稳固了其世界超一流太空大国的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欧洲、印度等都同时在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索领域不断发力。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已经实现了很多核心技术的突破,其中不少技术已接近甚至超过美、俄水平,部分技术成果已开始引领国际发展潮流。
可以乐观预计,随着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的不断发力,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强者指日可待。
正在努力实现华丽转身的中国,目前在尖端科技研究领域本就有着超乎寻常的旺盛需求,而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索取得的技术突破,还会反哺中国其他领域,助推中国制造业实现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这同样令人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