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及翻译 文档

浅论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及翻译 文档

浅论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及翻译
1 引言
科技文体的特点是用词准确、语言简练、表达客观、条理清晰、内容确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行文习惯、修辞方式、词语搭配、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就要注意两种语言的特点,对待不同的语言文字根据语境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在众多翻译方法中,名词化(Nominalization)就是翻译工作者应当注意的重要方法之一。

名词化现象是正式语体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名词化结构使用的频率越高,文体的正式程度就越高(肖建安,王志军,2001),
这也成为许多科技类文章晦涩难懂难翻译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做好名词化的翻译可以体现科技文体严谨、准确的特点,好的名词化的翻译也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2 名词化的定义与分类
根据《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哈特曼等,1980)上的定义,名
词化(Nominalization)是指:(1)用添加适当的派生词的办法把
其他某词类的词构成名词的过程和结果,如happiness, permission; (2)用名词短语代替动词结构或从句的过程。

Halliday把名词化结构称为一种语法隐喻(grammatical
,而把相对应的非隐喻性的表达形式,即相对的动词metaphor).
或形容词表达形式,称为“一致式”(congruent form)。

隐喻是指其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相互作用,把喻体的联想含义(associated implications)投射到本体上,产生出隐喻意义。

语法隐喻就指由一个常见的语法形式(即一致式)所表达的意义转换为另一种语法形式(即隐喻式)来表达。

名词化,作为一种语法隐喻,就是把过程和属性隐喻为事物,通过名词或名词词组的方式表现出来。

名词化在科技文体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科技文体的翻译中就应当根据两种语言(源语言和目标语)的特点做出适当的处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特点,在保证科技文本身的特点的同时,更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名词化可以是一种语言内部语言组织的处理方式,在翻译当中涉及两种语言时,同样也有名词化和名词化还原的问题。

以下将从英汉翻译的方向来探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名词化现象极其对策。

3 翻译理论及英汉用词特点比较
Gentzler(1993) 强调了翻译的三个标准:忠实(faithfulness)、流畅(fluency)和条理清晰(orderly arrangement, 即有逻辑性,logic)。

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什么样的文体,这三条标准都值得翻译工作者考虑。

根据Nida(1969)的翻译理论,翻译就是把源语言进行解码、分析、并把信息重组成目标语的过程。

在对待名词化的翻译时,Nida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根据名词化的特点,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可
以把其进行分解和分析,用动词或形容词等词性替代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以帮助理解和翻译成中文。

要获得成功的翻译,我们就应首先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中,名词化的现象并不是对等的。

首先,英语的句式结构特点是从属性的(hypotactic),句子结构严谨,较多地
强调从句的内部句法结构和从句间的联系,而汉语的句式特点是并列式的(paratactic),句子结构相对较松散,更多地强调句子
各成分间的语意关系,因此可能出现零主语等现象,这在英语中是很少见的(除非在祈使句这样的特殊句型中)。

正因如此,名
词化在英语中要比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多,在汉语中,可以直接用动词或形容词来表达。

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就应当特别注意名词向非名词的转化,如向动词或形容词的转化。

4 英汉翻译中的名词化现象及翻译案例分析
4.1 从词汇角度解决问题
在面对科技英语时,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很多晦涩难懂的词汇,而英语词汇量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派生词的存在。

同一个词根可以派生出数个甚至数十个词,涵盖了各种词性,名词化可以是动
词或形容词派生出来的,而且同一个词经常有不止一个派生名词,如vary就可以派生出variety、variation、variability、varying等多个名词。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其词根,再多再复杂的词汇我们也都能迎刃而解。

我们以下列一段英文为例:(1)Some scientists working on the question of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myself among them, have attempted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advanced technical civilizations---defined operationally as societies capable of radio astronomy---in the Milky Way Galaxy. Such estimates are little better than guesses. They require assigning numerical values to quantities such as the numbers and ages of stars; the abundance of planetary systems and the likelihood of the origin of life, which we know less well;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evolution of intelligent life and the lifetime of technical civilizations, about which we know very little indeed.
这是一段比较简单的科技英文,但是如果其中的几个名词化的词组没有搞清楚意思的化,也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阻碍。

这段英文中的斜体部分名词分别由形容词intelligent、动词civilize、形容词likely和动词evolve名词化而来的,知道它们的来源,就不难搞清楚名词化后的意思了。

但只是理解意思还是不够的,还得对它们的来源加以区分,因为不同来源的抽象名词在语义上是有差异的。

在语义上,来源于动词的抽象名词一般指动作或行为,也可称为“动作名词”;来
源于形容词的抽象名词则指品质(性质)或状态,也可称为“表语性名词”。

例如下面一段句话中:
(2)This experiment is an absolute necessity in
determining the best processing route.
参考译文:对确定最佳工艺路线而言,这次实验是绝对必要的。

原来句子中的necessity是由形容词necessary名词化而来的,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汉语组织语言的需要把它还原成
形容词为“必要的”,而是不名词“必要”或“必要性”。

4.2 从句子结构入手简化源语言
由于科技文体的特殊性,在词汇和句子结构上都要比一般文体要复杂,这便给翻译带来了困难。

在翻译之前,我们可以以Halliday的语法隐喻观点为指导,用Nida的翻译模式为具体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把复杂的句子结构及词汇还原成“一致式”,即用其相对应的动词或形容词表达的形式。

简单来说,
就是把复杂句子简单化。

例如:
参考译文:尽管扩展我们的感觉和探索抽象世界充满了魅力,许多研究人员仍将医学视为触觉学近期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

在句中,fascination放在介词despite的后面,是动词fascinate名词化后的形式,比动词fascinate更正式,更适合于英文科技文体。

但是,如果把它直接译成汉语中的名词,就很难找到对等的译文,即使勉强翻译出来,也会显得很生硬,很难为中文读者所接受。

但是我们可以对fascination进行分析,我是“扩展我们的感觉和探索抽象世界”使“许多研们可以发现,
究人员”着迷,对他们来说“充满了魅力”,我们就可以把这个
名词转换成汉语中的动补短语。

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汉语的习惯做出以上参考译文中翻译了。

又如:
(4)It will be possible to send a hologram of an ancient relic for distant examination…
参考译文:将来,可把古代文物的全息照片寄到远处检验……
在这个句子中,examination的词根是动词examine, 被形容
词distant修饰,如果直译的话,for distant examination就会被直译成“为了远处的检验”,这显然不符合汉语的习惯。


们可以把它还原成动词形式,那么原来的句子就可以改成It will be possible to send a hologram of an ancient relic to a distant place to be examined (by scientists/experts),
从而得到参考译文中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翻译了。

5 结语
科技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名词化现象,要做好科技英语的翻译,名词化就应当是翻译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要了解其特点,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到最佳的翻译途径。

本文结合了Nida的翻译
模式和科技英语的特点,并将之应用于科技英语的翻译,以期能更好地帮助解读和翻译此类文章,提高把科技英语向汉语转换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