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事请求受偿顺序分析之两种算法

海事请求受偿顺序分析之两种算法

海事请求受偿顺序分析
第一航次:人身伤亡【1】船舶吨税【2】海难救助【3】侵权【4】
第二航次:人身伤亡【5】船舶吨税【6】海难救助【7】侵权【8】
按照船舶优先权受偿顺序为:7、5、6、3、1、2、8+4
其中限制性海事请求:5、1、8、4
非限制性海事请求:7、6、3、2
拍卖款只够7、5、6
在船舶优先权的标的船舶拍卖的价款不足以赔偿所有海事请求权人损失的情况下,按船舶优先权制度规定,排列受偿顺序如上述。

上课讨论的分法新解:
将【5】按船舶优先权可分得的赔偿金按责任限制制度规定分配给受限制的海事请求。

(一)按照船舶优先权制度规定,【3】【2】无法获赔,同时作为一种担保的船舶优先权亦丧失,只能作为一般债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

(二)对于获得赔偿的【5】,由于其是限制性海事请求,并且,按照船舶优先权和责任限制制度【5】可获赔款不同,此时应按照责任限制制度处理。

在责任限制制度中,【5】【1】是人身伤亡赔偿【8】【4】财产损失赔偿,
新观点:若剩余款项不多于人身伤亡责任限额是,仅用于【5】【1】的赔偿,不考虑【8】【4】。

原因是,根据《海商法》第210条第三、四款,可以看出,责任限制制度中也是存在固有的先后顺序的,应先进行人身伤亡的赔偿,后进行财产损失的赔偿。

所以,先进行针对【5】【1】责任限额的赔偿,若不够,【5】【1】按照相互比例赔偿,之后各权利人仍有权向船东索赔责任限额之内的不足额赔偿。

若多于【5】【1】的限额,但少于人身伤亡的损失时,先赔偿人身伤亡限额和其可以在财产限额中按比例分得的部分;若还有剩余,则进行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设施的损害赔偿请求(本例子中不含此项);若还有剩余,则按比例分给【8】【4】各财产损失方。

责任限制制度中,责任限额之内没有得到足额赔偿的,可以继续向船东追偿。

合理性:在船舶优先权制度和责任限制制度中,均有对人身伤亡的优先受偿原则,符合保护人身伤亡受害者的立场。

问题:按顺位赔偿时,【5】是否应该先按全部损失算,之后再进行责任限制的计算,这样是否损害【3】的利益?
分法2:先根据责任限制制度计算出【5】【1】【8】【4】分别应该获得的赔偿金额,然后根据船舶优先权顺序排序(顺序同上),分配价款。

原因:船舶优先权和责任限制是有交叉点的,有些权利如人身伤亡的赔偿,既是船舶优先权担保的权利,又是限制性海事请求,根据公约和海商法的规定,可看出,责任限制优先使用,所以,我认为直接按照限制后的赔偿额度按优先顺序赔偿更加合理。

并且,责任限制制度是公开的制度,若在优先顺序下先对【5】进行按照实际损
失赔偿,而导致【3】无法获赔,是损害【3】利益的行为,公认【5】是法定受责任限制的,不应该按全部损失在【3】之前受偿。

所以,我认为,之间按照责任限制之后的金额顺位受偿更合理。

同时保护了限制性和非限制性海事请求权人的利益,又体现了责任限制制度优先适用的原则。

并且,责任限制的各项也不能简单的按照四分之一(或多或少)计算,而是先进行人身伤亡的赔偿,再进行财产损失按比例受偿。

原因同上“新观点”中所述。

胡老师,您好!
通过和李源,赵子云的讨论,我们三个都认为步骤是:
1,按照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计算出每个受限制的海事请求应该得到的赔偿金额。

∙在计算过程中,是以事故为单位限制的。

2,按照船舶优先权规定的受偿顺序排列海事请求,依次受偿。

∙在排序中,按事故进行责任限制并不影响优先顺序,所以顺序还是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
∙在按顺位依次受偿是,每个限制性海事请求人的得到的都只是计算好的限额。

3,在拍卖价款不足赔偿全部请求人时,未得到足额赔偿的可以要求责任人清偿债务。

∙船舶优先权的消灭,只是担保的消灭,权利仍然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