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追寻高雅生活情趣

14追寻高雅生活情趣

14、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一、生活处处有情趣内容标准一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高雅情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情趣高雅、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能力:分清情趣的雅与俗,提高独立思考、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情趣有雅俗之分,了解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分析“生活处处有情趣”是第六单元第十四课第一个项目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辨别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明确不同的情趣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作用,体会高雅情趣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

第一个层次“情趣有雅俗之分”,介绍了生活中的不同情趣——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情趣是多种多样的,有高雅情趣,也有庸俗情趣。

并从高雅情趣的外在表现和内涵分析了什么是高雅情趣。

健康、科学、文明、向上是高雅情趣的四方面特征,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较好的内在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是其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反映。

与高雅情趣相反,庸俗情趣则是不符合健康、科学、文明、向上要求的情趣,对人的危害很大。

分清情趣的雅与俗对初一的学生认知水平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因此,这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第二个层次“要培养高雅情趣”,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了高雅情趣的作用。

一是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是高雅情趣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

三是高雅情趣有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学生只有明确高雅情趣的积极作用,才能为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奠定理论基础,因此这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活动材料;了解自己,观察他人的生活情趣。

教师准备:了解班级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生活情趣的认识和做法,以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的漫画、典型事例、VCD《高山流水》,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情景研讨:展示三组图片,大意是:(1)体现自然之美,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带给我们无限的怡情雅趣。

(2)体现人们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和幸福。

(3)体现工作、学习之余的休闲、娱乐活动等,充实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积极思考,得出结论)教师: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美好的事物,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由此可见,生活处处有情趣。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问题。

环节二:合作探究、课堂互动1. 学生参与、体验情趣让学生展示一些表现自己以及家人、同学、朋友生活情趣的照片。

结合照片情景,谈感受,话情趣。

(引导学生对上面的情景进行分析。

目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处处有情趣)2. 漫画赏析想一想:上述漫画反映了这些同学什么样的情趣?(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情境进行分析)学生回答:高雅情趣。

教师归纳:情趣是多种多样的,有高雅情趣,也有庸俗情趣。

不同的情趣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作用。

3. 思维变迁、感悟情趣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材料一:毛泽东的一生充满高尚、雅致、健康、丰富的生活情趣。

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哲学家、书法家和诗人。

同时,他还喜欢爬山和游泳。

1956年,他畅游长江后,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了“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著名诗句。

他在这首词中,描绘了一幅畅游长江的壮丽图画,抒发了他与风浪搏斗的舒畅情怀,显示了他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气魄。

材料二:有位青年职工,工作之余觉得无所事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了电脑的多种功能,便买了一台电脑,并逐步学会了操作电脑,越来越觉得电脑奥妙无穷。

他不仅上网浏览重大新闻和文章,学习有关知识,还通过互联网,在全国各地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电脑,他获得了知识、友谊、欢乐、信心和力量。

材料三:泉城济南有一位退休职工,他热爱济南的泉水,骑着自行车,背着相机,不畏千辛万苦,寻访名泉,历时百余日,行程千余里,拍摄了130多处泉池。

他为某些泉水遭到破坏感到忧虑,提出了数条保护治理泉水的合理化建议,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称赞。

材料四:我军著名将领左齐将军,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坚持记日记,先后出版了《红军日记》、回忆录《戎马春秋》、诗文集《步履》等。

抗日战争中,他身负重伤,经白求恩大夫做手术,截断右臂保住了生命。

右臂截肢后,他练习左手写字,并练习书法,其作品多次在博物馆展出。

被誉为“独臂将军书法家”。

思考:什么样的情趣才是高雅的?讨论:高雅情趣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共同完成)教师引导总结:毛泽东对游泳的爱好,体现了他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青年职工利用电脑学习、交友、娱乐、融入生活,这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情趣;退休职工以泉为趣,既增强了体质,磨炼了意志,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又为济南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情趣;左齐将军的人生历程,表现了这位独臂将军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教师归纳: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

它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4. 观察与思考说一说:漫画中体现的情趣高雅吗?这样的情趣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分析讨论、回答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情趣有雅俗之分。

生活中的情趣并非都是高雅情趣,与高雅情趣相反的是庸俗情趣。

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它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

5. 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学习教材相关链接。

(2)交流:青少年“吸烟、酗酒、迷恋网络游戏”等危害。

(3)体会:青少年必须自觉摒弃庸俗情趣。

教师:仅仅停留在能够区分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自觉摒弃庸俗情趣是远远不够的,要培养高雅情趣。

6. 阅读感悟英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萧伯纳,活了94岁,直到晚年还精力旺盛地从事创作。

萧伯纳的性格豁达而富有幽默感,精神生活非常丰富,充满高雅情趣。

他不吸烟,不喝酒,连茶和咖啡也不喝,常以粗面包和蔬菜为主食;同时,他坚持体育锻炼,坚持洗冷水浴、游泳、长跑和散步;他还喜欢骑马、骑自行车、打拳。

到了晚年,他极喜爱日光浴,成了一个热烈的太阳崇拜者。

谈一谈:高雅情趣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引导学生对上面的情境进行分析,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教师总结:高雅情趣能使人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使人修身养性,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有益于身心健康。

7. 身边事例初二学生小玫心灵手巧,她喜欢收集树叶标本,现在她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两大盒子树叶标本。

这些标本形态各异、色彩斑斓。

每次翻看,小玫都感到心情舒畅,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

说一说:小玫的情趣对她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回答: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

教师: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8. 友情提示有人曾这样分析富有情趣的爱好与健康的关系:爱书法——延长寿命;爱下棋——思维敏捷;爱音乐——陶冶情操;爱赏鱼——调节血压;爱作画——开阔思维;爱写作——丰富想象。

9. 各抒己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了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宽一点、活一点。

”议一议:钱学森的话说明培养高雅情趣有何作用?(学生对上述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进行引导、点拨)教师总结:高雅的情趣可以拓宽人们的学习和活动的领域,发展人的想象力,使人充满活力,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

10. 我在行动搜集体现高雅情趣的名人小故事,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从小就对昆虫感兴趣,如果发现甲虫,他就如获至宝,蹲下去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简直入迷了。

有一次,他剥开一片树皮,发现三只稀有的小甲虫,就一手逮一只,把另一只放到嘴里带回家去。

他就是这样怀着强烈的兴趣,在世界各地考察生物。

经过了30多年的辛勤工作,他终于在50岁时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从而闻名于世。

(目的是进一步说明高雅情趣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11. 案例启发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的徐虎,是上海市一家房管所的维修工人。

十几年前,他挂出几只小木箱,只要居民把要求维修的纸条投入箱内,他就亲自上门服务,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星期天,甚至有病也坚持去开箱。

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被誉为“服务明星”。

徐虎的精神生活异常丰富和充实。

在业余时间,他喜欢读外国小说,喜欢集邮,集古钱币,爱摄影和冲印照片。

议一议:徐虎的情趣,对他的生活起了什么作用?(学生积极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情趣与道德修养、文化修养是有直接联系的。

高雅情趣能催人上进,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道德高尚,使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12. 感受与体验说一说:(1)你有哪些高雅的情趣?(2)这些情趣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起了怎样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总结)13. 请你参与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高雅情趣的名人名言,与同学相互交流,从中受到启迪。

14. 欣赏古典音乐:《高山流水》师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情趣。

15. 我的收获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面对生活中的庸俗情趣,今后我会:。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总结)教师总结: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和感受。

生活处处有情趣,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陶冶高雅情趣。

课外作业设计一份手抄报,题目是《生活处处有情趣》。

要求:1. 图文并茂;2. 落实教材内容;3. 材料充实、富有趣味,启迪思考、引导实践。

点评通过自然、社会和生活三组图片导入,让学生欣赏、思考、观察、体会生活处处有情趣。

运用漫画、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确情趣有雅俗之分。

结合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培养高雅情趣,自觉摒弃庸俗情趣。

运用钱学森、萧伯纳等材料,联系身边事例,让学生感悟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有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本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漫画、视频、典型事例等,探究学习,采用开放式教学,给学生自主、合作、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二、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内容标准一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三1.1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1.3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与逆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