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实验方案农村小学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五大连池市建设中心学校二o—年十月十日课题研究计划一、本课题研究的具本问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1.本课题研究的具本问题是:农村小学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它以课堂教学为中介,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社会化的共同学习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整合因素。
“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班集体自主管理策略的研究,即在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在学生自主、自律、自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班集体自主管理策略的研究,立足于学生的自我管理,突出学生间相互管理的作用,使学生自己的行为与班集体管理总目标协调一致。
学生的自主管理加上学生的自律、自理就会自然形成一个个和谐文明、团结进取的班集体。
我校提出“农村小学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养成自主管理的能力,真正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发展健全主体人格的目的。
探索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方式,从而揭示“让每个学生都来管理集体,让每个学生都会管理集体,让每个学生都接受集体管理”的班级自主管理的一般规律。
2.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不强,而自主管理能力的高低,在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小学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农村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为学校管理提供借鉴的范式。
通过构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操作机制,为其它农村小学提供学生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通过对农村小学班集体自主管理策略的研究和操作机制的构建,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育管理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现代教育实践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按教师的要求机械完成任务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传统的灌输式、制度式管理手段已被摒弃,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常规管理、制度管理中过于刚性、理性的管理模式,随着学生自主管理策略研究的深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主张师生间合作互动、平等交流的民主教育管理方式,逐步从专制走向民主,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和轻松的环境。
“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问题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放到教育管理的中心地位。
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一定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在个体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21世纪管理学发展的主题是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和非理性主义的人文管理的有机融合。
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由过分注重他律,向更加注重自律转变,彰显人性化管理,给学生提供以更大、更自由、更自主的发展空间,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1.研究目标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即在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人人是班级的主人,在学生自主、自律、自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建设和完善学生的自主理机制,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达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
2.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途径方法研究(2)自主管理方式的研究(3)自主管理评价方式的研究3.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挥学生自主、自律、自理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让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通过共同的班级目标、管理任务分工、角色分配与轮换、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小学班集体的自主管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具体措施、实施步骤和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思路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在学校班集体建设中不断反思,修正,再反思,再修正,一、二年级实行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按要求去做,教师在学生实际完成过程中,关注学生自律、自理和自主管理班集体的突出学生和突出事件,树典型,用榜样的作用去引带学生自主管理;三、四年级采取班干部轮换制实践,探索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五、六年级放手让学生在班干部轮换制的基础上独立自主管理,首先研究如何创建班集体自主管理,然后通过建设优秀班集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有影响的“农村小学构建班集体自主体系的研究”的实践成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研究方法(1 )调查法:通过调查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文献法:通过借鉴班集体自主管理的成功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行动研究法:根据调查结果和外地成功经验,制定本校行动计划并实施行动计划。
反思修正,再反思、再修正。
(4)经验总结法:总结班集体自主管理的成功经验,形成研究报告,并全面实施。
3.具体措施(1)让学生认识自主管理的意识。
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因此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
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
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2)在活动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途径。
管理者对学生取得了的任何一点成绩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不断提出一些易达到的新目标让他去实现,由转化他的兴趣爱好,引发学习的动机,形成他进步的动力。
(3)培养学生自己学会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也是一种自主管理的一种。
对某件活动要持之以恒,要靠自己的自觉行为。
因此,让学生学会检查、监督自己是否朝既定的目标努力是必要的。
要让小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可以从教师的检查和鼓励开始。
小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后,才能监督自己持之以恒地从事某种活动。
4.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RR.9 —20RR.10 )完成课题设计、论证等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RR.11 —20RR.6)广泛开展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形成阶段性成果报告。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入手,逐步教给他们自主管理的方法,并逐步培养他们自主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把所有需要教师管理的事项全部分解,使这些本来【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需要教师管理的事项完全还权于学生,使班集体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并重点对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进行指导,防止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逐步养成有计划的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
第三阶段:(20RR.7 —20RR.10 )资料整理,完成结题报告。
在第二阶段完全放权给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之后,逐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强、自我管理的程度更高,管理更趋成熟。
同时教师对实践进行不断的总结,进行理论升华,形成一套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
5.预期研究成果(1)课题研究报告(2 )课题研究论文集五、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 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集中体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像魏书生老师提出的那样,“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
班集体自主管理的成功事例充分说明,只有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才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撑开一片广阔的天空。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建设中心校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学术空气浓厚,“十R 五”期间进行了“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题主持人方兴:44岁,本科学历,建设中心学校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有较强的研究水平。
实验人徐凤顺、程玉华:专科学历,建设中心学校副校长,具有较强的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和能力。
实验人李国清、于文哲、刘全、李福、马国奎:专科学历,建设中心学校主任,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实验人侯凤文、郭福义、秦怀友、李辉、周艳红、梁秀荣、陈继贤:专科学历,班主任,具有较强的班集体管理经验和较强的教育理论研究水平。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1•建设中心校重视课题研究,每月进行两次课题专题会,建立课题负责人责任制度,结合课题实验的进程,有的放矢地指导课题实验工作。
2•以学生为本和以班集体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为本课题提供了理性依据和实验平台。
3•课题组成员研究能力:课题主持人方兴同志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有较强的研究水平。
曾经主持《小学优秀班集体建设》的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评为科研成果一等奖。
实验人李国清、于文哲、刘全、马国奎等同志参与研究的十一?五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通过五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验收。
多篇研究论文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
4•建设中心校为课题研究提供物力、财力保障。
八、课题研究人员分工主持人:方兴负责课题实施的全面工作。
参加人:徐凤顺负责课题具体实施工作。
程玉华负责课题具体实施工作。
于文哲负责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全面工作监测。
刘全负责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全面工作监测。
李国清负责课题具体实施步骤科学合理、考核考查等工作。
李福负责课题实施阶段性成效评估等工作。
马国奎负责课题实施阶段性成效评估等工作。
侯凤文负责课题实施阶段性成效考核等工作。
郭福义负责课题准备、材料文献搜集、具体实施等工作。
秦怀友负责课题准备、材料文献搜集、具体实施等工作。
李辉负责课题准备、材料文献搜集、具体实施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