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成语&典故
荆楚文化
——成语& ——成语&典故
荆楚文化
说到楚和荆楚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楚庄王— —春秋五霸之一。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他 的文化,他的习俗才会得以广传。 久负盛名的荆楚文化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 来的 。
•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 秦关终属楚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千三 越甲可吞吴
蒲松 龄的 自勉 联
成语& 成语&典故
• • • • • • 筚路蓝缕 鞭长莫及 一鸣惊人 止戈为武 惟楚有才 楚材晋用 退避三舍 兵不厌诈 百发百中 问鼎中原 名列前茅 从善如流 毛遂自荐 价值连城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 曲高和寡 高山流水伯乐相马 亡羊补牢 翘楚 卑梁之衅
一鸣惊人
• 《韩非子·喻老》记载一件事说:“楚庄王莅政三 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 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 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 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 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 一代霸王原来是这样练成的,凡人想一鸣惊人前 定会经过“不飞、不鸣”的时期。只有耐心等待, 是凤凰迟早会飞上枝头的。是金子也会发光的。
鞭长莫及
•
及:到。原意是 鞭子虽长,也不 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 力量达不到。
•
鞭长莫及
• 典 故 春秋时期,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途中必经宋国。按理 来说,经过宋国应事先通知宋国,然而楚庄王自恃楚国为大国, 不把宋国放在眼里,就没通知宋国。 • 宋国国君知道了后,十分气愤,将申舟扣留下来。大臣华元 对国君说:“楚国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国当作已亡,领土已 归属于他。我们必须维护独立主权的尊严,不能受这种侮辱!就 算楚国要发兵进攻,大不了就亡国。但我们宁可战败,也不服屈 辱!” • 宋国国君听了后,处死了申舟,并随时迎接楚国的进攻。 • 楚庄王得知消息后,果然派兵进攻宋国,并将宋国都城睢阳 团团围住。双方相持了好几个月,楚国也未能取胜。 • 第二年春,宋国派大夫乐婴向晋国求助。晋景公准备出兵为 宋国平反时,大夫伯宗劝道:“‘虽鞭长,不及马腹(鞭子再长, 也打不到马的肚子)’,我们又怎能管得了楚国呢?”
•
从善如流
•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 样,比喻迅速。 • 形容乐于听取正确的意见,接受善意的规劝,像 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 出 处 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 善如流,宜哉!' • 近义词 从谏如流、从善若流 • 反义词 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
Hale Waihona Puke Thanks You!!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是古代楚国 的歌曲名,屈原的大弟子宋玉曾著有《对 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 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 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一词后来被用来 泛指通俗和高雅的文艺作品。
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意谓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 唱的就越少。 • 比喻言行卓越不凡则知音难得,或作 品艰深高妙则之知者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