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痛

神经痛

神经痛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

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

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神经痛,有明确病因者称继发性(或症状性)神经痛。

病变部位可在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干。

常以病变所涉及的周围神经来命名。

其他局部病变刺激末梢感受器引起的局部疼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通路病变所致的躯体痛,一般不属于神经痛的范畴。

简介1、枕大神经痛常见于神经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病,酒精、铅中毒,枕部、颈部外伤,颈椎病、类风湿性脊椎炎或转移癌,颅底凹入症、枕大孔狭窄、寰枕融合、寰枢脱位、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椎管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椎半脱位、颈肌损伤等。

2、肋间神经痛常见于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根炎、胸膜炎、慢性肺炎、主动脉瘤、二尖瓣狭窄、胸腔器官病变、胸椎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瘤、脊髓炎症等脊柱病变,肋骨瘤、肋骨骨折、骨痂、带状疱疹3、颈肩臂神经痛、臂丛神经炎常见于颈椎骨关节病、颈部肿物、肿瘤、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斑诊伤寒流及疟疾等感染,受寒、接种异种血清疫苗。

4、尺神经痛、正中神经痛和股外侧皮神经痛见于神经炎、外伤、局部的炎症及压迫性病变。

5、股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见于神经根病变如肿物压迫,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炎症等疾病。

6、尾骨痛见于外伤、骨折等。

7、灼性神经痛见于外伤如刀割伤、挤压伤、重击伤、尤其是火器伤,化学性损伤、感染等。

8、带状疱疹病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

病因1、三叉神经痛常见于炎性浸润、动脉粥样硬化压迫以及桥小脑角肿瘤、鼻咽癌、三叉神经节肿瘤、脊索瘤、多发性硬化等。

2、蝶腭神经节痛、翼管神经痛、膝状神经节痛见于副鼻窦炎、蝶窦炎、筛窦炎、鼻腔结构变形、鼻中隔弯曲因机械性压迫中鼻甲、颅底骨折、转移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3、枕大神经痛常见于神经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病,酒精、铅中毒,枕部、颈部外伤,颈椎病、类风湿性脊椎炎或转移癌,颅底凹入症、枕大孔狭窄、寰枕融合、寰枢脱位、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椎管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椎半脱位、颈肌损伤等。

4、肋间神经痛常见于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根炎、胸膜炎、慢性肺炎、主动脉瘤、二尖瓣狭窄、胸腔器官病变、胸椎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瘤、脊髓炎症等脊柱病变,肋骨瘤、肋骨骨折、骨痂、带状疱疹。

5、颈肩臂神经痛、臂丛神经炎常见于颈椎骨关节病、颈部肿物、肿瘤、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斑诊伤寒流及疟疾等感染,受寒、接种异种血清疫苗。

6、尺神经痛、正中神经痛和股外侧皮神经痛见于神经炎、外伤、局部的炎症及压迫性病变。

7、股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见于神经根病变如肿物压迫,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炎症等疾病。

8、尾骨痛见于外伤、骨折等。

9、灼性神经痛见于外伤如刀割伤、挤压伤、重击伤、尤其是火器伤,化学性损伤、感染等。

10、带状疱疹病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

11、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更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直接原因。

[1]二、中枢性疼痛1、脊髓痛(1)后角痛多见于外伤、肿瘤、脊髓空洞症等。

(2)脊髓后索性痛见于多发性硬化、脊髓痨等。

(3)脊髓丘脑束痛以脊髓空洞症多见。

2、丘脑痛丘脑痛以脑血管病变、肿瘤多见。

3、脑桥、延髓痛见于脑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化等。

4、大脑皮质痛大脑皮质痛少见,一般为肿瘤、血管病等。

周围神经痛和中枢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具体表现(1)疼痛发作前常无预兆,为骤然发生的闪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患者常描述为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跳痛。

发作时患者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按患侧面部或用力擦面部以期减轻疼痛。

有时发作时不断做咀嚼动作,严重者常伴有面部肌肉呈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又称为“痛性抽搐”,有时伴有面部发红、皮肤温度增高、眼睛结膜充血、流泪、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等症状,有的患者甚至在床上打滚。

(2)每次发作时间可由数秒钟到数分钟后骤然停止,间歇期间如正常人,少数可仍有烧灼感;一般夜间发作较轻或停止,但严重者亦可通宵频繁发作不能成眠或睡后痛醒。

(3)大多逐渐加重,疼痛发作次数渐频繁,甚至数分钟发作一次以致终日不止。

(4)病程可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缓解期可由数天或数年不定。

发作周期似与气候有关,春季与冬季较易发病。

三叉神经痛患者自身调养很重要,日常要注意以下问题:(1)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冲动、生气、抑郁寡欢。

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动作轻慢,尽可能避免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刷牙等,尽量避免刺激扳机点。

寒冷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

(5)进食较软的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

(6)坚持治疗,不要随意停药,以求根治。

诊断一、病史神经痛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

询问病史时应注意:1神经痛的发生速度。

2神经痛的部位和性质,是沿某一神经痛,还是局限于某一部位的疼痛。

疼痛的部位是否固定。

神经痛的性质,可为胀痛、跳痛、钻痛、裂开样痛、刀割样痛、串痛还是隐痛。

3神经痛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

4神经痛有无规律性,是持续性、波动性,还是周期性,须注意与时间、体位如活动、行走、劳累、感染、用力、喷嚏、咳嗽、排便等天气等有无关系。

5神经痛的程度,神经痛程度受病变部位、损害程度及个体反应等因素所影响。

一般神经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损害程度成正比,但是对于个别敏感的患者或极不敏感的患者可能不能准确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

应注意疼痛是否影响活动、工作和睡眠。

6神经痛诱发加重及缓解的因素。

7全身性疾病和局限性疾病,如感染、肿瘤、外伤、血管病、脊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风湿、类风湿等,以及眼、耳、副鼻窦、牙齿、胃肠、四肢及精神因素等。

8神经痛的伴随症状,有无肌肉萎缩、无力、感觉异常、生理反射、病理反射、姿势异常及恶心、呕吐、视物不清、闪光、复视、耳鸣、失语、瘫痪、晕厥等。

9既往是否治疗,哪些药物有效、哪些药物药无效等。

二、体格检查神经痛是神经科的常见病,是主观叙述,应根据患者提示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多能从体格检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应根据病史有目的地进行合理的检查,如周围神经疼痛头面疼痛应注意如眼底检查,头面耳、鼻窦、口腔检查及有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检查。

脊神经的疼痛应注意局部肌肉有无萎缩、无力、肌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运动、步态,深、浅感觉和复合感觉及局部有无感觉障碍等。

各种反射如深、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及疼痛部位特殊的减痛姿势等。

对中枢性疼痛应注意如眼底检查,头面检查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检查。

三、辅助检查1、周围神经疼痛(1)头面部神经疼痛:副鼻窦平片、脑CT或MRI、腰穿检查。

(2)脊神经疼痛:脊椎平片、脊椎CT或MRI、腰穿检查、脊髓造影、肌电图检查等。

2、中枢性疼痛一般选用脑CT或MRI、脑电图等检查。

4鉴别一、周围神经痛(一)三叉神经痛多在40岁以后发病,女略多于男。

疼痛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以第二、三支受累最多见,多为单侧,可局限于一支,亦可多支同时受累。

疼痛区以上下唇外侧、鼻翼、口角、门齿轮、大齿、颊舌等最为敏感,轻微刺激即可诱发,故有“触发点”或“折机点”之称。

疼痛性质为短暂的发作性剧痛,呈闪电、刀割、烧灼、撕裂样痛,严重者伴同侧面肌反射性抽搐,痛前无先兆。

每次发作历时几秒至1-2min,突发骤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每日数次、数十次甚至数百次,呈慢性进行性加重,常常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很少自愈。

疼痛常因洗漱、进餐、说话等诱发。

因此患者怕疼痛发作而不愿意洗脸、刷牙、进食,故面部及口腔卫生较差,精神抑郁,面色憔悴;部分慢性患者可产生营养障碍,如面部局部皮肤粗糙,局部痛觉可有轻度减退。

影像学检查有助除外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等做出诊断。

(二)蝶腭神经节痛蝶腭神经节内有三种神经成分,分别为副交感神经根、交感神经根与感觉神经根。

神经分布于眼眶、泪腺、蝶窦、筛房后部、上颌窦、鼻腔黏膜以及口腔上腭、上齿龈、咽部等处黏膜,支配该区黏膜的一般感觉、腺体分泌、泪腺分泌及上血管运动。

蝶腭神经痛多发生于30-5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见。

表现为病侧下半面部的发作性疼痛,疼痛位置较深而弥散,往往由鼻根部后方、眼以及上颌部开始,继而扩展到上腭、齿龈部、颧颞部乃至下颌、舌部甚至向同侧的顶枕部或颈肩部扩散,疼痛较剧烈如电击、刀割、针刺样或烧灼样难以忍受,常伴有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鼻黏膜充血、鼻塞、流涕、流涎等植物神经症状。

情绪激动、强烈光线、巨大声响等刺激可诱发疼痛或使疼痛加剧。

每次疼痛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几小时甚至几日,呈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在月经期发作增加。

间歇期长短不定,多表现正常,或几小时内仍遗留轻度钝痛及感觉异常,或几小时内仍遗留轻度钝痛及感觉异常。

检查时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可有眼眶、鼻根及乳突部压痛;个别患者在发作期可显示患侧霍纳征、颞动脉波动增强或同侧面部肿胀及感觉过敏等,偶尔刺激中鼻甲后部黏膜可诱发疼痛。

根据一侧下半面部深在而弥漫的发作性剧痛,并常伴有鼻塞、流涕、流泪等值物神经症状,结合下述辅助检查可确诊:1X线检查部分患者有鼻窦炎改变。

2丁卡因试验阳性,即在蝶腭神经节处—上鼻甲后涂抹,几分钟后临床症状即可缓解。

4蝶腭神经节封闭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等可诊断。

(三)翼管神经痛为发作性一侧鼻、面、眼眶、耳部及颈肩部疼痛,常伴有副鼻窦炎。

多见于成年女性,表现为单侧发作性鼻、眼眶、耳及面部剧痛,可放射到头、颈、肩部,多夜间发作。

常伴鼻窦炎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用不着0.1%-0.3%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封闭蝶腭神经节有效,即可确诊。

(四)膝状神经节痛多以患侧耳痛作为初发症状以及中间神经支配区的耳甲、外耳道、乳突及骨膜部发作性或持续性剧烈的灼痛,严重时可波及半侧面部甚至致鼻咽部。

如为带状疱疹引起,在外耳道、耳廓骨膜及软腭、舌根和舌前2/3的舌缘上可见带状疱疹;在疱疹出现后10d内多并发患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患侧舌前2/3味觉及外耳道感觉迟钝或过敏。

由于面神经与位听神经在内耳道内并行、在同一神经鞘内行走,可引起听神经受累,并发听觉、平衡觉障碍,表现耳鸣、高音性耳聋、眩晕、自发性水平眼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