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脂肪肝的影像诊断进展

脂肪肝的影像诊断进展


10
2021/3/14
11
2021/3/14
12
肝活检
• 是确诊脂肪肝最有效方法,并可明确单纯性脂 肪肝与脂肪性肝炎,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但此种方法是侵入性检查,病人不愿接受。取 样少,取样误差大。穿刺标本不能代表全肝状 况,尤其不能反映不均匀性脂肪浸润患者不同 部位的脂肪浸润情况。
2021/3/14
• 高胆固醇 >5.9mmol/L • 高甘油三酯 >1.7mmol/L • 高血压 3次测量值均>正常标准值 • 糖尿病 糖尿病史+空腹血糖 6.1mmol/L • 肝功能异常 ALT>40/L
2021/3/14
6
病因
• 单纯性肥胖 • 营养不良 • 糖尿病 • 酒精中毒 • 高脂血症
• 内分泌障碍 • 中毒(CCl4、氯仿、乙硫氨酸) • 激素(雌激素、皮质类固醇) • 妊娠 • 小肠分流术后 • 长期胃肠外营养 • 化疗后及放射性肝炎
量的方法。 • 利用体内奇数质子原子核的自身磁性及在外加
磁场作用下的磁化和振动,产生磁共振信号, 并经傅里叶转换形成频率曲线(波谱)。
2021/3/14
34
• 软件测定水峰(4.7 ppm)和脂质峰(1.0-1.5 ppm)的峰下面积,以公式 FatMRS =脂峰下面 积/ (水峰下面积 + 脂峰下面积) ×100%,计 算肝细胞内脂肪含量(intrahepatic content of lipid,IHCL)。
对高而清楚显示,但走向、排列、大小、分支 正常。
• 弥漫性脂肪浸润表现全肝密度降低,局灶性浸 润则表现肝叶或肝段局部密度降低。
2021/3/14
22
CT 分级
• ⑴ 轻度 肝/脾CT比值≤1 • ⑵ 中度 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
显示不清
• ⑶ 重度 肝/脾CT比值≤0.5,肝内血管 清晰可见
2021/3/14
3
脂肪肝的分类
1. 酒精性脂肪肝(并发/继发酒精性肝炎、肝 纤维化、肝硬化,统称酒精性肝病)
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脂肪性肝纤维化 脂肪性肝硬化
3. 急性脂肪肝(包括:妊娠急性脂肪肝、药物
如四环素中毒等)
2021/3/14
2021/3/14
7
临床表现
• 无症状 • 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厌食或腹胀
• 肝区胀痛;黄疸(少数) • 肝肿大;脾肿大(少数) • 肝硬化 • 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表现
2021/3/14和范围,分为弥漫性 和局灶性脂肪肝
2021/3/14
9
2021/3/14
2021/3/14
23
2021/3/14
24
2021/3/14
25
2021/3/14
26
2021/3/14
27
Fatty sparing
2021/3/14
28
MR检查
• 同-反相位T1WI:准确发现肝内脂肪有无浸润, 而且也能检测含脂肪的病灶
• 1H-MRS:定量检测人肝脂肪变的脂肪含量
2021/3/14
29
屏气T1双回波成像,in phase 和out of phase
▪水和脂肪进动频率相位方向一致时的图像,即in phase, 和水和脂肪进动频率相位方向相反时的 图像,即out of phase ▪ in phase图像,TE时间是4.2ms ▪ Out of phase图像,TE时间为2.2ms ▪ 采用屏气扫描,一次屏气,15-20sec,同时采 集到 in phase 和 out of phase 的图像
• 根据肝内回声强弱与结构显示程度仅可将脂肪 肝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而没有一个明确的 界定及量的概念
2021/3/14
16
轻度脂肪肝,显示为肝实质回声比右肾实质回声稍强,肝内血管显示清晰。
2021/3/14
17
中度脂肪肝,肝内血管显示模糊。
2021/3/14
18
重度脂肪肝,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4
分型
• 轻型脂肪肝 含脂肪占5%-10%,每单位面积有 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
• 中型脂肪肝 含脂肪占10%-25%,每单位面积有 2/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
• 重型脂肪肝 含脂肪占25%以上。几乎所有肝细 胞脂肪变性
2021/3/14
5
脂肪肝危险因素
• 肥胖 体重指数 (身高/体重2) >24
2021/3/14
30
In phase
▪最主要的临床意义是诊断脂肪肝 或判断肝局灶性病变是否含有脂 质。 out of phase 图像信号减低
Out of phase
2021/3/14
31
2021/3/14
32
2021/3/14
33
1H-MRS
• 功能成像 • 无创研究活体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
脂肪性肝病是21世纪肝病领域面临的 新挑战
2021/3/14
1
2021/3/14
2
脂肪肝的概念
• 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和脂 肪储积,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过度 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 正常肝脏含脂量2-4%,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 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 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
2021/3/14
35
2021/3/14
36
2021/3/14
37
小结
• 超声可以定性诊断脂肪肝,但对轻度脂肪肝不敏感, 漏诊率高,对检查者的依赖程度也高,不能作出程度 分级,更无法量化脂肪含量
• CT平扫可有效地检测脂肪肝,测量 CT值虽然可以对 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做出粗略分级,但是单纯测定肝脏 CT值并不能准确检测肝内脂肪含量,并且 X线有电离 辐射,对人体有损害,不宜作为普查和随访的检查方 法
13
• B超 • CT • MR
影像学检查
2021/3/14
14
超声检查
• 目前临床上B超检查已作为诊断脂肪肝 的首选方法:简便、快捷、经济、无创伤
•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 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 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
2021/3/14
15
超声表现
• 肝大,肝实质表现“光亮肝”,肝轮廓不清, 变圆钝。肝内血管明显变细而显示减少,肝内 血管与肝实质回声水平接近,回声反差消失。
2021/3/14
19
CT检查
• 诊断肝脂肪浸润并进行分度, 优于B超 检查
• 可不受腹部脂肪和结肠等含气脏器的干 扰,可清晰地显示肝、胆、胰的形态、 结构
2021/3/14
20
2021/3/14
21
CT表现
• 平扫显示肝的密度降低,比脾的密度低。 • 由于肝的密度降低,衬托之下肝内血管密度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