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如何破解专业教师紧缺之难题?
作者:发布于:2006-12-27 12:30:30 文字:【大】【中】【小】
摘要:
当前,我市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即从重数量扩充转向重质量提高、从重硬件投入转向重软件建设,从重外延拓展转向重内涵丰富。
但职教的转型同样也带来了很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在刚刚召开的全省重点职业学校创新联盟第五届论坛上,与会的校长就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专业课教师为啥抢手”的话题。
专业课师资普遍紧缺
一提起专业课师资问题,校长们就眉头紧锁。
有校长告诉记者,当前职校专业课教师的现状是“理论太多,技能太差”。
而从企业一线招聘技工进校当教师,又面临重重困难。
因此,想要招聘一个好的专业课教师,有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位校长坦言,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方针,目前好的专业课教师仍是“一将难求”,而职校在师资培养上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些发达国家职校的专业课教师数量往往能占到全体教师总数的近七成,而我国目前的比例大致为各占50%,这不是一种好现象。
”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黎明直言不讳。
他说,好的专业课教师难找的深层次原因是职校学生及其家长热衷于升学、教师教育创新不够等。
他举例说,德国就有专门学校负责培养既懂专业、又通晓教育教学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类似的学校并不多。
“现在是到了大力关注职校专业课师资建设的时候了”,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表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要实现现阶段职教的平稳转型,切实加大专业课师资建设力度正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据记者了解,我省目前共有600多所职校,除其中的70多所国家级重点职校外,其余的学校普遍面临专业课教师紧缺的难题。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百万年薪聘请高级技术工人,很多人都因此为职业教育欢呼。
但他们没看到专业课教师的缺口问题,而这关系到职校的可持续发展。
”有校长忧心忡忡地表示,这个“瓶颈”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要实现大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专业课教师为啥难找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居于领先地位。
但即便这样,全省职校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总体上也不容乐观。
据专家介绍,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专业课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文化课教师转行而来,因而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先天不足。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行业特点又相差很大,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的“双师型”教师;即便是同一专业,由于课程不同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存在着差异。
所有这些,都使职校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当然,还有一些体制性的问题。
譬如我们想要的教师进不来,而不想要的教师却偏偏往学校里塞。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江照富讲述了他的苦恼。
原来,他们想招的教师是那些企业一线的懂技术、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技术能手,但囿于现行的人事制度安排,要实现企业工人向职校教员的角色转换,难度却不小,“有时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相反的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优先安排本地的师范类毕业生担任教师,因此分配进职校的往往是一些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
较差的大学毕业生。
对于职校来说,这不仅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还成为一种负担。
温岭市职技校的做法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律先到企业一线脱产培训一年,熟悉和掌握有关技能后,再安排进学校讲课。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由于好的专业课教师不仅是学校的“香饽饽”,也是企业争抢的对象,因此专业课教师跳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的紧缺。
像我省一所职校,近5年来从湖北省招聘了10多名“双师型”教师,但如今依然留校任教的仅半数。
据了解,这些教师跳槽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待遇更好,给的报酬更高。
破解之道主要有三
虽然专业课教师依然紧缺,但我省各地的职校也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以破解这一难题。
据介绍,举措之一是加强自身造血功能,“转化”教师。
像长兴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就在国内外建立了4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其中,与德国富尔达BBZ培训中心合作建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投入高达100多万元,目前已有26名专业课教师在异国他乡接受培训,并取得了技能证书。
从今年起,该校更是要求45周岁以下的文化课教师选学一项专业技能参加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使80%的教师达到中级工水平。
而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也与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开展合作办学,仅2005学年就选派8名教师赴国外受训,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举措之二是外聘兼职教师,留有余地。
以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该校现有专业课教师90多人,同时外聘了23名兼职教师。
“由于绍兴市出台优惠政策,职校教师如有缺编,政府将按缺编人数拨给学校一定的人头费,因此外聘教师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在校长娄华水看来,“2/3的本校教师+1/3的外聘教师”是较为科学的专业课教师构成,因为适当数量的外聘教师有利于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不致于引发那种“一个专业取消导致一批专业教师下岗”的现象。
举措之三是打破壁垒,引进专业人才。
早在几年前,临海市就出台政策,允许职校在招聘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时,降低学历和年龄的要求。
通过这条“绿色通道”,仅临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从外省引进了多名“双师型”教师,并形成了以15名技师和2名高级技师为骨干的专业课教师群。
另外,上虞市也放宽了该市职业学校对紧缺专业和特别优秀人员的年龄限制,并将聘期内的年薪提高至3-4万元,以吸引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加盟。
∙上一页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