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英文):基础化学实验(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
课程编号:09576
课程性质:基础课
学时/学分:352学时/11学分
开课学期:第1~6学期
适合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给排水、环科、环工、材料、材型等
二、教学目的
基础化学实验是湖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独立设置的化学实验
课程之一,是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给排水、环科、环工、材料、材型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四个模块,通过协调各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对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对缺少的内容进行增补,将实验教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每个实验项目,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仪器设备使用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的能力,把实验课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使学生不仅“会做”而且“会想”,为后续的综合创新实验和专业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学生必须达到如下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玻璃仪器的清洗,简单玻璃仪器的制作,加热和冷却方法,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与鉴定,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典型无机与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合成、分离和纯化方法,半微量实验操作方法,常用的色谱、光谱和电化学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含酸碱、配位、氧化还原及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等。
2、具备细致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验结果时具有逻辑推理、做出结论的能力;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化学语言进行科学表达,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互联网以及其它信息源获取必要信息,能独立、正确地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产品质量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等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
5、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写出预习报告,包括实验测量所依据的扼要原理和实验技术,实验操作的计划,实验的注意点,做好数据记录的表格,以及注明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等。
具体实验操作时要求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原始数据,严格
控制实验条件。
整个实验过程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到清洁整齐,有条有理,一丝不苟。
还要积极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验后学生必须将原始数据交教员签名,然后正确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简明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具体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及参考资料等。
其中结果讨论是实验报告的重要部分,主要指实验时的心得体会,做好实验的关键,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并对该实验提出进一步的工作和改进意见。
四、教学内容
1、无机化学实验模块(96学时/3学分)
2、分析化学实验模块(64学时/2学分)
3、物理化学实验模块(96学时/3学分)
4、有机化学实验模块(96学时/3学分)
五、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占5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20%)+实验笔试成绩(占30%)。
其中平时成绩= 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占10%)+ 实验操作成绩(占30%)+ 实验报告成绩(占60%)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态度、课前预习、基本操作、实验安全与卫生、产品数量与质量、使用药品及仪器、实验报告等情况进行考察,以每一次实验的全过程和结果为依据和实验报告评定出平时的相对成绩,期末进行平均。
预习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中所用药品的理化性质,合成实验除了解实验室合成原理及技术,还需了解工业生成中合成的方法及技术,并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适当了解本专业中相关的新知识及新的实验技术。
如果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法及新的方案者为优。
实验操作规范,勤于动手动脑,胆大心细者为优。
实验笔试内容为实验相关的原理及基本操作的技术要点。
具体规定如下:
(1)优秀(很好)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具有初步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力和创造精神。
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和作风。
(2)良好(较好)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
能初步了解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完成实验报告和其它实验作业。
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3)中等(一般)
能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
能分析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所学的大部分实验技能。
能一般完成各项实验作业和报告。
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工作作风较好。
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学习努力。
(4)及格(较差)
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按图接线、“照方抓药”完成实验操作,能掌握60%所学的各种实验操作技能,有些虽能做但不准确。
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做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
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些小的习惯性毛病(如工作无计划,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5)不及格(很差)
盲目地“照方抓药”,只掌握50%的所学实验操作技能。
有些实验虽能做,但一般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
工作忙乱无条理。
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
实验报告较多的时候有错误,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或有些小聪明但不努力,不求上进。
期末考试以综合实验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注:期末总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其中优秀率不得超过20%。
六、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采用课堂多媒体演示与黑板讲解以及实验现场指导的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实验前可采用课堂讲授、习题讨论、实验验证相结合的多种手段、方法开展教学。
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中以督
促、指导为主,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结束时可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总结。
课后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
七、实验教材
1、主教材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编,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辅助教材
1)湖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编,无机化学实验讲义
2)湖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编,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3)湖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编,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4)湖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编,有机化学实验讲义
5)孟长功主编,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参考教材
1)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组编,大学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2)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
3)何凤娇编,无机化学,科学出版社
4)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编,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5)复旦大学等编,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组编,物理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7)傅献彩主编,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兰州大学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教师队伍。